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话“左庙右学”

 gudian386 2020-07-04

     周末看着天气还不错,到国子监一游,正巧赶上江苏南京秦淮河文物官员来此地参观,我就紧随其后蹭着享受了一下官方级的讲解待遇,听到不少资料上难得一见的景点资讯,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先来说说什么是“左庙右学”?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北京的国子监,始建于元代,正式营建是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国子监东邻是元成宗大德六年营建的孔庙,孔庙是皇家祭孔之地,两者相伴,形成“左庙右学”。这种设计形式,体现着我国传统的建筑规则。现在这两处统称“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您只要花上20元,就可以进去参观。

     任何一个博物馆都有其镇馆之宝,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当属那林林总总的石碑。您现在看到的石碑大多是长方形的,其实更古时候的石碑是鼓型的,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碣石”就是指鼓型的石碑。您来到国子监太学门,就可见门前有十个鼓型石头,上面刻着文字,不过这些都后来复制的,真品珍藏在了故宫博物院。

      在孔庙的第一进院落御路两侧分四部分树立着198座高大的进士题名碑,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这些进士题名碑上刻着三朝各科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共计51624人。在众多的进士当中有你我熟知的一些名人如张居正、于谦、徐光启、严嵩、纪昀、刘墉及近代名人刘春霖、沈钧儒等。穿梭在这片时间跨度达数百年的碑林中,轻抚旧貌斑驳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模糊的字迹,不免让人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感慨。

      在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有一处由189座高大石碑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着儒家经典《周易》、《尚书》、《诗经》、《论语》等等。这部石经的蓝本是雍正年间的江苏金坛贡生蒋衡历时12年手书而成。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经共计63万余字,规模宏大,楷法工整,内容的准确性和刻制的精美度都优于西安的“开成石经”,而在规模上也是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国第二大碑林。里面展出的还有康熙御笔题写的四块行书石碑:“功存河洛”、“昌明仁义”、“嵩高峻极”、“灵渎安澜”。

     听博物馆领导讲,他们准备把这些国宝级文物安放在一个固定场所以便妥善保管,读者朋友下次去的时候,也许就在别处看这些国宝了。

     沧海桑田,过眼云烟,院中的参天古柏也仿佛告诉您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在孔庙大成殿前右侧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柏树被称做“触奸柏”。相传明代奸相严嵩(另一种说法为魏仲贤)曾到孔庙祭孔。由于他平日专横跋扈,残害忠良,欺压百姓,以至当他来到大成殿月台时,狂风骤起,被柏树枝刮掉了头上的乌纱帽。后来人们便将此树称为“触奸柏”,表达了对恶人的憎恶之心。

      在国子监院子里,有棵“罗锅柏”,有棵“复苏柏”,都是乾隆帝给起的名,“罗锅柏”因为树形酷似刘罗锅的“罗锅”背而起名,“复苏柏”则因树在乾隆母后寿辰之日枯死复活而御赐。这使我想起北海围城里的一颗古柏,就因为给皇上遮过阴,封为“绿荫侯”。封建皇上的兴致都寄托在树上了。

     辟雍为国子监中最重要的建筑,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辟雍就是湖中央的土丘,是古代皇上讲学的地方。国子监里的辟雍由和珅设计,重檐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鎏金宝顶方形亭式建筑,长宽17.6米,四面只设可开敞的隔扇,周以围廊,建在一个圆形水池的中央,四面架石桥,池岸施汉白玉栏杆,雕琢精美。乾隆帝为第一个讲学者,以后总有三位帝王在这里讲学过。

     大成殿为孔庙的正殿,是供奉孔子牌位,祭孔时皇帝行礼的场所。光绪三十二年(1906)祭孔的礼节升为大祀,将正殿(大成殿)由原面阔7间进深3间,扩建成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殿前有块康熙帝御笔隶书“万世师表”匾额,称赞孔子是千秋万代人们的表率。为了封建王朝统治的稳固,宣扬儒学,康熙皇帝下诏把他题写的匾额分发给各地孔庙悬挂,这么说来,各地孔庙挂这块匾的行为不应属于违反“版权法”。

       孔庙正道的西侧有口古井,由青石板组成的花瓣形井台,石质井圈。由于坐落在德胜门、安定门内一带水线上,当年井水常溢到井口,水质清纯甘冽,相传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在拜谒孔子后都要饮一下井中圣水,据说饮后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写出一手好文章。而用井水磨墨,写出的字墨香四溢,笔劲流畅。故乾隆赐名“砚水湖”。井口现已封住,现在的游人无法饮用,但这口井雅致大气的名字及动人的传说,为孔庙增添了几分文采。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还增加了诸如《大哉孔子》以及科举演变过程等主题展馆,您不妨参观一下,会收益颇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