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了,二郎中学高中

 古蔺同乡会 2020-07-03

作者:范俊英

2019年春,看到二郎中学高中2003级学生陈凤捐赠十万元物资仪式,使我想起了二郎中学的高中。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份,我们古蔺的几位中学校长在泸州校长班培训回来,县教委领导要求我们几位在县进修校的小学校长培训班会上作学习体会和各校回去的打算,我根据在培训期间与泸县校长平时闲聊中了解泸县教育的发展情况特别是高中的教育,对比古蔺的高中教育,古蔺的高中学校太少,心中早就有了二郎中学办高中的想法,在会上就大胆讲二郎中学要发展是办高中,没有想到的是县教委在场的领导马上说"二郎中学办学时间短,并且是在边界上,要办,该办在古蔺腹地"。

我好像从头到脚被人泼了一瓢冷水,我当时没有反驳,一是反驳无效,二是还要讲究策略.我提出二郎中学办高中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心血来潮.在未参加校长培训班之前,在一次初三学生座谈会上,有学生发言说,我读初中没有尽够努力,如果能读高中我会努力的,我越来越想读书了,但因为家庭经济原因,爸妈不会送我到古蔺读高中的......我知道这个学生对读书的渴望与我小学毕业想读初中的渴望一样.我小学毕业由于处于文革时期家庭成份过高没有读上初中,后来因一个偶然机会到了读大学的年龄才去读初中.可以说这个学生的发言在我心里是有所触动的,而且永远存留在我的记忆里.我在校长培训班的结业论文写的就是《古蔺山区如何发展高中教育》.我是根据泸县的情况,针对古蔺人口,每年初中毕业生人数,包括师资,学校数等写出论文的。

二郎中学虽然办学时间短,(88年开办)只有几年时间,但九二年初中毕业班综合评估就是全县第二名.二郎中学虽然处于古蔺与贵州交界处,但交通方便,太平到二郎公路已通,复陶到二郎公路已通,还加上邻贵州,且到贵州大桥公路也通。

二郎镇每年的初中毕业生三四百人,每年初中毕业后读中师中专数加上在城里读高中人数最多三十人.当时因为经济原因大多数农家子弟根本没有钱到城里读高中,最简捷的办法是读中师中专跳出"农门".每年中师中专全县超不过两百人。

我回到学校后,我就把泸县办高中的情况,我校的师资、生源,教室等想法与学校几个领导商量,我没想到的是他们都同意二郎中学招收高中班。

古蔺县到九六年为止,古蔺高考形势是极其严峻的,一年全县上高考线只有数十人,从来没有超过100人。

县教育局着急,管教育的副县长也着急。每年在市里开会,古蔺高考是不点名的受市里到批评。基本年年如此。

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古蔺高考上线人数少的结果,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村由于经济落后造成初中最好的学生都去读中师中专了,还有就是规模太小,规模太小的原因就是农村学生家庭经济不能支撑到城里读书的学生生活费。

蔺中蔺阳两间高中也没有什么竞争意识,蔺中无论如何,高考都是老大哥,因为蔺中生源大幅度优于蔺阳。

九四年春刚开校,有关文件规定每间中学必须把上期期末考试成绩达全县前100名的学生送去城里读高中,蔺中蔺阳各50名,各50名的原因是让两校形成竞争,三年以后看结果,当时称这两个班为 "实验班" 。这100名学生每个月由县财政给予生活费补助。

招实验班、县财政每生每月生活费补贴,同等条件下让蔺中蔺阳形成竞争意识,这些措施足以说明县政府对高考的重视。

二郎中学学校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要办高中后,找镇政府,镇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办高中;找郎酒厂,郎酒厂主要领导也同意办高中.而教育局不同意。不同意的原因也较多,一是二郎中学办学时间短,二是师资问题,三是根据古蔺近些年来的高考也不是好考的。后来又通过镇政府郎酒厂做县政府分管教育县长的工作,我也厚着脸皮找了分管县长,在分管县长面前述说二郎中学办高中的理由,为了孤注一掷还立了军令状。我是根据泸县情况,特别是泸县一中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都是中师毕业教高中,教师是边函授边教书,使学生考上大学的。

