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永康《人文三泸》连载15:爱我江阳

 古蔺同乡会 2020-07-03

【 2012212日,中共泸州市江阳区委中心组学习会讲稿】

爱我江阳[1]

——历史·政治经济·人文地理

各位领导,同志们:

区委和宣传部曾妍部长美意相邀,要我为中心组讲“江阳”。这个题目,几天几夜也讲不完,只能是就我所了解的和想到的,择其要者,在这里作一个汇报,谨供参考。管见陋言,或失偏颇,不妥不当的,请同志们指正批评。

先说句题外话:1982年,胡耀邦同志视察泸州,首先就看地方志;在纳溪,他首先就问曾志刚:“纳溪为什么叫纳溪?”不仅耀邦,历朝历代,任何地方官下车伊始,无不都是先了解情况,然后才施政临民。用毛主席的话来讲,这就是因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联系我们的实际,就是“建设江阳,先要了解、认识江阳。”

所谓认识和了解,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了解、认识现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现状;二是了解、认识历史,包括物产山川、民情风俗和文化传统在内的历史。

江阳江阳,大江之阳。“阳”是什么?《说文解字》说:“水北为阳。”江阳是坐落在长江北岸的城市。江阳之“阳”是什么意思?历史上的江阳,地连夷界,长江以南,便是少数民族地区。“阳”,标志了这里生活的是汉族民人,传承的是农耕文化,儒家思想,道德伦常,不是少数民族地区。

作为城市,江阳的历史已经很古老了。《史记》上说,汉景帝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51年,因为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立下军功,赵国丞相苏嘉被封为江阳侯,食邑2157户。我们泸州,有确切可考的文字记载的历史,也就从这时开始。苏嘉封侯事件说明,当时的江阳已有城堡,城内不仅居住有较多的民人,而且是个建制县了。

江阳县成为行政建制县,是在更为古老的战国时代。《华阳国志》上说,东周慎王五年,也就是公元前316年,今日陕西南部和川渝境内的巴、蜀两国相攻,巴人求救于秦,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率兵攻灭了蜀国。秦人贪巴蜀之富,回师时顺手牵羊,连巴国也一并灭掉,置为巴、蜀、汉中三郡,分其地为四十一县。当代蜀中沿革地理大师任乃强先生认定,江阳和今日的合江县,就是这四十一个先秦古县中的两个。任先生的这一结论,已经得到今日四川和全国史学界的认同,记入了作为国家七五重大科研课题最终成果的《四川通史》。限于时间,他的考证方法和具体内容,这里我就不多讲了。

江阳侯国在历史上只存在了39年。汉武帝建元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36年,汉王朝借口侯、王们向皇帝祝寿的黄金成色不足,撤销了一大批诸侯国。在这场汉廷老吏蓄意策划和一手炮制的“酎金失侯”事件中,江阳侯国被撤销,重新建置为江阳县,划属犍为郡。以后,又改置为枝江都尉府,“稍有分县,治民比郡。”

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历史上的江阳,远不只是现在我们这个江阳区。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214年,为了抵御可能来自长江下游方向的进攻,割据四川的益州刺史刘璋,接受汉安人程谦和石征的建议,以原来设在江阳的枝江都尉府为基础,建置江阳郡,就地委任枝江都尉成存为太守,下设江阳、汉安(今内江地区)、苻县(今合江)和新乐(今江安、纳溪一带)4县,人户5000。管辖今日沱江流域中下游的今资阳、内江、自贡;长江流域的今江安、泸州以及赤水河流域的贵州省赤水、习水、仁怀直至大方诸县一带。

江阳郡的设置,除去军事原因以外,当时的江阳,也已具备建置为郡的条件。

首先是枝江都尉“秩比二千石”,级别大体相当于郡的长官(太守),足以号令一方。其次,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看,江阳地方富饶的物产与相对发达的经济,也是刘璋同意把江阳由属国都尉改建为郡的一个重要原因。汉安县“山水特美好,宜蚕桑”,而且“有盐井。有鱼池以百数,家家有焉。一郡丰沃。”江阳县更是富饶,林茂粮丰,还有荔枝、巴菽、桃枝、枸酱和给客橙等诸多名土特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江阳之盐”。古代中国的国家财政收入,除了农业税以外,基本上也就只有盐和铁。当时江阳盐井出产甚丰,官府开支绰绰有余,邻郡啧啧称羡。这种发达的经济状况,再加上发达的水运交通条件等等,使得江阳自然地成为远近一带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从而促成了江阳最终被建置为郡。

程谦、石征报请设郡可能是偶然的,而江阳由于其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地位,由县而升格为都尉,进而正式建置为郡,则是必然的。这就叫做在偶然性的背后,存在着必然性。

