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斯科情结

 古蔺同乡会 2020-07-03

自红领巾在我胸前飘起,俄罗斯这个我从未涉足但有似乎十分熟悉的国度在我心中始终挥之不去。小时看过中文版的俄罗斯作家写的书,后来听过俄罗斯的歌曲,并且书中的有些人成为我青少年时期的偶像。也可以这样说,在我的人生中思想上多少受点外来影响的国家只有前苏联,也就是现在的俄罗斯。《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我能读通一篇文章之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广袤的原野,浓密的森林,奔腾的河流,开阔的草地。山楂树、白桦林,到处是喀秋莎的歌声等深深诱惑着我.

卓娅和舒拉让我们懂得怎样憧憬理想,保尔.柯察金告诉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悄悄的黎明,时时闪现青年近卫军的身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共青团之歌》处处回荡。

……

俄罗斯莫斯科红场更是我从少年到青年到退休年龄一直梦寐以求向往的地方.

莫斯科红场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临莫斯科河,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莫斯科红场不仅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也是俄罗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大型庆典和阅兵活动的地方,红场属于世界上著名的广场之一,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我两次涉足红场,第一次是白天,且是一个下雨的天气,第二次是傍晚,红场四周的灯都亮起来。

我虽然是第一次涉足红场,但对红场的境况好像很熟悉,哪个地方是阅兵检阅台,哪个地方是步兵或者坦克进红场的地方,又从哪个地方出去,用不着介绍我已经知道,因为媒体的作用红场早已在我的心里留下印象.

莫斯科红场作为曾经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这里曾经是何等的光芒万丈。

只要提起前苏联,首先想到的就是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这是红色"苏维埃"的光辉形象,是整个俄罗斯的心脏。

我来到了多年前就想往的俄罗斯,终于让我零距离的接触了莫斯科,更感莫斯科这座城市的不平凡,它不仅是一个莫斯科城而是一个世界。我站在红场上,目睹俄罗斯巡逻兵从我身边经过时,我心情难已言表,马上想到了一年一度的红场阅兵,红场一次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俄罗斯人从中看到了往昔的霸气,西方人看到了久违的威胁。

红场习惯了坦克的轰鸣,习惯了宏大的军队,习惯了激昂的人群......莫斯科红场八百多年以来一直敞开胸怀接受着各种风雨的洗礼,见证着俄罗斯的历史从昨天走到今天,更期待着它的明天。


我站在红场上,目睹了红场上的巡逻兵从我身边走过,在我的的镜头里,永远留下了战斗民族朝前迈进的身影.

我们走进红场是十月中旬,温度只有几度,天是阴沉的还下着细雨,空气中夹杂着寒冷。慢步在红场,你会感觉红场的庄严肃静,来往的俄罗斯人脚步匆匆,只有初次来红场的人才会驻步观看。

列宁的灵柩也在红场上,但排队的人太多,时间不允许,也就没有进去瞻仰。

我快步来到位于红场旁的无名烈士墓前,这是一座血与泪的见证,是纪念“二战”中牺牲的人们而修建的无名烈士墓。墓碑上用俄文刻着一行字,翻译成中文是“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 。这座著名的无名烈士墓于1967年建成。

墓前有一个凸型五星状的火炬,五星中央喷出的火焰从建成时一直燃烧,从未熄灭,它象征着烈士的精神永远光照人间。两座玻璃岗亭置放于墓的两侧,亭前站着两名神情庄重的持枪哨兵,昼夜为烈士守灵。

他们每一小时换岗一次,他们的神态,表情,那站立的姿式,认真的样子都令我们参观的人肃然起敬!

我们刚站不多时,就有一个老师带着几十个学生来此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我猜想二战时期“兵临城下时的红场阅兵”将是他们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红场和克里姆林宫从地理位置是一墙之隔,在涉及到文字时,它们往往是一个整体,有时直接写成红场克里姆林宫。

第二次是晚上到红场,第二次到红场是以自由活动为主,有的买冰淇淋吃.红场的冰淇淋特好吃,第一次到红场时,导游就带领大家品尝了,第二次多数人又要去买冰淇淋吃,我没有去,独自拿着自拍杆在红场上游动,享受着这难得的在异国它乡的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特殊景点的美好时光。

当我对准红墙按动自拍快门,仅仅五秒时间内,一个调皮的俄罗斯小姑娘突然窜到镜头范围内做着手式,咔嚓一声,这个小姑娘就这样定格在了我在红场的相片里,我反身看她时,小姑娘对我说了声我听不懂的语句,怱怱而去,但我相信决不会是骂我的,从她表情就知道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年轻的俄罗斯人对中国人还是友好的.

红场入口处,朱可夫骑马雕像酷似朝向远方,冲向战斗的疆场.也许这是前苏联留在人们心中永远的的英雄形象。

朱可夫,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人之一。

苏联红軍攻克柏林,也就是希特勒的老窼,都是朱可夫元帅指挥的。

1974年7月18日,一代名将朱可夫元帅溘然长逝,享年78岁。

夜晚将临的红场景色。

红场一角。

我看着夜色下的莫斯科红场,想到当下俄罗斯的境况,心中不免有一些惆怅,连值得纪念的城市列宁格勒都改名圣彼得堡,斯大林格勒改名为伏尔加格勒,并且是通过市民投票的形式在大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更改的,似乎顺应了民意,如果我是当地的市民我会投反对票的。

俄罗斯人口成负增长,信仰缺失,经济不景气,"老大哥"的处境真的让人不能不同情。       虽然社会制度变了,可我对前苏联的情结依然很深。莫斯科主要公共场所仍然可以看到苏俄时期的很多雕塑和宣传画,如朱可夫元帅的塑像等,对于我来说似乎是一种慰藉。

我到莫斯科时期刚好是十月革命胜利一百周年之际,我们从遥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坐飞机近八个小时来到莫斯科,可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旗帜早已经倒了,就连当年威震全世界的苏维埃政权也被西化了。

这究竟是为什么?是人类的悲哀,还是人类之幸呢?

我走近向往已久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心中难免有一种异样的心情。

一百年前的苏俄十月革命,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百年后的今天成了俄罗斯的多事之秋。

100年前,列宁领导苏联布尔什维克发动了十月革命并取得胜利,从此改变了俄国人的命运。在先进的马列主义、斯大林主义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苏联创造了一个一个的奇迹。在短短的数十年间,把一个落后的沙俄,一个以农业国为主的沙俄,转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尤其是在二战以后,成为与美国比肩的超级大国。苏联人第一个发射了卫星,第一个进入了太空。如果说美国人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那么苏联人便将人类带入了太空时代。

当初如日中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没有外敌入侵,没有战乱破坏,说没就没了。尽管国大物愽,资源丰富,凡是化学元素书上有的矿产俄罗斯都有,但俄罗斯如今的日子并不好过,基础设施陈旧,听导游说,他在俄罗斯读博几年,基本没有变化,他现在等证办下来后就回国了,并且已经联系好了单位。但中国的情况就不同,可以说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

俄罗斯这个泱泱大国曾与我们肩并肩走过一段峥嵘岁月。

走进俄罗斯,感觉它是那样的新鲜,那样的充满欧州异国风情,那样的令人深深迷醉。

历史的沉淀已把莫斯科凝铸成一个非常独特的城市。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莫斯科到处生长的白桦林都是我们追寻的梦想和激情。

……

再见了,俄罗斯!

但我对你的情愫永远不灭!

在这里,读懂古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