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古蔺观文釉子土牌坊(一):釉子土地名及节孝牌坊

 古蔺同乡会 2020-07-03

解读观文釉子土牌坊(一)

——釉子土地名及节孝牌坊

罗 树

观文釉子土牌坊是古蔺仅存的几座牌坊之一。在古蔺的古代建筑史上,釉子土牌坊应该是极其珍贵的不可移动文物,是清代古蔺留下建筑和文化的宝贵遗产。

令人欣慰的是,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古蔺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二日公布“观文柚子土贞节牌坊”为古蔺县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省人民政府二O一二年七月十六日公布“古蔺清代墓葬群及观文柚子土贞节牌坊”为“四川省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名辨析

釉子土是观文五桂村二组的一个小地名,不少资料均写成“柚子土”。

笔者发现,该地是群山环绕之中的一处山坳,海拔高度在一千米左右,该地区没有柚子树这个树种。另外,“柚子”是解放后传到古蔺的外来水果名,而形似“柚子”的水果当地人称“大麦柑”,这种果树在海拔高度只有几百米内的太平、永乐、马蹄等地方才有,“大麦柑”果品是金黄色。

经观察,牌坊附近的土是黑褐色的“黑土地”,俗称“灰泡(方言pāo)泥”。古代居民常用的粗碗,底部是黑褐色,是上一层“釉子”所起的色彩。该地泥土与那种粗碗底部颜色基本一致。据此,当地人先民称此地“釉子土”是合情合理的。

综上,观文五桂村二组的这处小地名应为“釉子土”,而非“柚子土”。

地名仅仅是一个代号而已是没有错误的。不过,地名本身所蕴含了一段历史或一处地方风情或一个故事,追本溯源也是对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的解读,意义是不寻常的。
牌坊概况

牌坊是古代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等时代楷模所修建的建筑物。

釉子土牌坊矗立在釉子土山坳之间,坐北向南。据李定龙、李定林先生及当地人曾祥禄等人近期现场测量,该坊中间地底至最高处“顶子”的高度十二米,坊宽六点二米。从牌坊的高度和宽度来看,釉子土牌坊是笔者所知古蔺古代仅剩的几座石坊中最为高大雄伟的牌坊。

牌坊上所刻的文字,清楚地记录该坊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清同治三年(1864)完工,掌墨师是隆家场(今鱼化镇辖)龙姓师傅。
“节孝”解读

据牌坊铭文,该坊是为皇帝恩准修建,用于旌表曾赖氏和曾车氏婆媳节孝美德。

牌坊正门北面铭文:邑耆民曾太运之妻赖氏节孝坊

牌坊正门南面铭文:邑武童曾纪藻之妻车氏节孝坊

“节”即“守节”,“孝”为“孝道”。

史料表明,在明清时期,人口的充足使得朝廷有意识地想要控制人口的增长,加上朱熹学说的推广,时世俗对女性要求更加严格,统治者们则对社会守节的风气也是大力推崇。为了能够让失去丈夫的女子守节,推出了贞节牌坊等来引导社会风气。光绪版《叙永永宁厅县合志》上,就记载了许多夫妻一方死亡后健在的一方“不娶”或“不嫁”的“美德楷模”,古蔺杨柳颜氏、鱼化镇泥碧水杨氏等均建有贞节牌坊。

“节孝”即守“节”的一方赡养健在老人,抚养未成年子女。当然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减轻社会负担。

“节孝”是古代的传统美德,其“节”和今天的观念有些冲突,但其“孝”是有积极和深远意义的,是值得提倡的社会正能量。

(未完待续,感承李定林先生指导考察并提供照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