分享

为什么启功重阅《张猛龙碑》后,才对欧碑、颜碑大有领略

 新用户07039177 2020-07-03
为什么启功重阅《张猛龙碑》后,才对欧碑、颜碑大有领略

启功(1912—2005)先生是著名书画家、书法理论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学者。

书法创作上,形成清新雅正、刚柔相济、雅俗共赏的“启体”,深受人们喜爱;书法理论上,其“论述的广度与深度都超越前代众多学者,许多创见,都已被奉为不刊之论”(赵仁珪《启功评传》)。

其书名之盛,正如启功先生评价郑板桥那样:

“人无论男女,年无论老幼,地无论南北,今更推而广之。国无论东西,而不知板桥先生之名者,未之有也。”

那么,先生是如何步入书法殿堂的呢?


早岁习碑帖,尤爱《张猛龙碑》

启先生6岁开始跟爷爷学习写字,一生中临帖极丰。早年初学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赵孟頫《胆巴碑》、董其昌及米芾的相关字帖和《张猛龙碑》等,尤其对《张猛龙碑》情有独钟。在《启功论书绝句百首》中,有六首诗与此碑有关。

第三十一首诗云:“出墨无端又入杨,前摹松雪后香光。如今只爱张神囧,一剂强心健骨方。”

先生为何如此钟爱《张猛龙碑》?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第廿六首注释:“《张猛龙碑》在北朝诸碑中……惟此碑骨格权奇,富于变化,今之形、古之韵备于其间,非他刻所能比拟。”

在《启功论书绝句百首》第廿八首注释:“余于书,初学欧碑、颜碑,不解其下笔处,更无论使转也……重阅《张猛龙碑》,乃大有领略焉。”

由此看,先生之所以如此钟爱《张猛龙碑》,一是由于此碑骨格权奇,富于变化,韵味备至;二是年轻时的书法学习,在入笔、收笔与使转等技法上,受《张猛龙碑》的裨益最大,是该碑使他进一步“领略”到“下笔处”等奥秘。

(一)关于入笔、收笔与转折

入笔、收笔与转折是书法最基本的技能,掌握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书法的成败。

启先生说,“初学欧碑、颜碑,不解其下笔处……重阅《张猛龙碑》,乃大有领略焉”,其“下笔处”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重阅《张猛龙碑》就大有领略了?

顺着这个思路,下面对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多宝塔》和《张猛龙碑》的几种主要笔画的入笔、收笔与使转之法进行重点分析比较。

入笔、收笔问题

首先对横、竖这个主要基本笔画进行分析比较。

先看横画。欧阳询之横,横画的下笔处侧度不大,落笔与横画的夹角较小,有的几乎成90度。横末向右下侧竖收笔,收笔处略粗,没有顿笔的特征(图1、图2)。

为什么启功重阅《张猛龙碑》后,才对欧碑、颜碑大有领略

图1、图2

颜真卿之横,下笔的侧度较大,侧锋与横画之间形成的夹角较大。一横之画前重后稍轻,收笔时下压一顿而回锋,形成点状。作为主要笔画的横画基本都是这种形态(图3、图4)。

为什么启功重阅《张猛龙碑》后,才对欧碑、颜碑大有领略

图3、图4

但不论欧字还是颜字,总体看,横画的开端处都比较钝(特别是欧字),很难看出其下笔之处,即很难看出是竖落笔还是逆锋落笔。而二者的收笔又不相同,欧氏的横末向右下侧竖收笔,不作回锋;颜氏的横末往往是下压一顿回锋收笔。

《张猛龙碑》的横画又是如何下笔、收笔呢?以该碑碑额之“清”字为例,三横的起笔、收笔都一样,即出锋竖落笔,落笔稍重。横画之末稍上抬,竖锋右下,出锋收笔。三横形态一样,两头粗中间细,竖笔落竖笔收,出锋落笔出锋收笔,横画的两头刀斩斧截,笔锋鲜明。“守”字之横也是这样(图5、图6)。

为什么启功重阅《张猛龙碑》后,才对欧碑、颜碑大有领略

图5、图6

三者的异同:欧、颜之横,横画的开端处相近,即大多都有点钝,不易看出下笔处,尤其是欧字。但二者的收笔则不相同,欧字横末向右下侧竖收笔,不作回锋,颜字的横末往往是一顿而回锋收笔。而《张猛龙碑》的横画是出锋竖落笔,横画之末稍抬而侧竖右下收笔,入笔与收笔处出锋明显。就收笔而言,欧氏与《张猛龙碑》方法相近,即侧竖右下收笔,而与颜氏不同。

