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家庭孩子职业发展的拦路虎

 思维灯泡 2020-07-03

01

昨天下午和我的小助手,严格来说是之前的小助手,聊了一下午。

非常不错的一个小伙子,从大二开始就跟着我做一些事情,去年暑假还和我一起做事情,寒假又去了成都一家不是很知名但其实也还不错的猎头公司实习。

从始至终我其实一直都为他的职业发展在考虑,自认为也还是给了一些指导和帮助。我知道很多的实习,其实就是让你去打杂,但我更愿意把它当做一个还不错的职业探索和自我学习成长的机会,帮助我的助手去提升。

毕竟,不要脸地自夸一下,我一直以来对于年轻人的职业发展和成长教育都怀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从不担心“教会徒弟,害死师傅”,一是因为我性格大(脸)气(皮)豪(很)放(厚),二是因为我才(超)华(不)横(要)溢(脸),三是因为职业使然——以后他们混好了我就可以吹嘘:看,这小伙子以前还曾经是我培养出来的。到时候我又可以拿来吹牛皮,继续忽悠别人。

言归正传,通过这么多的实践和探索,我也的确在他身上看到了非常可喜的变化。

当然,我可不敢邀功,归根结底还是他自身的因素。

我也不知道他是听了我的,还是自己本来就有心,寒假实习面试的时候,提前准备了一份行业和职业分析的报告,他应该是该公司这么多年来所有实习生中唯二的同学之一(另一个是他的同学,他们俩面试之前都是合计过的),以至于他这份报告现在都还被公司老总珍藏着,用来作为范本,激励后来的实习生,哈哈。

其实,我一直坚持认为:学历在不断贬值,但人才永远稀缺

评判人才的根本标准,其实本来就不是学历,而是一个人的内驱力、思考力和影响力。

当然,不管是内驱力、思考力还是影响力,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事件当中,也会最终通过成果或者业绩来得以凸显。

所以,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可能是你难以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人才是永远不可能被埋没的,你之所以被埋没,只能说明,你本来就不是人才

当然,这个假设的成立还是有一些前提条件:要在那些个人努力和能力能够起关键作用的职业或领域

02

回到助手的故事,他在实习期间的表现我想用几个词来概括:坚持、踏实、主动、换位思考

  • 坚持:猎头的工作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和容易,虽然候选者薪资都是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万,但你一个月也未必能成一单,对于实习生来说,最开始其实还真的挺不容易的,他也说自己开始差点就想放弃了,好在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开始倾注热情;

  • 踏实:他的学校在所有实习生中并不是最好的,相反,还有一定的劣势,但是凭借着踏实这一特质,后劲越来越足,简单举两个例子,别人都请假他不请假,别人不加班他加班;

  • 主动:他自己还主动要求做岗位职责之外的事情,甚至是线下和候选者面谈(实习生没有这个任务),而其他一些实习生,更多想的是完成实习任务,甚至是盖个章就好;

  • 换位思考:在邀约候选者进行线下面谈的时候,他会主动去思考,自己究竟能给别人带来什么价值,去请教领导或者资深同事,做好提纲和PPT。所以,最后他和一些知名公司区域运营负责人都有了还不错的联系,也得到了对方的认可。

讲真,具备这四个特点的人,我反正是欢迎你们来找我。毕竟,我有一个设想,就是把这样一些年轻人都聚集起来,共同学习成长,结成互助同盟。(冯老师微信:nanfengshukuang)

他最大的收获,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对职业发展和职场认知的升级

有些人可能质疑:又在洗脑了,说些大而空的废话。

但本来就是这些形而上的东西才是最关键而又难以改变的。

比如,下图是与另一个学生的聊天记录:

我相信找100个学生,应该有80个人都差不多是这样子的:

凡是未经反省和训练的人都具有相同的问题:思维混乱发散、浅尝辄止,很多问题似是而非、缠绕郁结

而大多数普通人,在就业和职业发展方面,父母是不能给予指导的,所以很多普通家庭孩子直到毕业后好几年,都在那边瞎折腾,等到某一天幡然醒悟才发现,为时已晚了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普通家庭孩子职业发展的拦路虎,恰恰就是家庭和父母!

03

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是有周期的,绝大多数人的职业发展黄金周期是35-45岁,也有不少是要求40岁以下的,因为过了这个年龄段很可能会精力不足、拖家带口……

毕竟你不是任正非,44岁创业还能一手把企业带成500强,人家那可是,“当工作和家庭冲突时,为何你不离婚呢?”

一般毕业生三年内打基础定方向,这三年一荒废,不说人生荒废但的确会使得后面变得相对被动。再往后呢,不好意思只会越来越被动。

相反,前三年打好基础定好方向,后面就相对容易越走越顺畅。

所以,刚毕业时候,首要任务就是,选择一个还不错的方向(行业和职业)和平台(组织)。

但问题是,这些还不错的平台肯定也是相对挑剔的,所以,你必须提前为此做准备。

很多人临近毕业才考虑,殊不知,这时候真的已经晚了。

更多人觉得找工作不容易,所以,那就考研吧,反正也不想那么多,先继续逃避几年再说

有些时候,我们看起来非常努力地学习着,其实是内心胆怯地逃避着。

有关考研,也顺带提几点。

以下情况建议考研:

  1. 专业性质所需,比如医学或者其他一些低学历就注定低层次工作的专业;

  2. 需要转换专业,且专业准入门槛高,无法通过自学或实践工作中学习来转换;

  3. 需要转换城市地点,而且同时学校层次还能进一台阶;(二线到一线城市;二本、三本到211或985以上)

  4. 自己想搞研究,年龄较小,无家庭负担和压力。

其他情况其实我都觉得不一定要考研,比如新媒体专业你去考研就是傻,除非你想搞研究。

对于会计,人力等专业,如果你能在毕业之初就找到一个好的起点和平台,我觉得是没有太大必要去考研的,工作三年面临瓶颈或者真正需要学历提升的时候再读一个好学校的在职硕士倒是可以。

一句话概括:以终为始,围绕职业及职业发展的需求来决定

但问题在于,很多人毕业之初是找不到一个好的起点或平台的。

而之所以找不到,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你根本没有去提前做有意识地规划、准备和实践、提升。

要知道,找工作的结果会如何,其实不是取决于你的求职技能技巧,而是取决于你本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实力。(当然,机缘以及求职面试技巧等也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

人生什么时候开始也许都不晚,但越早开始越好!

04

当然,这位童鞋既然都找上门了,还是通过助手找上来的,我不可能光挑毛病不提解决方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