江阳郡奠定了今日地级泸州市的规模和格局。基于与刘璋同样的考虑,在这以后,历代王朝无不把长、沱两江与赤水河中下游的今江安、纳溪、泸县、合江这一大片土地置于江阳郡管辖之下,从而使得它进一步成为屏障西川的兵家形胜之地。两千年以至今日,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人们称泸州为“江阳”,指的就是这个“江阳郡”。

晋代八王之乱,大量六郡流民从关中南下四川,氐族流民在成都建立成汉国,与晋王朝在四川连年混战,数十万民众向荆襄下游逃亡,蜀中“城邑皆空,野无烟火。”为了增强国力,割据四川的成汉国国主李势“纵僚入蜀”,从牂牁,也就是今日的贵州威宁毕节一带进入四川。《晋书》记载:“蜀本无僚,至是始出巴西、渠川、广汉、阳安、资中、犍为、梓潼,布在山谷,十余万落,吞没州郡。”江阳郡城堡陷落,吏民向北逃亡,官府迁治武阳(又名江口,即今眉山市彭山区双江镇),成为只有名号而无实土的侨郡,史称“西江阳”。东晋讨灭成汉并且平定叛将谯纵以后,曾在今日纳溪县境内建置新的江阳郡,史称东江阳。寄治武阳的“江阳郡”自然消失。南朝宋代,重建江阳郡于长沱两江汇口故地,亦即今日泸州城。

后来,南朝梁武帝占有巴蜀,在地方建置州、郡、县三级政权。大同年间,也就是公元535——545年时期,江阳郡升格改建为泸州,州下只领一个江阳郡,郡下分设汉安、绵水、泸川3县和安乐戍,领地较诸前代有所缩小。汉安,即今江安县,当时的治所在今纳溪区大渡口镇江安坝(今名三江坝);绵水县今已不存,当时的治所在今纳溪大渡口镇佘蛮城;泸川就是原来的江阳县,其后几百年间,一直作为与州同治的附郭县存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283年,泸川县被撤销,划归泸州直管,称作“泸州本州”,其地域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江阳区、龙马潭区、泸县全境和纳溪区、合江县、富顺县的一部分土地。明、清两代相沿不改。民国裁府撤州,以县直隶于省。“泸州本州”改建为泸县。 1950年,分泸县建置泸州市,设泸州市人民政府于仓街口,这条街,也更名为“市府路”。管辖范围大体相当于今日的江阳区和龙马潭区。泸县人民政府同时迁去小市。

1983年,地级泸州市成立。同年,经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地辖泸州市改名为“泸州市市中区”。归由地级泸州市领导。1995年,更名为江阳区,直到现在。

纵观两千年历史,泸州地方一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大事,无不都是围绕江阳这个中心发生与发展起来的。换一种说法,历史上发生在今日江阳区这块土地上的大事,就是泸州地区的大事;泸州地区古老而光荣的文化和历史,就是江阳区的文化和历史。现在,这一切一切,都被划归到了“泸州”头上,而实实在在地创造、继承和发扬了古代泸州两千年文化和历史的今日江阳区,反而好像什么也没有份。平心静气讲,这实在是有点不公平。文章冠冕有明、《明史》称之为第一才人的状元杨慎(升庵),在他的诗文里,始终理直气壮地称泸州为江阳。因为泸州的文化和历史,就是以江阳为中心的文化和历史,江阳代表了泸州,泸州的荣光,同时也就是江阳人民及其人民政府的荣光。2002年,城内钟鼓楼人民防空地下坑道工程改建落成,有关方面邀请我创意设计了49帧状写历代泸阳经济社会、物产山川,兴亡更替并战事遗迹的图画,附以文字说明,又为《泸州图记》碑文以记之,由段文汉先生绘制了出来,倚栏刻石。2004年,中共泸州市委、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图画,归结到一点,就是:

伟哉泸州,古曰江阳。虎踞龙蟠,控长江之上游;三省通衢,当滇黔之孔道。五方辐,商贾如云。流车走马,物资之所交流;险控一方,英雄之所战守也。

山川钟灵,杨升庵秋怀八唱;人文毓秀,张船山衔杯赋诗。江山胜迹,代有名人品题。历史名城,信不诬哉!

江阳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泸州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泸州历史、文化和经济的代表。从这样的理念和高度审视江阳,江阳区和我们的江阳城,是很体面、很值得自豪的。

早在宋代,泸州就已经是每年征收商税10万贯以上的26个全国大商业城市之一,明代,继续名列全国33个商业名都,在四川与成都、重庆鼎足而三。[2]古代泸州为何如此繁荣?近年地位又为何相对低落?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直接关系并且对于泸州(江阳)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客观条件,历来是交通!

