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破楼兰终不还?古代诗人点草其实并不是楼兰

 历史与见闻 2020-07-03
欢迎加入圈子:每日诗签
「诗词美文」收录各类型优美诗句
「诗词知识」收录诗词有关知识
「诗词创作」收录各类型诗词作品
期待您的加入~
“不破楼兰终不还”,与其说是中原人有多恨楼兰,不如说是汉民族面对外族入侵,希望投身报国大业的一份壮志情怀

一、古代诗人点草其实并不是楼兰

其实,我们后人了解到层出不穷的诗人点草楼兰,并不是要跟早百年就消失的“楼兰”过不去,而是要跟一个楼兰国王过不去。
诸如“斩楼兰”“刺楼兰”“楼兰首”之类的,共同索引出一个典故,那就是傅介子。他们要写的不是楼兰,而是要写傅介子,这个“楼兰”更多指的是楼兰王。
你在唐诗宋词中看到90%的楼兰,都是在用这个典。

二、傅介子是何人?

傅介子曾经向汉帝请求出使大宛,皇帝让他拿着诏书去谴责楼兰、龟兹二国。
回来以后,他跟掌权的大将军霍光说龟兹、楼兰这些国家反复无常、屡教不改,我观察龟兹的国王防备松懈,我想要去刺杀他,来杀鸡儆猴,威震诸国。
霍光虽然觉得这个想法大胆而又扯淡,但计算了一下几乎没成本,他的小命又不值钱。就跟他说龟兹太远,先拿楼兰试试吧。

就因为霍光这个偶然的想法,楼兰就倒霉的被后世诗人斩了几百年。。。
傅介子以带着金币赏赐诸国的名义去忽悠楼兰,经过欲擒故纵,楼兰国王相信了。傅介子果然金币去赏赐楼兰国王了,大家皆大欢喜,汉胡一家亲,欢快的一起喝酒。
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业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
就这样,傅介子连谋带勇,用两个随从便斩杀了楼兰国王,他提着国王脑袋说大兵马上就到,楼兰国竟没人敢动,这让他顺利地回到了长安。
傅介子此举威震西域,而一举封侯。
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从。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

三、傅介子的传奇故事成为了后世诗人常用的一个典

博介子做了前所未有之事,斩杀楼兰王,提首挂京师。他的传奇故事成为了后世诗人常用的一个典。
其中最早的应该是南北朝时期薛道衡的一句诗,还是拿傅介子斩楼兰这个事作反例用的。
薛道衡:还嗤傅介子,辛苦斩楼兰。
到了唐代,最出名的就是王昌龄那句“不破楼兰终不还”了,但这句诗并没有明确指向傅介子。而他的另一句名诗“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就指向傅介子这个典了。

另外两个边塞诗人更明确指向傅介子。
唐代高适: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唐代岑参: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
还有如这些:
唐代张九龄:自然来月窟,还用刺楼兰。
唐代虞羽客: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
李白,连用两次“斩楼兰”,从此后世大多都说斩楼兰了。
唐代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唐代李白:征衣卷天霜,挥刃斩楼兰。
斩楼兰的诗作太多了,就不再贴了。总之,后来就引喻失义了,没人再说傅介子了,“斩楼兰”这个短语自身就成了典,被诸多诗人乐此不疲的用。
所以斩楼兰比傅介子出名,更别提主角之一那个楼兰王了。

四、还有一个原因,楼兰名字好听,字面雅而又有语感,很适合入诗

斩楼兰!读起来明显爽快的多,如“龟兹”“匈奴”“月氏”之流的尾韵都是闭口音不适合慷慨壮志之作。
而“楼兰”两字先闭后开,与“兰”字同韵的字又很多大气凌厉的字眼,方便押韵,很适合那些壮烈壮志的诗作。
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因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