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跳出思维框框,洞察职业真相(上)

 思维灯泡 2020-07-03

前几天在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区块链的文章,后台就收到了一些冷嘲热讽。

哎,对于这种,的确也是很让人无语。

首先他逻辑有问题:1.收费=骗人;2.你是个好人的话,好东西应当直接分享。

收费就是骗人吗?好人就应当无私奉献?

我也是服了,一些普及性的知识肯定是免费啊,可是我购买的课程和资料,我找过来的牛人,我还必须要免费分享啊?!

智商不够就情商来凑嘛,可他还非要跑出来秀自己情商下限,那只有拉黑了。

也有老铁发消息说,变味了,现实的引力真他妈重。

额,这种人家其实也非恶意,我肯定不会怼他。

所以这里还是解释一下:第一,我自己在学习和了解区块链及区块链投资相关知识;第二,我自己的原则是对于新事物怀抱开放的心态,去认识和了解它,而非视动辄它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

对于区块链技术本身,其实官媒都寄予了充分的肯定,包括《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等。

当然,对于一些所谓的ICO以及炒币,的确有巨大的泡沫或风险。有些打着幌子搞传销的币,有些借着融资割韭菜实际上毫无用处不能落地的空气币……

正因为如此,所以才需要去学习、了解和研究啊。

为什么又开一个公众号?

因为写作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写作的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收集相关素材,并进行甄别和整理,这种系统思考和构建的方式学习效果非常好

而这个公众号呢,定位不变,还是职业发展相关,不想混肴了,所以另开一个公众号。

我都公开写作了,肯定希望越多粉丝越好啊,这有什么好隐晦的呢?而且高质量的社群对于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本就有着非常价值啊,反正我现在对于弱联系的价值有着越来越深的认识和感受了——寻求到高质量的弱联系,然后把弱联系逐渐加强,甚至变为强联系,这种能力对于任何领域的人的发展都非常关键

所以我还是再推送一遍,欢迎靠谱、优秀的年轻人来撩,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我都是大大的欢迎:

对了,顺带说一句,即便是求职,区块链行业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第一是因为他收入高,第二是很多人还不了解,所以你的竞争者没那么多。

以上是题外话,以下才是正文。

======================我是分割线=================

很多人在生活中对于自己的发展感到迷茫,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职业世界究竟是怎样,也不懂得如何去着手分析与了解。

这种现象太常见了,因为发展到今天,这个职业世界确实相当复杂,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小爸妈只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考取大学找份好工作,至于怎样更好地学习,怎样科学规划,很显然是超出父母们的能力范围了。

如果这些孩子没上过大学,或者考取的是很一般,甚至不怎么好的大学,学的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专业,身边又缺乏榜样和指导,确实很容易就陷入迷茫,走上弯路。

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迷茫,这么多年以来的职业历程,以及对职业发展的反复思考和提炼,才让我对于这个职业世界有了一个相对系统和全面的认识。(还在持续更新与完善中……)

这篇文章,就尝试着引领读者跳出思维框框,洞察职业真相。

从大文豪苏轼谈起

小时候,我们学过一首诗——《题西林壁》,相信很多人都应该还有印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时候啥都不懂,只会摇头晃脑背诵文章,虽然也能理解它的字面意思,但终究是孩童,认识相当肤浅。

现在回头看看,苏轼这首诗,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个中蕴含的哲理,其实也是无尽无穷。

现实生活中与工作中,我们不都经常这样吗?困守在自己狭小的天地,看横岭侧峰、高低不同,却终究不能跳出自己思维(视野)的框框。

职业发展与规划亦然,当我们谈论工作的时候,其实与它更相似的,严格来说是“岗位”或“职位”,而非职业。

职业(occupation),其实是性质相近的工作(job)的总称,比如,人力资源这个职业就包含了招聘专员、培训专员、绩效考核专员,以及薪酬主管和绩效经理,等等。岗位或者职位,则更多地是针对于某个特定组织而言的。

一般来说,我们不太可能在一个岗位呆一辈子,但是很可能会一辈子从事一个职业(当然,也没有严格限定)。

要更好地洞察职业真相,我们需要跳出“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思维框框,要见树木,也要见森林,从更宽广的视角来分析:

如上图所示,当我们找工作的时候,1.和它最直接相关联的是“职位”或“岗位”,我们在特定的岗位上从事某些活动、完成某些事项;2.“职位””或“岗位”是相对于某一特定组织而言的,许多类似的岗位则构成了“职业”;3.组织依托于行业基础之上;4.行业的构成与演变离不开更大的社会环境与背景。

接下来我们就从最底层开始,一步步认识这个错综复杂的职业世界。

01

体制内外(社会)

我们国家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点肯定没啥疑问,都是被写进教科书的了。

可是,到底什么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估计你把教材翻烂、题目做遍,也未必能真正明白。