二郎中学有些学科老师直接是全日制本科出来的.语文聂强,物理杨建平,化学刘顶云等,其他学科老师都是通过函授取得了大学文凭,敢立军令状是我对老师的教学还是有一定把握的,我当时最担心的是学生基础太差,怕三年时间短连补都没有时间。

通过多方努力最终教育主管部门才同意二郎中学94年秋招两个高中班。

94年招生,二郎中学招了两个班127名。学生大部分是二郎镇范围内的,也有太平石屏的,还有贵州,有我们学校教师子女,有郎酒厂职工子女。

准许二郎招高中后,皇华中学和白沙中学两间中学也招了高中班,大村中学一直在招高中,大村称为职业高中。

当时招进来的学生,成绩是比较差的,一是招生范围小,二是县城高中招了好生,特好的读实验班了,包括二郎中学也送去了几个,三是中师中专走了一批好学生。既然招进来了,学生是抱着希望来的,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要让学生三年以后不遗憾他们当年报考了二郎中学。

我清楚的记得1994年9月13日,举行了二郎中学首届高中开学典礼,县教育局,镇政府,郎酒厂的有关领导亲临现场,分别祝贺和讲话,都要求学校一定要把高中教育教学搞好,培养出更多更好人才。

为了扩大影响,学校认真的组织了二郎中学首届高中隆重的开学典礼,开学典礼当天两百多学生表演了大型团体操,二郎小学组织了百多人的鼓号队参加开学典礼,整个二郎镇的有关学校,有关部门,几个办事处都派人参加典礼.当时二郎镇是作为一件事情来做给予学校大力支持。

二郎镇于九五年在全县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说明当时二郎镇对教育的重视。

由于办起了高中,学校的精力在初高中上使用要恰当,不能顾此失彼,领导内部分工都强调高中初中都要有效果,明确职责,毫不放松。

党支部书记兼教导主任冯刚芝负责初中部,教导主任明祖宽负责高中部。

九五年中师中专考试,二郎中学中师中专上线人数占了全县的五分之一。

县教育局根据二郎中学高一学生入学成绩给二郎中学的高考名额是一个。如果根据高一入口成绩算高三出口,真正按分数线来划,二郎中学一个名额也达不到,只有零点几个。

每次县召开会议,只要牵涉高考问题,都强调二郎中学只要高考上线一个,就完成高考任务。

127个学生招进来了,怎么管怎么教,还要拿出成果,这是摆在二郎中学面前的一个大课题。只能进不能退,首先要解决管理和教学的问题,学校横下一条心第一炮一定要打响!

为后面的招生乃至办好高中打下基础。

我们的教师没有教过高中学生,领导没有管理过高中学生,我作为校长,虽然取得了大学文凭,但没有读过高中,大学文凭是通过自学函授取得的,八十年代不是有一句顺口溜叫"到电大去,到夜大去,到一切可以取得文凭的地方去"。当时的学习热潮,我估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二个,第一个是刚解放后。两个学习热潮可以说是社会的变革期转型期带来的。

一切从头开始,采取的措施是‘’走出去,请进来‘’。

本人首先走出去,到蔺中蔺阳请教如何管理高中的问题。然后把我们上高中的科任老师安排到蔺中蔺阳一人一个星期,包括去听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使同学科老师平时加强了联系,通过电话教研等形式教学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请有关高中老师来二郎中学授课,包括蔺中蔺阳的老师,还有不容易请来的市教科所都请来二郎中学,面对面给学校和老师讲管理和教学。老实说请市教科所到学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市教科的工作范围是整个泸州市四县三区,一年到古蔺也没有几次,并且每次时间都安排很紧。有一次我们是到古蔺去接他们来二郎中学,第二天晚上又把他们送到合江。

在高中三年的教学中,让我最揪心的事还是出现了,九六年秋,在高中外语教学即将结束新课未进行复习之际,外语老师请产假,在当时外语老师相当紧缺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个新的难办的问题,学校内不仅找不出老师,高中外语教学的老师更找不出。如果外语老师不解决,二郎中学首届高考肯定泡汤,怎么办?当年全县中学外语教师都紧缺,蔺中蔺阳都如此,特别是高中外语老师。无奈之下找主管部门领导,在我的软摸硬泡之下,给我提供了一个信息,教研室教外语的薛长龙老师.信息提供了工作由我去做。