由此看,启先生所说的“领略”,在横画的下笔处可能指的是《张猛龙碑》的笔法,即“横画竖落笔”(或侧竖落笔),而不是“逆锋落笔”。我们看启先生横画的下笔正是如此,如“春”“书”等(图7、图8),下笔处笔锋明显。

为什么启功重阅《张猛龙碑》后,才对欧碑、颜碑大有领略

图7、图8

在一次书法讲座上,先生作了“横画竖落笔”的示范动作,然后谦虚地说,这叫不叫“藏锋”啊?接着又做了逆锋落笔的动作,说并不是这样,否则不成个“疙瘩”了吗?而对横画收笔的“领略”,也应是《张猛龙碑》的笔法,即直接向右下侧竖收笔,不作回锋。先生存世的一些书法视频也印证了这一点。

横画是这样,竖画又是如何起笔、收笔呢?再看例字:欧氏之竖画,落笔的侧度很小,侧锋与竖画的夹角稍微大于90度,极少数的落笔几乎成一横。竖末稍左提后向右下略顿而回锋右上收笔,收笔处较圆(图9、图10)。

为什么启功重阅《张猛龙碑》后,才对欧碑、颜碑大有领略

图9、图10

颜氏的竖画,侧锋落笔,侧度也较小,稍大于欧氏,落笔较方;竖末顺势稍顿,收笔稍方(图11、图12)。

为什么启功重阅《张猛龙碑》后,才对欧碑、颜碑大有领略

图11、图12

由例字看,欧、颜竖画的起笔总体上都属于“竖画横落笔”,只是欧字起笔处有方有钝,颜字起笔处较方。但二者的收笔则差异稍大,欧字收笔处较圆,颜字收笔处稍方。

《张猛龙碑》的竖画下笔处更为明显。以“怀、情”为例,两个竖“心”旁之竖的落笔均为横落笔,下笔处稍露锋尖,收笔时笔稍右下出笔,不作回锋(图13、图14)。可见,《张猛龙碑》之竖下笔处“竖画横落笔”的特征格外明显,收笔处稍尖。

为什么启功重阅《张猛龙碑》后,才对欧碑、颜碑大有领略

图13、图14

三者的异同:欧字竖画落笔的侧度很小,有的几乎是横态,即“竖画横落笔”;收笔处较圆。颜字之竖,落笔处侧度稍大于欧;收笔处略顿稍方。而《张猛龙碑》“竖画横落笔”的特征更为明显,下笔处稍露锋尖。收笔时向右下出笔,不作回锋,收笔处稍尖。总体上三者落笔方法大致相同,都属于“竖画横落笔”,只是侧度略有不同(特别是欧字,起笔处稍钝)。但他们的收笔处不同:欧、颜收笔均有回锋,只是欧字收笔较圆,颜字收笔稍方。《张猛龙碑》收笔则不作回锋,收笔处稍尖。

由此可见,启先生对竖画起笔的“领略”可能是三者的共同笔法,即“竖画横落笔”(当然,不可能是绝对的横);对竖画收笔的“领略”可能是《张猛龙碑》的笔法,即收笔不作回锋(图15、图16)。

为什么启功重阅《张猛龙碑》后,才对欧碑、颜碑大有领略

图15、图16

转折问题

以上探讨了横、竖笔画的下笔、收笔问题。那么,转折处又该如何呢?下面,以“横折钩”和“竖弯钩”为例对它们加以比较。

先看“横折钩”。欧氏横折钩的书写,横折处有的抬笔折下,稍有顿角,如“有”等(图17);有的横末不抬顺势而下,不见顿角,如“同”等(图18)。钩的写法:竖末似有向右下之意,而后迅即稍向左下而回锋左上钩出,钩画很小,有的甚至似有似无,外侧圆润,内侧往往与竖画之间成直角,显得很饱满(图17、图18)。

为什么启功重阅《张猛龙碑》后,才对欧碑、颜碑大有领略

图17、图18

颜氏的横折钩:如“月”字,折处略抬笔,略见顿角,竖末收尾时稍向左下而后向左上钩出,外侧饱满,内侧锐利(图19)。“同”字横折钩的写法与“月”字基本相同(图20)。

