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节谈谈教师这个职业,煞风景了可别怪!

 思维灯泡 2020-07-03

写在前面的话:今天起来就收到以前好几个同学收到的祝福短信,真心感谢这些同学,两年多了还记得我冯老师也祝你们工作顺利!

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很喜欢宣扬教师这个职业,每逢教师节,都会有数不清的节日祝福,满屏刷的教师节快乐!

这当然也不是个坏事,老师们肯定也是很开心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可实际上,一味宣扬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是不可取的

因为它首先是一种职业。

但凡职业,都必须先是普通的,普通的完成职业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和分配的任务,上好8小时班,在一般意义上贡献价值,职业就能得到尊重和认可。从这个意义,教师没有特殊性。

01

教师本身的作用确实是有局限性的

决定一个人日后生活状态和工作成就的因素是多样的,既包括自身因素,也包含外部因素。

对于普通人而已,能力差异其实并不大,大多数岗位其实对人的能力要求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同一个单位或岗位有些人能进,另一些人不能进,是真正能力使然吗?恐怕未必。很多时候是家庭的因素,外在的因素,甚至是运气的缘故。

当然,确实有少部分极其优秀的人,不说耳熟能详的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之流(太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了),就说很多不知名的优秀经理人或某一领域的牛人,如果你达到这一层次了,从长远来看,你的内在能力和素质才是关键。

但是,促使这些人成功的因素,却是老师没法“教”出来的。

他们之所以取得比普通人更大的成就,不是因为他们的老师教得好,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这么牛,随便你怎么换老师,甚至不需要老师,人家照样牛。如果你非要找一两个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那我只能告诉你,这个老师很可能是他的父母,而非学校里的任何一个老师。

“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描述人的词语,当然,这里的素质不是“道德”或“品行”。从专业角度而言,“素质”又称“能力”、“资质”、“才干”等,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员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驱动力等。

可以简单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表层的包括知识、技能等,一部分是深层的,包括自我意识、个性和动机等。如下图所示: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停留在知识、技能等表层素质上,譬如会计学老师可以让学生掌握会计的相关知识和原理及基本技能,我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素质”或“素质模型”(就是我们现在所讨论的)。

但是,对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素质,譬如自我意识(他对自己的看法,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个性(他的行为特征,性格特点、待人接物的风格、气质类型等,典型的如自律、责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以及动机(他有什么样的追求,想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是几乎无法改变的。

这些深层次的素质,更多地来源于他的家庭、父母、生活经历和阅历,并非无法改变,但确实很难改变,尤其是是对于成年人而言。而恰恰,在人的生活和职业当中,从长远来看,最为重要的并非知识和技能等表层素质,而是自我意识、个性和动机等深层次素质。

他对自己的看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杨的目标和愿景,成就动机有多强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他的态度、价值观和想法,认知水平如何、思维方式怎样、人际敏感性、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如何等等,这些因素也即是他的能力大小。

为什么我们听了很多道理,却还是无法过好自己的一生呢?

因为你改变的只是知识这一浅层次的素质,却无法改变你的深层次素质。深层次的素质不可能通过某一次对话,某一堂课或其他某个瞬间来改变,深层次的素质是你的一生经历的结果,你所处的环境和你所有的经历塑造了你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教师只是一个普通职业而已,没有那么崇高和伟大。

一个老师,如果能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好生琢磨,把知识讲活,把技能深化,就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思考能力,课堂中渗透一些价值观教育(不是道德说教和灌输),就差不多可以算得上一个优秀的老师。

家长切不可把教育培养孩子的责任都推卸在老师身上,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决定一个人深层次素质的,一定是家长而非老师。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甚至研究生三年和再加博士生三年,都抵不过你的童年!

02

职业,是贡献价值,获取回报

教师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如果有超越一般价值,那么我们认可崇高。

但现在,我们所有施加于教师身上的褒义词,都只是建立在一种想象上,建立在一种不容置疑的崇高氛围中,甚至演变出一种病态的膜拜,好老师,都必须牺牲自我,贫穷却无私付出。

你看媒体宣扬的好教师无一例外都是甘于贫困、无私奉献,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如果真是贫穷却无私的付出,当然是崇高的,但变成一种氛围,就不可取了。

因为,崇高毕竟是个体,而且这样的个体也必定有不一而足的困境,如果放到所有从事这种职业的群体身上,并且还形成标准,那么这个行业必定不会成为一个好的行业。

用一种形而上的空洞的道德来要求所有的人,必然导致虚伪和造作的泛滥。从这个角度讲,还真不是教师个体缺乏什么,或者教育缺乏什么,你能要求别人在生活不体面的情况下无私付出?(这是违背人的真实本性的,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会造成不利的后果和不良的影响)真正缺乏的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

实际上,一味鼓吹别人无私奉献的人是最自私的,实质往往是想借助他人的无私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私欲,用道德绑架他人,要求他人无私奉献的社会是病态的,也是冷酷的。

好老师,职业的楷模,一定是贡献出更多的价值,如教学优秀,同时他可以也应该获得更多的报酬,这是社会法则,我们必须充分肯定和支持。当然,如果在无法保持体面的生活之外,还无私付出,我们只能在人性道德上崇拜他,但不能简化成教师职业的楷模。这样的人,赢在更广泛意义的道德上,而不是教师职业的道德上。

教师是这样,医生、律师、法官和公务员也同样如此!

以医生为例,在媒体上传播的医生形象,要么是草菅人命、毫无底线的冷血恶魔,要么是两袖清风、舍生取义的人间天使:

图:医生累瘫在地上

而唯独缺少的,是作为一个【人】的医生形象。事实上,医生也是人,是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而医生的专业,与每个人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他的工作对象正是生命。

对于大多数医生而言,唯此而已!

我们赞美那些无私奉献的人,但不应以此为标准;我们钦佩那些甘于贫困的人,但不应以此为准则。

我们同样应该尊重人的自利性,这没什么可耻的,人的自利性的存在并不妨碍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相反,正视这一事实,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照顾个体的利益,并进而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提升。

我们应该大声疾呼,倡导并宣扬个体的价值和权力,尊重和保护个体的利益。官员不应当要求他们都两袖清风,无私奉献,教师不应当要求他们清贫寂寞,牺牲自我,医生不应当要求他们都累死在手术台,家里老婆还怀胎!

当然,我们不可由极端走向另一极端,奉献自我肯定也是要鼓励,为他人、为集体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的自利性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人就不会利他。实际上,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利他才能更好地自利(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甚至严格来说,利他本身就是自利的一部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本身就让我们感到快乐,能从中获得收益)。

结语

只有我们尊重真实的人性,依据真实的人性来行事,方可更好地达成目的,否则,只会给我们所有人造成恶果:一味拔高,用高标准来要求所有人,必然导致虚假和伪善;一味矮化,忽略了人性积极向上的一面,必然导致抵制和愤懑。

所有组织,不管是政府部门、教育机构还是企业单位,都必须尊重这一真实的人性,贯彻这一最根本的理念!否则,就是掩耳盗铃,最终受害的一定是所有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