感谢薛长龙主任(教研室主任)在二郎中学高考最关键的时侯帮了二郎中学的忙,近两个月时间背离古蔺县城温馨的家而工作在二郎中学。原学校的外语老师曾惠在生产后还没有完全休息好的情况下又回到工作岗位上,我想同学们会发自内心的感谢曾经教过他们的老师。

1994年蔺中蔺阳各招了一个实验班,就是全县未参加中师中专升学考试前全县最好的一百名学生,蔺中蔺阳各五十名,一百名均衡搭配后,再采取抓阄的办法来确定那五十名到蔺中,另五十名到蔺阳。

对这两个实验班有关部门相当重视,除了经济上物质上给予保障外,为了取得更好成绩采取走出去学习别人高考的好经验,分管教育的县长亲自带队到泸县所有高中学校参观考察学习.。学习泸县的管理和教学,我个人认为到泸县考察学习很有帮助。参加人员由蔺中蔺阳管教学的中层领导以上人员,有高中校点的校长,一行五个车子浩浩荡荡从古蔺到泸县。泸县的高考在全省都是有名气的。如泸县四中九四年的高考就是一个奇迹.按高一入学时的成绩通过三年学校老师领导的努力,按高一进校时下达的指标,结果高考是400%的完成了指标,当时认为泸县四中是泸县高考中冲出的一匹黑马。泸县四中作为重点进行参观考察。整个泸县当年提倡的就是‘’三苦‘’精神。即‘’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三苦精神。考察回来又进行了如何落实的系列布置,其中重中之重就是"三苦"精神,无论如何县政府要求九七年的高考一定要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二郎中学自从94年把学生招进来,到97年学生高考,三年中可以说老师们除对工作认真负责外,把高中生当子女一样看待,无微不至关心他们,有个别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老师是捐款捐物让学生安心学习,免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有的学生每个星期都从家里背米背菜到学校,坚持了三年.

从高一开始每一次市县高中统考,通过全县同年级同学科数据比较,二郎中学学生总体成绩每一次都在前一次的基础上有所上升,每一次考试都给学生和老师增添了信心。

天道酬勤,通过三年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二郎中学97年高考上线8人,按县下达的任务,800%的完成了任务。二郎镇政府、郎酒厂分别在县电视台点歌祝贺,其中有一首歌至今我还清楚记得,歌名叫做《爱拼才会赢》,当时任二郎镇镇长孙应举电话告知我的。

97年高考全县上线119人,是古蔺县有史以来高考人数突破100人大关的一年,在县政府小礼堂召开高考总结表彰大会,县四大家领导参加,市教委到场祝贺。市教科所所长讲话中其中有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古蔺今年高考上线119人,值得庆贺!119是个火警信号,说明古蔺高考有紧迫感"。所长的讲话是真诚还是带有幽默,只有所长自知.

我也坐在小礼堂开会,对其它没有多大兴趣,也许是学数学的原因,喜欢加减法,对数字119产生了好奇,琢磨着119这个百位数,县城两间中学共上线111个,加上二郎中学8个,共119个,当初实验班招了100人,是全县最好的学生,那么除了这100个,县城两间中学共上线11个。

8与119这两个阿拉伯数字,是再平凡不过的两个数,但对我来讲又是那么的不平凡,特别是8字,我对它的出现可以说费了心努了力,几年间紧绷的心灵终于可以放松了。

高考成绩通知那天晚上,我在县招办等看成绩,当我看到有一个学生上线了时,我终于松一口气,马上用程控电话告知二郎中学守在电话机旁的教导主任明祖宽以及老师们。当电话里传去有人上线时,不知谁说了一声"终于考上了,不光头了"。随着出现第二个,第三个一直到第八个时,电话里的欢呼声越来越高,人越来越多,噪声越来越大,电话里似乎听见有男的在喊喝酒,女的在说放鞭炮......我在古蔺。我回来才了解,二郎中学校园内自1988年建校以来校园内出现的第一个不眠之夜,高中老师三年的辛苦终于有了结果,二郎中学也成了培养出大学生的地方。

九四年泸县四中百分之四百完成任务属于泸县高考的一匹黑马,那九七年二郎中学百分之八百完成任务算什么呢?