江阳地连云贵,是万里长江上游除去重庆以外最大的港口,一江水运,把她与全国相连。这种特殊的地理区位和交通,使历史上的江阳成为了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最大、最集中的物资集散地,最大的交通运输和贸易中心。泸州的经济,得益于这种优势发展起来;教育文化事业等等,也得益于杜甫、李白、苏轼、陆游和杨升庵等一代又一代文化名人从这里路过或者定居而得到传播和发展。在千百年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的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社会里,泸州的交通条件是第一流的,经济的发展与市井的繁荣,当然也相应是第一流的。

但是,随着帝国主义的军舰和大炮打开大清帝国的大门,沿海沿边和长江下游地区,与国外的经济交往日渐增加,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渐次在全国出现和发展起来,沿边沿海和下游诸省的年青人,开始接触到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各种各样的新思想,而远在长江上游四川腹地的泸州,却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

一个在变,一个基本不变。直到1951年成渝铁路通车,沱江上游的大宗烟叶、粮食和糖,自流贡井的盐,运来泸州港中转的数量急剧减少,泸州、也就是江阳城里善良的人们,这才开始发现他们在经济上的传统优势已经不复存在。随着行政区划和城市隶属关系一次又一次的调整,进入20世纪60年代,泸州就已经只作为一个小小的县级市而存在,不说全国,就是在四川也无足轻重了。

泸州的优势在交通,在于面向云贵和四川南部地区的商业贸易。而今,交通条件重新改善,泸州正在重铸历史上商业名都的辉煌,重展昔日“川南第一州”的风采,这是由于泸州已经拥有相当的经济总量和工业基础、特别是名酒酿造工业基础所决定的,也是由于泸州的地理区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千百年传统经济流向所决定的。面对这样的形势,作为泸州主城区的江阳,战略发展上应当如何取向,又如何具体组织实施呢,中共江阳区委、区人民政府已有相应的研判和部署,组织实施成绩斐然。作为这一正确发展战略的拓展和补充,结合区、市同城的实际,似否还需进一步考虑:

从全国看,土地财政渐次走向尽头,断非长久之计。江阳区的根本出路,还是区委、区府说的“工业强区”。一是下更大力气抓好工业园区,二是更快更好地发展中小酒厂,实事求是地说,三斤高梁烤斤酒,不存在真有什么神秘得不得了的技术问题。说白了,也就只是个品牌效应。这个事立竿见影,一抓就灵。解决工业所需资本,除了地方财政积累,更重要的还是要靠招商引资。到处都在招商引资,都说政策优惠。只有这招,不行了。似应考虑充分挖掘自己历史文化底蕴,优惠政策与特色文化同时并用。泸州的文化,就是江阳的文化,其特色,也就是江阳的特色。加上乡镇,我们有很多文章可做:江北镇长江岸边的连牵子,历来是出产文石的地方;方山镇的云峰寺,不仅有黑脸观音,而且是破山大和尚开山的佛家临济宗的正宗法嗣,数百年以至今日,代为蜀南第一禅林。1940年,时任川康建设期成会蜀南办事处处长的黄炎培先生,在这里举办了两期地方乡镇干部培训班,教育他们抗战到底。况场镇的朱德旧居陈列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滩镇沱江上的龙舟竞渡,已有几百年确切可考的历史。这个题材,特别值得发掘和光大。弥陀镇的对岸就是“老泸州”,连江公路又已与黄舣镇和茜草镇的张坝连结,建起了泸州的沿江公路,这一片,很有条件发展旅游。蓝田镇,当年是川滇东路的起点,川滇东路是当时泸州专区八县人民义务劳动,钢钎锄头加汗水挖通的、保证了抗日战争胜利的生命线,盟国援华物资,从云南运来这里转运全国,中国远征军,也从这里启行。邻玉镇河边的火焰碛,不仅出产文石,更有空石特别名贵。分水镇的古街,而今已与分水纸伞以及琼瑶幼年生活过的泸南中学旧址一起,成为极其珍贵的文物。街上的抗日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和人民英雄张映鑫烈士纪念碑亭,更是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文物教材。凡此这些,都可以成为招商引资的切入点。

各位领导!

泸州正在大踏步从历史走向未来。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共同努力, 21世纪的泸州和江阳,就一定会发展成为第一流的现代化城市。

                         二零一二年二月二日


[1]  2012212日,中共泸州市江阳区委中心组学习会。

有古蔺人的地方就有古蔺同乡会

一个温暖的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