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理科生会更喜欢历史?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7-03

西方人认为,在我们研究的自然、社会、人文所用到的方法论中,科学是一种思维方法,用于发现研究对象的内在演变逻辑与规律。

科学思维方法作为我们理科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更多是有助于我们对人文、社会现象以及事件的内在因果分析。

而理科生更喜欢人文历史,原因在于从中可以获取到许多事物发展规律与思辨能力,这种热爱尤其体现在优秀的群体身上。

因为从古到今,很多领域中的佼佼者都钟爱读人文历史。

《国史大纲》《资治通鉴》《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微黄的书脊、微卷的书角——这些明显“上了年纪的”文史类书籍,是数学家丘成桐书柜里的绝大部分内容。

“当初也没想念数学,倒想念历史。我昨天晚上还在看钱穆先生写的一本书”

提到自己热衷于看历史、文学书籍,丘先生不免有些自得。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是丘成桐描述自己证明了卡拉比猜想时的心情所用的诗句。

在丘成桐身上,有着东方与西方的交融,中国传统的文化修养和现代科学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另一位大咖则是大家所熟知的史蒂夫-乔布斯,科技是工具,人文是目的,只有为人文服务的科技才能真正改变世界。这也是乔布斯的人生所验证的真理。

乔布斯:站在科技与人文的路口

乔布斯的了不起之处,在于他洞晓东西方宗教的优缺点,吸收了东西方两种宗教文明的精华,把东方思维的优点融入自己的思维和科技产品之中。

直觉思维靠两种东西来指引,一是唯美主义,二是人文关怀。

我一直很鼓励孩子从小就开始读历史书。从长远来看,可以培养孩子更高的眼光和格局;善于汲取历史中经验和教训,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从近处看,与人聊天能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写作文时各种素材信手拈来,下笔如有神。

除此之外,还能培养孩子全面分析事件、理性看待事物的思辨能力,这不恰恰就是学好理科知识的基础能力吗?

历史类书籍平时我很少推荐,原因在于符合条件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必须先满足两个条件:权威专业+通俗易懂

野史虽然读起来畅快,却容易误导孩子;太专业晦涩的又怕孩子读不懂,打击积极性。

而这套《地图上的全景世界史》则是《百家讲坛》魏新老师最近打造的历史作品,书本的讲述方式延续了他以往的趣味幽默,用其独有的方式把历史娓娓道来,显浅易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