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新发明—绿黄釉低温铅釉陶鉴赏

 荣纳堂 2020-07-03

转自 艺条 2020-06-05

张玉昌|文

汉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享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崇高地位。陶瓷产品,无论在工艺还是在制作上,均比战国时代有了很大进步,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代陶瓷产品按质地区分为:陶器、原始瓷器和瓷器三大类。陶器又分为:泥质灰陶、釉陶和低温铅釉陶三种。

低温铅釉陶的胎仍然是陶胎,外施一层厚釉,是以铅为助溶剂,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烧成温度为摄氏800度左右,有绿、黄、黑、褐等色彩,釉色以绿色为最多,棕黄色为第二,单色釉较多,复色釉较少。

这类陶器出土时,因在地下埋藏二千年左右,表面往往有银白色或金黄色的覆盖层,通常称之为汉银釉。收藏界俗称为“银片”,行话叫“泛铅”,并以此做为鉴别真假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仿造者摹仿的一个明显特征,在鉴赏中要注意区别。

陶器上为什么会出现汉银釉?经技术专家测试:汉银釉是铅绿釉陶器在地下长期埋藏过程中,因铅硅酸盐玻璃质釉被水和碳酸气侵蚀分解从釉层中不断析出,而形成的层状沉积物,在陶器釉面上沉积达到一定厚度时,便形成汉银釉。其主要成分是白铅矿和石英的混合物。

1绿釉黄口壶 37公分

2汉  绿釉三连灯22公分

3汉 绿釉双龙架阁楼棚井39公分

低温铅釉陶首先出现在西汉武帝时期的关中地区,东汉时期在整个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都很盛行,被称为北方釉陶。种类很多,有人物、动物以及仿青铜礼器的鼎、奁、壶、盒、盆、罐、灯,仿漆器的杯、盘、樽等祭奠用品。

除生活所用的器皿外,大量摹拟生活场景,加以缩微,如陶制的楼阁、水榭、仓房、灶台、兽圈、车马、井台、奴仆等等,营造虚幻环境供逝者仙间享用。

汉代陶器扎根于现实主义土壤之中,注重反映社会生活,同时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简朴古拙、雄浑豪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格调,使得它不仅在陶器工艺发展的长河中,而且在中国整个艺术发展的洪流中,都闪烁着不朽的光辉。

低温铅釉陶是汉代制陶业的一项新发明,对后世有着深刻影响闻名世的唐三彩,就是在汉代绿低温铅釉陶的基础上,从胎质和釉色两方面不断加以改进,而烧制成功的。

4黄釉绿彩纹壶 30公分

5汉 黄釉绿彩纹鼎 19公分

6、汉黄釉绿彩纹奁 19公分

7汉 黄釉褐彩纹绿辅首壶35公分

8汉 黄釉褐彩纹菱形壶 32.5公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