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还有后半句,说透农村人的生活

 火锅的历史 2020-07-29

在农村不忙的时候,老百姓就会聚在一起聊天儿。聊的内容大多都是谁家结婚、哪家生子等等。这些生活中的闲话,也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是这些家常话中却显露出,亲戚之间亲疏远近的关系。

农村人虽然读书少但他们有很多生活经验,这些生活中的知识储备也颇为丰。而且很多老百姓在聊天的时候,也会偶尔说出一些民间俗语,这些俗语比较简单、直白,但却反应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

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还有后半句,说透农村人的生活


“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说的就是三种特殊的亲戚关系。

意思就是说哥哥过世了之后,侄子和叔叔之间关系就不亲了;姐姐去世之后,姐姐的丈夫和儿女们,就和姐姐的其娘家人断了联系;如果兄长死了那么嫂子就会改嫁给小叔子。

一、哥走侄不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拼搏,所以和亲戚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特别是在农村很多年轻人,在农耕时间回来干活,平时就会在城里打工,久而久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淡薄。

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还有后半句,说透农村人的生活


“哥走侄不亲”就是情感变淡的一种。

如果在一个大家族中,兄长去世了之后,那么嫂子和兄长的孩子这一家人,就会和其他的同族亲戚关系越来越远。毕竟对一个女人来说,和他有直接关系的就是孩子和丈夫,一旦丈夫去世和家族其他成员的关系,就会越来越淡薄。

如果嫂子改嫁了,那么关系就会更加疏远,因为兄长在的时候,他就是这个小家的一家之主。对亲戚朋友之间的事,家里家外的事都有决策权。和自己的兄弟父母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逢年过节也会带着妻儿到亲戚家拜年。

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还有后半句,说透农村人的生活


兄长去世了之后,嫂子作为一个“外人”,很少主动和小叔子联系。再加上侄子年龄都比较小,从而导致两家人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一旦侄子长大了到外地读书,常年不在家没有机会见面,最后导致叔侄之间关系不亲密。

二、姐去门槛断

“姐去门槛断”,这句话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姐姐去世了之后做妹妹的应该避嫌,原本姐姐的娘家人就很少在登姐夫的家门,长时间不来往最终就会导致亲戚关系疏远。

农村人也有这样一句:“姨表亲,不叫亲,死了姨娘断门亲”,和“姐去门槛断”是一样的道理。

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还有后半句,说透农村人的生活


亲戚之间往来主要是靠血缘关系,更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接触。作为一个妹妹之所以认识姐夫和姐夫的亲戚,主要是“姐姐”在中间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姐姐去世了之后,这个中间的纽带无形中消失,最终导致“姐去门槛断”。

“姨表亲”的关系非常微妙,这个“姨”从中间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姐姐去世之后,小姨子如果经常去姐夫家,会让村里的人说三道四。姐姐在的时候可以经常去姐夫家看姐姐,姐夫自然也会欢迎。姐姐去世了去姐夫家的理由就变得牵强,所以最终这么亲就断了。

如果姐姐去世之后姐夫另娶,“姨表亲”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疏远。

唯一的纽带可能就是姐姐所生的孩子,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成长空间,和“姨”之间只是说一些面子上的客套话,心中再难有亲密的感情。

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还有后半句,说透农村人的生活


三、兄死叔就嫂

很多民间俗语或者一些民俗习惯,也并不适应于现在社会的发展。“兄死叔就嫂”,就是古时候农村留下的违背伦理道德的习俗。

在很早以前的农村,“兄死叔就嫂”的事情也非常多见。

“兄死叔就嫂”既省下了彩礼,又解决了小儿子的婚姻问题。由于古代女性地位比较低,所以在婚姻方面没有自主权,“三从四德”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丈夫死了之后就会尊重婆婆的安排,嫁给自己的小叔子。

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还有后半句,说透农村人的生活


结 语

“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这句俗语,说出了亲戚之间的关系,一个人的存在能够改变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而这个人不存在了,曾经这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越来越疏远,甚至一辈子不来往,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份难得的亲戚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