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等到35岁以后

 思维灯泡 2020-07-03

据说比利时某家权威杂志曾经对全国60岁以上老人进行过这样一个调查:你最后悔什么?然后列出了10项人们生活中轻易后悔的事情,供被调查者进行选择。

最后回收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得出人的一生中最后悔的五件事分别是:

  • 第五名:49%的人后悔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

  • 第四名:57%的人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侣;

  • 第三名:62%的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当;

  • 第一名:75%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

排列第二名的,则是后悔在年轻的时候选错了职业,竟然有高达70%的人选择了这个选项。

老实说,对于这个调查我有一定的怀疑,比如,怎么就列出这10个选项而不是其他的选项?到底是哪个权威杂志进行的?调查过程又是怎样的?等等

因为有很多类似的哈佛调查国外研究其实都是忽悠人的,不过是一些自媒体人为了吸引人的眼球而编造出来的,反正也很难证伪。

后悔年轻的时候选错了职业能否排列第二,这点值得商榷,但毫无疑问,职业的选择对一个人的发展以及生活,的的确确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多人也的确是后悔在年轻的时候选错了职业。

职业规划其实并不是一个点或一个短暂的瞬间,但倘若你要问有没有最好的时机,我觉得还真有,最好的时机应当是大学时期或者工作1-3年内。

倘若一个人较早就有这种意识,并且实习和实践经历比较丰富,大学或研究生期间会慢慢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也有些人毕业之初是稀里糊涂、懵懵懂懂的,还是走了一些弯路,更有些人不撞南墙不回头,等到工作多年后的某一天蓦然回首之时,才发现似乎有些迟了,或者至少要付出更为昂贵的代价。

刚好,前几天做了一个小调研,现在将调研的结果与各位分享一下。

这是个小范围的调研,人数不多,才三四十个,有在校生,也有工作了的。

因为是专门针对HR专业和职业的,所以,不出意料,妹子果然远多于汉子啊。

学生版的性别比例

不过,工作之后,差距则是没有那么明显:

职场版的性别比例

这应该是抽样误差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女性占比确实多于男性,应该和职业有一定的关联,设想一下,把专业或职业换成IT、建筑工程,情况估计就反过来了。

在学历方面,有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越是大公司,对于学历的要求往往越发严苛,基本上很多都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了,这些工作了的HR当中,本科差不多占了七成,硕士也有一成多,不过没有博士学历的:

也确实,在企业里头从事HR相关工作,博士未必占优势,真要读到博士了,基本上也是去高校或者专业研究机构了。

当然,这个也和调查对象有关,他们的工作时间87.5%都在5年以下,只有少部分是工作9、10年以上的:

我个人观点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学历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当然,这种重要并不是说学历就代表了成功或者高收入,只不过学历在求职中的门槛性作用会越发凸显,对于大公司来说,本科基本上都是起步阶段。实际上,很多公司,研究生反倒是标配了。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倒逼着越来越多的人去考研了。

不过,我并不认同这种行为。

原因很简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研并不是目的,也不是终点。

生活才是终点,职业才是终点!

所以,最根本的应当是“超脱专业看职业”,站在一个更高的职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读研的价值和意义。

不信看最近的新闻:

7月17日,陕西神木市公益性岗位协管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一则招聘公告引起了舆论关注,公告称该市决定招聘100名协管员(属临时用工),需研究生学历,月薪为2500元,聘用期三年。

当然,这个是极端案例,不能以此来证明“读书无用论”。

有道是“人才在监狱,高手在民间,饭桶在机关”,指不定这领导其实就是大专毕业甚至中专毕业呢?!因为越是这种没受过教育、没文化的人,越喜欢显摆和炫耀,乃至羞辱那些受过教育的人。

不过,确实还是不要太高看了文凭,它更多的是一个敲门砖或“标签”而已,去了解专业以及相关职业的发展方向和情况才是最根本的。

可惜的是,很多人并没有这么做,或者不具备条件或能力去做:

如上图所示,有70%多的人其实并不是非常了解自己今后的发展道路与方向。实际上,很有可能这27%的“比较了解”的人,也未必是真正的了解,也许只是知道一个大概而已。

因为,当我问他们是否觉得能胜任自己的意向岗位的时候,竟然有80%的人觉得自己“基本可以”:

反正,就我接触的应届生来看,在学校期间就能够胜任自己意向岗位的应该不超过20%。

相反,工作之后的职场人士多半对自己会有“自知之明”:

发现自己要学习的太多了,自认为能胜任自己意向岗位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学生时代还真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呀”,不信,等你以后出去了,可能就会发现,“知道了自己不知道”。

当然,那时候也更容易按奈不住自己一颗骚动的心,75%的人都有跳槽的打算:

不过这也正常,水往低出走,人往高处流嘛。

而且,“树挪死,人挪活”还真不是盖的,你天天厮守一个没前途的岗位就完了,科学合理地跳槽则是有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

只不过,无论是找工作也好,跳槽也罢,都离不开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自身的知识能力体系;一个则是外部机会和资源。

毫不客气地说,对于大多数在校生而言,他们的知识能力体系是严重不足的,毕竟我也是过来人,当然,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

如上图,左端红色部分代表自己对该领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为5分,往右依次为4分、3分、2分和1分。

这分数乍看之下也不高嘛,但当我看到薪酬体系设计、培训体系设计、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等方面有近一半的或者超过一半的人都认为自己合格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又在忽悠自己了,哈哈。

和工作了的职场HR们的结果一对比就更加明显了:

见上图:工作了的HR们,有一半多的人认为自己很有欠缺(不合格)、课程设计和开发以及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方面也是有超过一半的人持有同样的看法。

再回去看看在校的HR同学们,是不是高估了自己呀?!

除了内在人力资源(知识、能力和技能),外在人力资源有时候其实也是有不小影响的。

这方面,在校的童鞋们倒是非常有自知之明:

90%多的人都知道自己身边相关行业或岗位的人脉与资源很少或没有。

而职场上的人无疑这方面更具优势,但也不是特别乐观:

以上只是一个小型的抽样调研,可能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内容也略显简单,不过,还是挺有意思,也能看出一些东西的。

实际上,很多职场HR们,平心而论,多半是在部门里头从事着事务性工作,可能受到平台或岗位的限制,又或者是年龄与经验还有限,并没有在专业方面得到系统的学习和提升,这些又会反过来限制其进一步发展。

对于HR在校生呢,不得不说,童鞋们,你们可能真高估了自己,虽然你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人脉和资源欠缺,可是,你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最欠缺的恰恰是你们的内在人力资源(知识、技能与能力)啊。

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学校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师能力水平有关。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原因,毕竟,内因才是根本嘛!

而且,要改变和提升,最靠谱的也是从自己做起,改变自己虽然不容易,但远比改变他人与环境来的容易些。也只有通过自身的改进,才能逐渐改变环境、影响他人呀。

作为非人力资源专业的我们呢?

其实也值得借鉴与反思:

如何跳出专业的局限,站在职业发展的高度来分析与思考,以职业的胜任力为终点和目标进行学习,同时拓宽人际渠道、适时适度积累相关人脉。

以这种方式去积累、思考和提升,应该能超越至少70%的同龄人吧。

这事,可别等到35岁之后才进行!

那时候,真的就已经晚了,会让你付出更加昂贵的代价,甚至是不可承受之烦扰,因为那时候,别人或外界已经很少甚至不会给你机会了,不可能让你从头开始、重新规划与折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