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蔺唯一入选《辞海》的名人

 古蔺同乡会 2020-07-03

导读

奢香夫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之一,出生在永宁九凤楼(今古蔺县政府)。     

奢香嫁到水西后,协夫为政、代夫主政,后蒙冤受屈、受尽凌辱,但始终深明大义,忍辱负重,毅然表明“反非吾意”,苦口婆心说服了属下四十八部首领,粉碎马晔逼反的阴谋,马晔理亏自然不敢定罪。后奢香驰马进京,求见皇帝朱元璋申冤,朱元璋得知真相后,急召马晔进京,欲斩其头。此时,受尽马晔凌辱的奢香却向朱元璋跪禀饶他一命。

为报答皇帝隆恩,奢香率领部下开通“龙场九驿”,沟通了川滇黔,为祖国西南的政治稳定,为西南各民族的团结与交流,为西南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朱元璋曾说:“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

有关奢香的文字很多,应广大热爱古蔺历史的读者要求,现将古蔺李天樵老师的经典之作《大节千秋——奢香》通过古蔺同乡会以飨读者。

——罗树


大节千秋

 奢香传略

李天樵

千百年来,在古蔺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上,涌现出许多历史与时代的佼佼者,而入选《辞海》的,唯奢香一人。

电视剧《奢香夫人》(宁静主演)

奢香,明代彝族杰出女政治家,永宁宣抚司、古蔺彝族恒部奢氏之女,彝名舍兹。

《明史》中“九凤楼”遗址—今古蔺县政府所在地

《蔺州记忆》画册中的九凤楼

明洪武八年(1375),十四岁的奢香嫁给水西(今贵州大方县)贵州宣慰使、彝族默部首领霭翠,以杰出的才干辅佐丈夫处理政务。洪武十四年(1381),奢香二十岁,也就是婚后六年,霭翠病逝,其子年幼,遵照明太祖朱元璋旨意,奢香摄贵州宣慰使,即代行夫职。

古蔺奢香广场

二十岁对于一位女性,正是如花的年华。历史把一副常人难以承受与担当的重担压到奢香头上,一连串严峻的考验接踵而至。

其时,云南境内元蒙残余势力与土酋勾结,企图阻止明军进人而割据一方,而明太祖正在“经略南荒”。奢香审时度势,为明军入滇积极献粮开道,并利用宗族关系和她的人格魅力,说服了黔西北及镇东北诸土酋,使明军顺利开拨入滇,协助朱元璋完成了统一大业。

明洪武十六年(1383),奢香二十二岁,摄贵州宣慰使。三年,明廷派驻贵州的都指挥马晔以大汉族偏见,视称为“鬼方蛮女”,必欲置之死地。时逢贵州大旱,而马晔横征暴敛。奢香多次呈文陈诉,反遭马晔“裸笞”(剥光上衣鞭打)。

古蔺县城奢香广场中的奢香无辜受刑石刻

600多年前,一位身份很高的少妇,受此凌辱,比死可怕。马晔想以此激怒奢香,待奢香属下起义,以便“灭尽诸罗”。当此之时,奢香属下本已十分怨恨马骅,她属下的四十八部首领忍无可忍,陈兵奢香军门,一场大规模的民族仇杀一触即发。水西危急!贵州危急!西南危急!民族危急!此时的奢香以政治家的敏锐,识破马晔逼反的险恶用心,她深明大义,忍辱负重,毅然表明“反非吾意”,苦口婆心说服了属下四十八部首领。

奢香广场石刻

为了向明太祖当面揭露马晔逼反的阴谋,奢香驰马进京,受到朱元璋亲自接见。朱元璋了解了马晔在贵州所作所为,急召马晔进京,欲斩其头。此时,受尽马晔的奢香却向朱元璋跪禀,求饶马晔一命。这是怎样的心胸,怎样的气度?她才二十三岁呀!

奢香承诺“勘山凿岭,开置驿道”

当明太祖问奢香马晔问罪后“何以为报”时,奢香回察“愿效力西解,令子孙世世不敢生事”。明太祖笑道:“此乃常职,不足为报”。奢香深知其开发西南之意,即向明太祖承诺“勘山凿岭,开置驿道”。奢香回到贵州后,一面宣扬朝廷的威德,使“诸罗大服”,  人心安定;一面履行诺言,开山通道。在洪荒草昧,“羊肠险恶无人通”,雪栈云林,“落落千秋无通款”的贵州高原,她亲率属下及民众开辟驿道。耗时十余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开辟出以偏桥(今施秉县境)为中心的两条驿道。一条向西,经水东(今贵阳东北)过乌撤(今威宁)达乌蒙(今云南昭通);一条向北,经草塘(今瓮安县境)到容山(今湄潭县境)。置龙场驿、六广驿、谷里驿、水西驿、西溪驿(也叫奢香驿)、金鸡驿、阁鸦驿、归化驿和毕节驿。因龙场驿为首,史称“龙场九驿”。奢香开通“龙场九驿”,沟通了川滇黔,为祖国西南的政治稳定,为西南各民族的团结与交流,为西南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朱元璋曾说:“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可见其信任与器重。

马晔受刑

奢香摄政贵州十五年间,七次到京城南京,深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开置九驿后,她在中原广聘汉儒,兴办学校,培养各族子弟。她还把自己年幼的儿子阿期陇弟送京师太学。学成后,明太祖亲授三品朝服并赐姓安,奢香的儿子从此取名“安的"。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奢香病逝。那年,她才三十五岁。历史让她成了名人,而命运使她英年早逝。明太祖闻讯,亲派使臣到水西吊祭,加封“大明顺德夫人”,并建祠堂于大方城郊洗马塘。

如今,规模宏大、富丽堂集的“奢香墓”和“奢香博物馆”正巍然屹立。柳绿桃红,游人如织。

贵州大方县奢香墓

为了表达故乡八十万人民对这位杰出的蔺州女儿的怀念与崇敬,中共古蔺县委、县人民政府在百年县庆之际,决定以她的名字命名县城的文化广场。

作者简介

李天樵,男,古蔺县铁厂人。少年因家庭出身历经磨难,由其姑姑接济资助求学,雅安大学肄业。曾在鱼化尖山子小学、鱼化初中班任教语文,上世纪八十年代调龙山中学任教,曾任该校副校长,九十年代调古蔺县志办至退休。李天樵是古蔺知名的语文人,语文素养高、文学功底深,是古蔺语文界公认的泰斗级人物,曾参加编辑《古蔺县志》,为龙山中学题写校名,为市级文物单位龙山东皇庙题字“东皇庙”。


供稿:李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