我只能说127名学生选择二郎中学读高中是正确的,二郎中学的老师是有能力有水平有奉献精神的。时间已过去二十多年,越来越证明了学生的选择和老师的水平与能力。

先说老师(退休的领导老师除外)

政治:明祖宽古蔺职高校长

语文:聂强,泸州二中教师.王光佑,蔺阳中学教师.

数学:龚开勋、杨云宜宾一中教师

外语:曾惠,蔺阳中学教师

语文:聂强,泸州二中教师,王光佑,蔺阳中学教师

物理:杨建平,蔺阳中学副校长

化学:刘顶云,古蔺中学教师

生物:税仕萍,蔺阳中学教师

历史:蔡兴平,古蔺中学教师

地理:明祖国,蔺阳中学老师

体育:向伟,古蔺中学副校长

(二郎中学高中为服从全县教育布局于2009年停招)这些老师仍然在各个不同的地方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时间2017年7月,地点重庆四面山风景区。二郎中学首届高中二十年同学聚会在此举行。我也受邀参加,我和有的老师是学生开车从泸州古蔺接送的。上海江浙等地的同学是坐飞机到重庆后又由同学接送的。从交通工具可看出同学们的发展是好的,有的车价格超百万。

由于是师生二十年后的聚会,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供师生间同学间自由地深情的交谈。从交谈中我知道了从未知道的一些事情,有个同学是初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家长就不准到学校来读书,是因为学校离家近坚持跑通学最后家长才同意的,他早起晚归辛苦不说,中午就在学校吃家中带来的干粮,玉米粒炒熟后是他所带的干粮中最常见的一种。每到中午吃饭时间,他一个人来到他人不知的角落,把带来的干粮吃完,算是吃了一顿午饭,又继续在求学的路上。我都为这个学生所经历的求学精神所感动,给这个学生点赞。当我听着这个学生的讲述联想到我的求学经历,我在《抺不去的记忆》这篇文章中曾经记录过背篼和我,也联想到在老家时儿时的朋友罗强烈写的《寻找格林先生》这本书中写的一篇文章《山中的路》中所写的"永不磨灭的印迹"的求学经历。

学生的求学经历,我的求学经历,朋友的求学经历都共同演译着在求学路上的不同人生,回答了人生中应该回答的问题,该努力的时候努力了。


我在与学生的交谈中,进一步了解了有些学生创业经历,祁德政是其中一个。祁德政高中毕业后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高中三年的学习使他视野更开阔。祁德政是四川人,离乡背井到贵州发展,从酒的生产到酒的销售,从酒品质的研究到酒品质的提高,形成了自我走出的一条创业之路,并通过努力已经取得了酒类《高级品评师》资格证书.,对自己所创业的行业有了更多些话语权,相对来讲对自已創业之路走起来更加宽广和平坦。

我在与同学们的交谈中,学生雷警他的人生经历中的一段插曲显得特别有趣。雷警高中毕业后考上军校,由于自身肯学和在部队时得到的培养文秘方面很专业,转业后到地方昆明,曾经给昆明市市委书记张田欣当过半年秘书。张田欣是云南省省委常委,昆明市市委书记,是昆明连续三届昆明市委书记中倒台的中间一位,第一位是仇和,第三位是高劲松,从2007年底到2015年5月,三个昆明市委书记8年左右连续倒台。

由于二十年后再与学生见面,才大致了解了他们各自所从事的境况,他们工农商学兵无所不包,从事媒体报业的,当镇长书记局长的,县城乡镇当教师的,我在蔺阳中学未退休前已有学生和我是同事关系了,市县搞办公室的,印染行业建筑行业水电行业当工程师的......如果没有二郎高中,这些人可能大部分只能从事相同的工种。

二郎中学高中已成为二郎中学的校史中的一页,它对二郎镇教育的提升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九七年的高考也为古蔺高考人数119增添一点儿色彩。二郎中学高中前后共办了十多届,随着时间的推移,二郎高中逐渐被人们遗忘,只有读过二郎高中的学生在召开同学聚会时,才会说"我们是二郎中学高ⅩX级"。

我作为二郎高中的一员,是记住二郎高中的。

别了,二郎中学高中!

-长按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