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古蔺,兴办勉仁小学和兴仁中学的潘从理和甘钧石

 古蔺同乡会 2020-07-03

大儒思想惠蔺乡 乡村实验留芳名

——民国古蔺兴办勉仁小学和兴仁中学的潘从理、甘钧石

文  罗 树

乡村建设教育是由“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的中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先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起的教育救国运动,由山东邹平实验区扩大到十几个县,历时长达七年,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潘从理、甘钧石的老师梁漱溟(左)、熊十力先生

在当时较为偏僻的古蔺,梁先生的学生潘从理、甘钧石等人受其影响,在家乡实施乡村建设教育救国。他们自己变卖田地,多方筹集,创办了勉仁小学、兴仁中学,成就了一个时代的教育辉煌,为古蔺的教育作出巨大贡献。

潘从理是古蔺东城马厂(现人民医院后面)人, 1899年生于古蔺城郊马厂头一小业主之家,名远燮,字崇理,读大学时改名从理。潘从理自幼天资聪慧,五岁入学,成绩优异,高小毕业后考入古蔺高等学堂,后升入叙永联中,因其勤奋好学,诗文出众,颇受时称“白屋诗人”的吴芳吉尝识,1919年即随吴赴沪,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后因家庭无力资助而告辍回乡。1921出任古蔺县第二国民学校校长。半年后复筹资去成都华侨公学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得教于梁漱溟、熊十力等著名学者。1927年起至第二年先后在上海兵工厂、广东军事厅政治部、广东地方警卫队编练委员会等处工作。后来应邀去广东省立第一中学校任教。1932年秋,潘从理去广东番禺县政府任督学,随即与伍镛伯、黄良庸、徐名鸿、王敬止等人在番禺县新造乡创办乡民学校,被推选为校董兼校长,从事乡村建设的探索。该校以“保、教、养”为办学方针,针对学生施以农业生产、军事训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化,并组织学生参加农技实验,实行劳动、教学两结合的教育原则。第二年秋天,潘从理回乡省亲,途遇同窗好友王平权苦留,在巴县南泉乡村建设实验区,任教务主任兼第一实验小学校长。次年,复返番禺乡民学校继续执教。1934年,梁漱溟、熊十力等在山东邹平县兴办乡村建设研究院,约集河北平教会、无锡教育学院,在山东举行全国乡村建设研究代表大会,潘从理代表番禺乡民学校出席。会后,受老师梁漱溟邀请,留在研究院训练部当班主任。

甘钧石和潘从理是同乡好友,师承上是潘从理师弟,和潘从理都是其老师梁漱溟先生的追随者。甘钧石字立权,1908年12月26日出生于古蔺城东长田南拗田甘家屋基,家境富庶,有三百多石田地,是当地的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甘钧石因身材高大,时人称“甘大汉”。甘家重视教育,1930年送甘钧石到赴山东求学,甘毕业于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甘钧石许文英夫妇(勉仁学校教师)

1935年甘钧石同潘从理一道从山东绕道上海、香港考察社会变化情况,开阔了眼界,受到民主革命和教育救国思想的熏陶。

1937年8月,潘从理应川南师范聘任训育主任,学校也设立乡村师范班。在执教中,常谈及家乡古蔺文化落后,教育事业基础薄弱,有心回乡办学,且为学术研究开创基点。当得诸好友支持,并捐赠一批图书。

次年冬天,潘从理回到家乡,约集好友甘钧石、甘钧迪、曾昭文(后迁观文官田坝)等人商议,动员变卖田地,筹资办学。据甘钧石之子甘元洪说,听他母亲许文英谈过,父亲甘均石带头卖掉二十多石田地后,祖母心痛家产,把本是独子的父亲分了出来,其余变卖田地的家庭,基本都遭受到上代老人的反对。

在甘钧石等人的大力筹资下,当年就在古蔺城郊长田创办了勉仁学社(今古蔺中学址), 1939年改名古蔺私立勉仁小学,附设初中补习班。甘钧石担任勉仁小学“校董”,潘从理任校长。勉仁小学不但吸收了汉族学生,而且还有苗族学生,对家庭贫苦的学生,甘钧石和潘从理提出了兼容宽厚的原则予以关照,尽量让贫苦家庭的孩子有读书报国的机会。潘从理曾写信给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征求意见,打算在古蔺仿效南开大学张伯苓的经验和办法,办一间适合乡村建设的学校,把熊十力、黄银庸,王平叔等一批学者迎来古蔺执教,但终因多方原因未能实现。

当年的勉仁、兴仁校址(今古蔺中学)

兴办勉仁小学两年后,潘从理和甘钧石等人又多方奔走,四方求援,终于得到成都、贵阳等地一些好友捐助一万五千元作为建校经费,加上县内关心教育事业的开明绅士资助,于1943年起在长田回龙寺动工兴建兴仁中学,次年修成土木结构一楼一底的校会七幢 (今古蔺中学址),新校舍落成,初中补习班并入兴仁中学,勉仁小学改为中学的附设小学。每年春季招生,规定学生在校食宿,书籍和作业副本由校统筹,品学兼优及贫苦学生,减免学费。学校先后聘请本县和外地教师数十名执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其时,潘从理、甘钧石等在教育界颇负名望。

1946年,甘氏族人又公推甘钧石承头负责修建甘家祠堂。在长田青杠包包与磨槽田的空地上修建起来的甘家祠堂,后来也成为兴仁中学的教室。

时值国民党反动政府统治,他们彻底反共,但因潘从理、甘钧石暗中支持,聘请了相当一批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在学校任教。潘从理在办学同时,涉足政界活动,先加入国民党,后当上国民党古蔺县党都执行委员,被推选为县参议员,最大限度争取办好教育。潘从理确认“乡村建设”的主张是灵丹妙药,他公开表白过:“搞好乡村教育,才能救中国”。拟在古蔺公开民盟的基层活动,在古蔺办一所适合乡村建设的学校。时值四十年代后期.经济濒临崩溃,时局紧张,设想未能实现。兴仁中学亦因经费拮据而停办,附设小学,亦交时任国民政府改作中心小学勉强维持局面。

1950年初,中共古蔺县委委派潘从理筹备恢复县立中学工作,终因土匪暴乱,复校工作推迟,潘从理被吸收参加剿抚委员会任委员并随政府领导人出席南三县剿抚工作会议。甘钧石1948年经中共古蔺县委领导人何显宗介绍,中心县委书记周平同志批准,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玉田支部军事委员兼组织部长。他变卖了更多的田地,为党筹集经费,购买武器,他建立秘密联络点,掩蔽地下党领导人的活动,机智地获取了敌人机密情报,保护了地下党组织遭敌人破坏,为党搜集枪支弹药,建立地下武装,开展统战工作,增加解放军事力量,发展党的组织,壮大党的力量,参加了古蔺两次解放的斗争中,坚决勇敢同叛徒开展英勇斗争,为古蔺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0年秋,潘从理遭到错误处决。甘钧石在1972年腊月二十九日病逝,终年六十二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人民政府重新审查,县委统战部发给落实政策通知,肯定了潘从理、甘钧石等人为古蔺作出的贡献,追认了潘从理是是党外朋友,恢复了甘钧石党籍,有关部门邀请了他们的亲人和部分生前好友召开了追悼会。

勉仁小学和兴仁中学为古蔺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据粗略统计,就读勉仁小学和兴仁中学的学生中,大学生、教师、工程师、经济师、优秀干部和部队军官有上百人。潘从理和甘均石等人思想开明,致力地方教育事业,蜚声教界,深得各方人士拥戴,他们为古蔺教育作出的贡献必将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