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蔺二郎滩田野调查:复陶坝李氏家族

 古蔺同乡会 2020-07-03

复陶坝李氏家族

---董代富《古蔺二郎滩田野调查》节选

一、李氏家族溯源

复陶李家,有清咸丰十年(1860年)、光绪四年(1878年)修谱,此谱有残缺。目前见到的族谱有光绪五年(1879年)《李氏族谱》、1982年复印本、1998年版(重修本)、 2016年(新修本)四个版本。光绪五年《李氏族谱》刻印着醒目的家规八条:“立身心,理家政,孝父母,宜兄弟,别夫妇,教子孙,睦宗族,忠君王”。家训:

家庭孝敬父母,相党尊敬长尚。出言不欺不谎,行事无急无慌。

叔侄需知雍睦,兄弟切莫参商。致家规模宜振,处世心性宜藏。

立志为求远大,驰窮务要端方。勤耕使能富足,若讳方徒明扬。

施恩不无美报,积善必有余庆。需学谦谦君子,当如翼翼文王。

前人己立榜样,尔辈何负思量。果能谨遵遗训,子孙万代荣昌。

青公十一世孙宇春敬录  前清进士李书田题

根据光绪五年(1879年)《李氏族谱》所载,复陶李氏始祖为李崇枝与弟弟李青枝,于明嘉靖年间由湖广武昌府麻城县孝感乡入川,落业永宁安抚司核桃坝,李氏来核桃坝后,为恢复皋陶家风,将此地命名为复陶坝。据李氏后人介绍,李氏一世祖李崇枝是背着弟弟李青枝迁川的,在复陶定居后,李崇枝夫妇便回麻城县孝感乡老家探亲,死于麻城并葬于麻城。他们入川时,那里尚有些奢姓彝族人。李崇枝、李青枝是最早移民到这里的汉人。

据光绪年间《李氏族谱》所载,李崇枝下分为四房,其长房世系为:始祖崇枝→二世祖有馨→三世祖应芳→四世祖蘩實→五世祖英→六世祖荣→七世祖先→八世祖时→九世祖廷→十世祖元→十一世祖春→十二世祖世→十三世祖象→十四世祖贤→十五世祖家→十六世祖聲→十七世祖正→-十八世祖大→十九世祖文→二十世祖明。故李氏长房字派:“有馨應芳蘩實傳,瑰英瓊英珩琳英”,自四世祖后,四大房便各自起派,二郎仁和医院董事长李贤柱是李氏第三房珩英之后裔,其四房字派是“单名字下排先字,時廷元春世象賢,家聲正大文明遠,祖德光昭万古绵”。李崇枝、青枝源流字派(排行)歌 老派28派:崇枝青枝入四川,有芳繁英历代传。单名膝下排先字,时廷元春世象贤。家声正大文明远,祖德光昭万古绵。丁酉[2017]六月定出新20派:中孚咸履泰,谦豫晋丰恒。师萃同仁益,临观复鼎盛。

李氏二世祖李有馨夫妻合葬墓在复陶社区兴本中学坎下约两百米处,墓前立有墓碑,该碑立于咸丰五年(1855年),二世祖李氏讳公有馨老大人、罗氏老孺人之墓,李公生于明朝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年),亡于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年),年寿67岁,登仕郎;罗氏生于明朝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亡于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年),年寿79岁。在合葬墓前面50公分处,有一戴碑帽的碑柱高2米,大清光绪五年(1879年)立,刻着第三代孝男应芳到十三代象字辈世子的名字,记载了李氏家族共十一代的发展史。该夫妻繁衍,后代已经达一万多人了。查阅光绪五年族谱:四世祖蘩實约生于崇祯十六年(1642年),亡于康熙五十三年(1715年)、户部职,和睦邻居,多为地方造福。九世祖李时芳性至孝,有割股救母记载。

2013年5月27日,由十五代子孙李家林等主持修缮祖坟,完工后进行祭奠活动,有来自复陶、二郎、太平、大村、永乐、古蔺及贵州仁怀、毕节等李氏约千人。二世祖墓前院坝两侧有两块大理石碑,碑上刻着:“李氏家族旺、太白家风长”十个大字,记载了对二世祖墓修缮捐款者的名字。据李家林说:2013年修缮时,墓旁还有一块乾隆二十年立的小石碑(1755年年),修缮时仍把此碑立在某户地里了。

2-8、光绪四年(1878年)《李氏族谱》之一残页

 2-9、复陶二世祖李有馨夫妻合葬墓

二、杰出人物

李氏家族不乏杰出人物:早期李氏寡妇,近代李铁梁旅欧早期党员,周恩来,邓小平同学;李贤维复陶老地下党员,文革时任甘孜州党校校长;

1、李氏寡妇

二郎滩复陶一带盛产硫磺矿,受到利益的驱使,政府的需求,光绪年间,李家寨及周围姓氏男丁都参加开采硫磺矿。因硫磺矿提炼有毒,矿井采矿原始操作,安全无保障,很多男丁因开矿炼况患上氟骨病、氟中毒,腰弯背驼、手脚关节变形、形成氟斑牙,失去劳动力;有的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当时李家一个祖公也因采硫磺矿去世,其他姓氏也有很多男丁未能幸免。乡民在县里和州府告状多次,要求停止开采无果。其中有十八个失去丈夫的寡妇,聚集在明氏祖婆屋子,商量约起到北京告御状,请求政府停止开采硫磺矿。十八寡妇筹备路费后,由李家的儿媳,李世黄之妻明氏领队北上告状。她们离开二郎滩,经过泸州北上,翻过秦岭,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达北京皇城,受到光绪皇帝召见,得到皇帝下令准许诉求,嘉奖她们为家乡的行为,并发给回家盘缠。从此复陶一带硫磺矿就停止了开采,还良好生态于民,十八寡妇的丈夫灵魂得到告慰,十八寡妇为乡民做了件大好事,她们回家乡后,过着祥和平静生活,个个长寿而终[1]