其实你添加几个字就能更好地理解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就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计划经济的本质就是行政计划配置和垄断,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在一部分领域实行开放竞争而另一部分领域实行垄断限入的经济体制。

20世纪七十年代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在一次会议上讲话,要求全国各地计划委员会、物价委员会、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组织会议,对在某场很有文化的大革命中被搅乱的经济学理论开展清理及探讨。

而后在1972年2月16日的成都会议上,四川财经学院(即今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系副系主任袁文平受到小组推举,作大会发言《试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结合的问题》,提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后来经媒体报道以及小平同志肯定,慢慢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形成了。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演变到职业上,也就有了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别。

体制内人群泛指公务员、国企编制内员工或国家管理阶层等代表国家权力或依靠国有资产获得收益的群体。体制内的单位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外则是各类外资企业、混合企业和民营企业。

所谓中国特色,其实就是经济活动受政府干预的强烈影响,体制内的力量掌握了重大决策权力和关键资源,它们对国家经济活动的影响,远远高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

这也就使得,在我们国家,除了少数互联网新贵企业,极少数优质民营企业以及中高端外资企业之外,体制外还真的多半是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低端产业结构和组织,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依旧是体制内单位。而且越是小城市就越发明显,也正因为如此,毕业生都往体制内去,或者往大城市跑。如果你是小地方来的,肯定会有很深的感触,县城里的那些体制内单位,都快成“世袭”了,而体制外呢,还真的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单位。

体制内的优势很明显:

  1. 稳定:有政府做后盾,一般不会大幅裁员,即便部门解散了,一般都会有后续的工作安排;

  2. 压力小:当然,这里的压力小并不一定是工作轻松,因为很多体制内岗位其实工作强度也还是很大的,不过一般在绩效考核与风险担当方面压力相对小;

  3. 有归属感:人员流动较少,人情味较浓。

组织内的缺点则表现在:

  1. 个人能力缺乏有效锻炼:工作当中很可能会有各种检查、报告、材料、会议,表面工作一定要做足,对于自身的专业能力很难有实际的锻炼和提升,呆久了甚至可能退化;

  2. 工资低:尤其是明面上的工资,一般高不到哪里去,当然,福利待遇一般都是中上水平,而灰色收入外人就无从知晓了;

  3. 升职机会少:一个萝卜一个坑,上面的人不走,你没有机会,上面的人走了,顶上去的可能也不是你。

体制内外该如何选择呢?

主要考虑三大因素:性格与价值观、能力专长、家庭背景。

如果自己就是想过小日子,工作稳定、忙里偷闲……那么就选择体制内吧,更容易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有野心有实力,家里也有相当的背景,同样优先选择体制内,因为这样在体制内具有独特的优势啊,很容易就高升,而且同样层级的职位,体制内比体制外掌握的资源绝对要大得多。如果有较强的事业心,或者过硬的技术与专长,但是没有什么家庭背景,也没想着做多大官,价值追求方面只想着多挣点钱,多些自由,而且愿意承担压力和风险,同时也非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之人,那么选择体制外的优秀组织可能是更合适的。

选择之前还是多做些分析,因为工作多年之后想在体制内外转化会变得更为困难,不说不可能但成本肯定更高。体制内跑出来的,机会成本高啊,而且未必能适应外面激烈的市场经济和要求;体制外想进体制内呢,同样不容易,门槛更高了,机会更少了,而且你进去之后可能发现领导比你还年轻,心理那个落差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的建议是:没啥特别的本领,没有特别好的机会,能进体制内还是进体制内吧,因为人往往会高估自己,外面的世界也许很精彩,但更多的时候或许让你觉得很无奈。这话不怎么政治正确,不都要鼓励年轻人拼命闯荡嘛,但我说的其实是心里话,也不喜欢灌鸡汤

值得注意的是,区分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还需要考虑一个重要因素——编制。

编制,指的是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财政部门是根据编制的数量进行拨款的,通常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银行编制和公益性岗位。

即便是在同一个单位,也可能有在编(有编制)和非在编(没有编制)的区别。一旦有编制,就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吃皇粮”,只要没有重大过失或大的变革,基本上不会被辞退。但如果没有编制的话,其实本质上就是单位外聘的人员,由单位自行管理(聘用和发放工资等)。

两者相差很大,不论是工作内容、薪资待遇还是发展空间。

比如你要是临时工的话,脏活累活妥妥的是你干,出了事责任则可能是你担,一不小心就成了替罪羔羊。媒体报道的出了啥问题,捅了啥篓子,不经常就是辅警或者临时工干的嘛?!一方面是因为有编制的才不会冒那么大风险,这些事都让没编制的去干了,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因为让这些临时工来背锅。

再比如,政府相关部门里头工作,你要是有编制,那是受《公务员法》保护的,没编制的临时工呢,只能受《劳动法》保护。有编制的话,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是可以轮调的,很多国企领导就是官员空降,也有国企领导成为政府官员的。没编制的话呢,很可能完全是另一条线了,挤破头也没多少机会,直接从源头上就卡死你,连资格都没有,根本别说什么能力了。

