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遂宁宋代瓷器窖藏中的青白瓷

 荣纳堂 2020-07-03

转自 河南省收藏家协会 2020-07-03

宋瓷是享誉海内外的收藏名品。一般收藏家都以拥有几件宋瓷为荣。然而年代久远,多是老普残,即老的普通品残件,收藏价值不高。然而,1991年四川遂宁金鱼村却一次性出土了985件保存完好的宋瓷精品。这批精品以龙泉青瓷著称,还有景德镇青白瓷珍品,却少为人知。作为宋瓷收藏和研究者,这批青白瓷精品不可不知。图为青白瓷带盖梅瓶。

关于这批窖藏宋代瓷器的主人到底是谁,一直没有定论。有学者根据其中一件铜器的钱鑫铭文,考证这批宋瓷是明洪武时期吴越国钱镠后裔埋进去的。图为青白釉双耳三足炉,器身修长,具有亭亭玉立之美感。

不过,以这批宋瓷中多数釉色崭新,没有使用痕迹,且都为南宋时期器物来看,这批瓷器不太可能是南宋灭亡近百年后才埋藏下去的。图为青白瓷莲瓣盖碗,这种器型多见于龙泉窑。

遂宁,古称遂州。地处涪江中游和川中平原,嘉定八年(1215),魏了翁“具奏乞修城郭备不虞……增埠浚隍,如待敌至者”。此时正值北方蒙古国兴起之时。遂宁修建城墙,应该是未雨绸缪,为抵抗金、蒙做准备。图为蟾蜍纹水滴,四川遂宁宋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四川之名来源于北宋时期的川峡四路。最早是宋太祖赵匡胤设立成都府西川路,开宝六年(973年),分"西川路"于奉节置"峡路"。太平兴国二年(977),再分"西川路"于利州(今广元)置"东川路"。川峡地区遂并列"成都西川路、广元东川路、奉节峡路"三个政区。图为景德镇青白瓷印花碗,覆烧,芒口。

至道三年(997),北宋朝廷把天下定为十五路,其中第十二曰西川路,十三曰峡路。“四川地区又归总为两路。图为青白瓷印花龙纹执壶。

咸平四年(1001),分西川路置"成都益州路、广元利州路";分峡路置"奉节夔州路、三台梓州路",这就是川峡四路的来历了。后来简称为四川。那么,遂宁这批宋瓷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图为景德镇青白瓷牡丹纹炉。

史料记载,1235年蒙古军入蜀,1242年攻破遂宁府,这批宋瓷应该是遂宁城破之时,来不及转移这批瓷器的原主人就地掩埋的结果。后来原主人或死于战乱或其他原因没有再回来取出窖藏的宋代瓷器,这才能留给我们后人以这么多精品。宋代景德镇窑的立件本就不多见,这件香炉堪称高级品。你有类似的收藏吗?

青白瓷又称影青瓷,以瓷色介于天青色和白色之间得名。又因为积釉处颜色发青,影影绰绰,号为影青。本图集为四川遂宁窖藏出土南宋瓷器文物,多数图片少见,图为蟾蜍纹水滴,国宝级文物。

景德镇在元代大放异彩,在整个宋代却不甚出名。论宋瓷收藏,一般藏家很少看得上青白瓷,原因是市场上所见多为普品,甚至主要是魂瓶一类冥器,故给收藏家一个不太好的印象。图为文房用具,笔者认为是放墨的。

这件龙首水注,也属于文房。釉色精美。值得注意的是,南宋青白瓷出土器往往崭新,很少有被土壤腐蚀现象

景德镇烧瓷始于唐代,在北宋初年真宗景德年间贡瓷,得到了皇帝的喜爱,因此改名景德镇。原称浮梁。属于饶州府管辖。图为景德镇窑覆烧印花碗,芒口学自定窑。

北宋时期的青白瓷,往往青白度并不太高,而多见发黄现象。北宋时期它已经很出名了,李清照有词曰:“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这里的玉枕就是青白瓷枕头。青白瓷枕头非常少见,多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宋代的青白瓷,在南宋时期进入一个新的高峰。主要原因是宋室南迁。图为莲瓣纹盖碗,同时期龙泉流行莲瓣纹碗,此类造型多见南宋龙泉。景德镇窑少见。

一般市面所见的青白瓷多为盘碗一类器,陈设器和文房器很少见。图中这件香炉,就是难得一见的陈设精品,其价值远远高于普通日用器。

这类盒子则是南宋时期景德镇生产最多的东西之一。

最后这件香炉器型非常独特少见,论等级比较高。藏友们也有类似的精品吗?发出来大家看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