为什么启功重阅《张猛龙碑》后,才对欧碑、颜碑大有领略

图19、图20

那么,横折处到底该不该抬笔,该不该有顿角?再看《张猛龙碑》。以其碑额“魏”字为例:右半部“鬼”字之“田”的横折处,抬笔另起,一顿而侧锋折下,渐行渐细,折处顿角刀斩斧截,楞角分明(图21)。“碑”字等,凡是横折处,其横折的写法均同“田”字(图22)。

为什么启功重阅《张猛龙碑》后,才对欧碑、颜碑大有领略

图21、图22

“钩”笔的写法,如“清”字之“月”,折后之竖写到末尾时,稍向右下收笔后直接回锋左上钩去,使钩画内外均成三角,干脆而锐利。

三者的异同:首先是折处不同,欧、颜折处有的抬笔见顿角,有的不抬笔不见顿角。而《张猛龙碑》的折处则均为抬笔另起,顿角分明。其次,是钩法不同,欧字之钩,钩画很短,有的甚至似有非有,内侧往往与竖画之间形成直角,外侧圆润饱满;颜字之钩,钩画外圆内锐;而张碑之钩,则是钩画内外锐利。

启先生横折钩之折的写法融欧、颜和《张猛龙碑》之长,折处有抬笔有不抬笔,抬与不抬信属目前,基本都是不抬笔,顺势而下。钩的写法则是吸取了欧、颜之长,钩画不长不短,干脆适度,厚实到位,内角小于90度,外侧圆润饱满(图23、图24)。

为什么启功重阅《张猛龙碑》后,才对欧碑、颜碑大有领略

图23、图24

再看竖弯钩。欧氏的竖弯钩,以“也”为例,起笔几乎平横,钩时顺势而出,笔画向外,钩画稍重,很圆润(图25)。“尤”的竖弯钩为侧锋落笔,其余同“也”(图26)。

为什么启功重阅《张猛龙碑》后,才对欧碑、颜碑大有领略

图25、图26

颜真卿竖弯钩的写法,如“地”字,方笔落笔,行笔逐渐加粗,最后向上钩出,内侧成方,外侧稍圆,钩画没有颜氏后期那种最后突兀带尖的形态(图27)。“见”字的竖弯钩落笔略见顿角,行笔逐渐加重,前细后粗,收笔同“地”,但外侧成角(图28)。

为什么启功重阅《张猛龙碑》后,才对欧碑、颜碑大有领略

图27、图28

《张猛龙碑》的竖弯钩,以“魏”为例,其右半部“鬼”字的竖弯钩,起笔稍作侧势,落笔后不作顿势而写去,钩笔时向右稍作收势后向上钩去,使钩画外侧成三角,内侧垂直(图21)。“也”“龙”的竖弯钩均同“魏”(图29、图30)。

为什么启功重阅《张猛龙碑》后,才对欧碑、颜碑大有领略

图29、图30

三者的异同:三者的相同处是落笔大体相同,都属于“竖画横落笔”,只是侧度略有不同。区别在于,欧字的竖弯钩,钩时顺势向右上钩出,钩画稍重,短而圆润。颜字的竖弯钩,向上钩出,钩画内侧成方,外侧有的稍圆,有的成角。《张猛龙碑》的竖弯钩,钩画内成方外成角。

启先生的竖弯钩,落笔取《张猛龙碑》和欧、颜三者的共同点,即“竖画横落笔”,只是稍侧;出笔(钩笔)取欧,笔画短而向外,圆润自然(图31、图32)。

为什么启功重阅《张猛龙碑》后,才对欧碑、颜碑大有领略

图31、图32

总之,启先生早年的书法,深受《张猛龙碑》的影响,是该碑进一步启发了先生对楷书入笔、收笔和使转之法基本要义的领略,即“横画竖落笔,竖画横落笔”,甚至可以说是下笔的不逆锋和收笔的不回锋,并进而加深了对楷书钩环盘纡之法的理解和融会贯通,为先生日后步入书法殿堂立下了起步阶段的理论之基。

(文/费学信,节选自:《启功书风与<张猛龙碑>书风之略比》)


《张猛龙碑刻拓对勘》

碑阳全文刻拓对勘

原色放大

原石与拓本1:1呈现

点击下方,立即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