存在即合理,编制的存在自然也还是有它的道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控制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人员规模与财政成本。

重要的是对于我们而言,该如何考虑与抉择。

假如你的首要目标是赚钱,愿意承担风险、接受挑战,“一生浪荡不羁爱自由”,那么,体制内未必是个好的选择,尤其是你又没有家庭背景和关系的话。其实真正的牛人也不会看重编制所带来的收益,比如有些老师在外开培训班,或者有私立高校聘请,一年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样的情况编制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当然,如果你只是想要一份安稳的有保障的生活,需要一个组织来给你提供安全感或是避风的港湾,还是要去老老实实努力获取一个编制身份,那样的话,即便你单位的领导,也没法随意开除你。

02

行业

中国有两句古话,一句是“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另一句则是“隔行如隔山”。

古人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行业的选择和我们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当然到了现在,其实是不论男女都怕入错行了,不同行业的薪酬、发展空间,甚至是生活方式都可能会很不一样。

可是,没有相当的行业经验,我们是很难说自己了解一个行业的,比如行业的价值链、发展趋势、各方细节及人脉,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怎么办呢?

有两种方式:第一,自己先搜索相关资料并进行初步了解、排除和筛选;第二,找行业牛人或者经验丰富者访谈,很可能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与收获。

这里只谈第一种方法,第二种后面再讨论。

行业是生产某些类似产品或者提供相同/相近服务的企业(组织)所共同构成的,它们共同满足人的某些特定需求。

行业乍看之下非常之多,根本无从下手,其实不难,借助两个工具即可:一个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另一个就是招聘求职网站的分类。

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在我们国家2017年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当中,共有20个门类、97个大类、473个中类、1380个小类。

完整版下载地址: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201710/t20171012_1541679.html

2.招聘求职网站行业分类

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各大求职与招聘网站都有分行业的职位搜索引擎与工具。不但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行业分类与检索,还可以搜索相关的职位,了解常见的工资水平与范围。

图:智联招聘网站的行业分类

这么多行业怎么选择呢?

有些人可能强调,要选一个有前景的行业。这个确实也没错,可是,预测准确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咱们中国人有个特点,就是什么蓝海行业,很快都会被蜂拥而进的人群搅成红海。

有关行业的选择,这里只提供两个建议:1.选择那些对人力资源要求高,而且舍得花费价钱或投入成本的行业;2.选择与自己人格相匹配的行业。

1.选择那些对人力资源要求高,且舍得花费价钱或者投入成本的行业

最典型的比如金融、IT、专业咨询、互联网、新媒体等,这些行业对人力资源要求较高,而且舍得花费价钱或者投入成本。

进入这样的行业,除了收入较高外,一般会有较快的学习和成长,你在里面可以较快地获得知识积累与技能提升,同时快速学习、抗压能力等也能得到锻炼,有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

反之,你进入一些对人力资源要求较低,且不舍得花费价钱或者投入成本的行业,比如,生产贸易、百货超市、酒店住宿餐饮等,则很可能不利于后期的长远发展。

在这些行业,除了收入待遇偏低外,一般也比较难学到什么知识,而且发展前景也更为有限,更麻烦的是,你呆久了之后,没有知识与技能的积累,跳槽都更麻烦。

比如这种:

还有这种:

所以,从长远来看,应当选择那些对人力资源要求较高的行业,这样,你才能不断地增值,而不是当你年老体弱的时候,失去了竞争力,很容易就被新入职者所替代。

在体制外的话,这点尤为重要!

2.选择与自己人格相匹配的行业

人活一辈子嘛,毕竟幸福和意义才是终极目的,倘若选择了一个自己非常反感的行业,也还是蛮痛苦的。所以,最好还是选择一个与自己人格相匹配的行业(和职业)。

比如我,如果要我去从事白酒销售行业,很可能会让我痛苦不堪。第一,我平时几乎是滴酒不沾的人,极度厌恶喝酒应酬;第二,我不擅长也不喜欢这种与人拉关系和打交道的方式。

反之,我在教育、培训和咨询行业,则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第一,我相对擅长分析、思考和引导,已有的经验也证明了这点;第二,我比较喜欢这种人与人交流和沟通的方式,以及工作的特点和氛围。

所以,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和自己人格相对匹配的行业,而后在其中潜心耕耘和积累。只要你能给别人带来价值,解决别人的问题或者满足他人的需求,自然就能在这个社会交换中占据一席之地。

当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要了解自己与行业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有关职业兴趣和人格的问题,我们留待后文再讨论。)

除了行业之外,还需要考虑组织和职能(岗位)啊,下篇再讲吧。

(未完待续)

预告:下一篇我们讨论组织和职业的分析和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