上世纪八十年代,古蔺县石屏乡也曾出现土法开采和提炼硫磺矿,出现严重污染环境,严重损害人民身体健康现象。笔者在那段时间,数次到达石屏乡,参加龙山人汪新象教授的卫生部科研课题《氟中毒及其治疗新药研制》医学科研,笔者负责医学摄影,亲自看到土法开采和提炼硫磺矿给当地村民带来的严重危害,不久,石屏乡开采和提炼硫磺矿也被政府叫停,还了石屏青山绿水。

2、李铁梁 

李铁梁,原名李世端,字铁梁,号李楠,青枝第十二代嗣孙。1918年永宁联中毕业,考入贵阳政法专科学校,1921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就读于布理湖工业专科学校,功读机械工程,1922年参加旅欧少年共产党,毕业后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继续学习。1925年回国,担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湖南省区委组织委员及书记,在长沙一带搞工人运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因工人保护幸免于难。他藏于女工黄厚浓家,得黄的帮助,潜入法国租界医院,6天后乔装逃到武汉。因与黄厚浓这段因缘,二人结为夫妻。他先后来到上海、九江等地未能找到党的组织,与党失去联系。根据党的指示,每个党员在紧急关头,可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寻找公开职业。他先后在江西公路处总工程师任事务主任,1936年转到湖北任公路局营业科科长,车总务段段长,考工主任等职。

1937年去延安,党中央分配他去新四军工作,他服从分配后向中央请假,将在武汉无着落的妻子和三个女儿送回老家古蔺苏家坝。1938年2月中旬回到家,仅停留了7天就立即动身去新四军报到。到重庆后抗日战争已发生急剧变化,安庆失守,九江告急,只身去皖南找新四军已经走不通了,只好滞留重庆,在八路军办事处会见了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根据董必武的意见留在古蔺工作。在这期间,他积极筹资兴办学校,会同族中堂侄李锡久、李钧创办苏家坝小学、勉仁小学、兴仁小学、兴本中学。为苏家坝小学撰写校歌校词:“法西斯侵略,暴日猖狂,这儿是抗日后方。民族要解放,国家需图强,端赖教育来发扬。吾校初创,愿宏造莘莘学子耐艰苦,奋勇往,品学优,体健壮,团结奋斗,雪耻救亡。望崭新社会,前面一线曙光。抗战胜利后,将歌词改为:“法西斯丑类,相继败降,余毒还潜布四方,自由无保障,民主尚渺茫。端赖青年,争取发扬,时代巨轮,正要求人类解放,趁此时勤学习,炼身心,迎头赶上。忠诚远见,奋发图强。看吧,崭新社会,闪烁万丈光芒。”

建国初期,由李锡久、李钧、李镇分别担任校长,后由地下党区委书记李象敦担任校长,聘请地下党员王化东、陈益诚、刘维实、赵乃文、田文希、刘澄宇(都是三十年代老党员)任教。后又聘请侯成彬、陈强民、王启端、李家淮、李惠英等四十年代入党的党员任教,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成了川南地下党的活动中心,川南地下党的负责人常来这里指导工作。这间学校还免一切费用,为当地农民子弟入学提供条件。学较成立了党支部,由职业革命者陈益诚任书记。

教师在讲课时经常给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并教学生唱革命歌曲《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流亡三部曲》、《大刀进行曲》等。在这里成长起来的学生们,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学生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他们被分配在机关、部队和各单位,多数成了共产党的骨干。因此,李铁梁倡办的苏坝小学是名副其实的“革命摇篮”。

国内战争时期的某一年,古蔺地区的大村一带遭受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吃无饱食,衣无遮体,当时的政府发放拯灾救济民众,但被时任地方贪官贪污据为已有,然后用高利贷发放。李铁梁以他当时的合法身份国大代表为民请愿,通过斗争取得胜利,人民群众所得救济不还分文颗粒,众乡梓感激零涕。之后,自发为李铁梁树碑“黍雨乡闾”歌功颂德。现碑仍然被群众保护完好存在。诗云:

青枝嗣孙出凤凰,铮铮铁骨一铁梁。

探索知识咫寻跡,寻求真理远飘洋。

认准前程舍家业,传播文明办学堂。

一生业绩垂千古,族中典范永昭彰。

 ---李萌提供前部分资料,后部李毓森收集整理于2016年秋

3、李象远

李象远,男,古蔺二郎镇复陶人,是李氏青枝祖的第十三代孙,理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化学会“燃烧化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理论与计算化学”专委会委员,国家某科技重大专项指导专家组成员,科技部高新能计算重点专项“数值发动机”项目负责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兼任多个发动机专项、燃气轮机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的技术专家。J.Theor.Comput.Chem.,《物理化学学报》等杂志编委。


[1]故事讲述人李贤柱,他一直在找寻明氏祖婆光绪年间碑做考证,目前虽然未寻到此碑,爱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就当爱护生态环境故事吧。

图/文 董代富


古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