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aylijy 2020-07-04

还有不到一周时间,今年姗姗来迟的高考也终于是要如期来临了。高考是学生们迈上未来人生道路的一个重要岔路口,它的意义不言而喻,而我们常说“七分考,三分报”,志愿填报的重要性同样不能忽视,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志愿填报的政策解读和填报方法技巧,相信对于考生和家长朋友们能有所帮助。

2020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1、政策了解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浙江省)

历年来,高考普通类提前录取和第一段、艺术类第一批和第二批第一段、体育类第一段同时填报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26日至6月27;普通类第二段、艺术类第二批第二段和体育类第二段同时填报志愿,普通类第三段单独填报,具体填报时间由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另行公布。

而今年由于高考时间的推迟,提前批、普通批及艺体一段志愿填报时间也推迟到了7月29日至7月30日,其余批次填报时间另行通知。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的开启时间都是在高考分数公布后的3~4天,系统开放时间只有2天,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凭高考考生号和密码登录志愿填报系统来进行填报,所以同学们在查询到高考分数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排名位次志愿意向以及高校招生信息提前开始准备志愿方案,以便及时把握填报的时间和进度。

2020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高考志愿填报规则——平行志愿,分数优先。

新高考改革以来不仅高考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志愿填报政策也进行了调整,现在我们所实行的志愿填报制度是平行志愿填报模式,和过去按第一、二、三志愿顺位录取的模式有很大区别,那么我们先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平行志愿,以及几十个平行志愿填上以后是按照什么规则来录取的。

以浙江省的志愿填报为例,

一个平行志愿单位 = 一个院校 + 一个该院校的招生专业

比如,根据2019年的招录信息,“北京大学数学系”这就是一个志愿单位。

2020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考生一共可以填写80个志愿单位,也就是80个“院校+单位”的组合,80个志愿不一定要全部填满,但是为了尽可能录取到最理想的学校和专业而又不过多浪费分数,这80个志愿还是建议大家能好好利用起来。

在过去我们传统的志愿填报模式下,一二三志愿的位置安排非常重要,因为第一志愿优先筛选,等这一轮录取结束后,如果考生没能达到分数线那么再顺位进行后面志愿的筛选,这样就导致了如果学生第一志愿没能录上,可能到后面第二第三志愿筛选时名额都已经录满了这样一个问题,造成许多考生“高分低就”的局面。

而我们现在的平行志愿模式下,所有的志愿单位都相当于传统填报模式中的第一志愿,按照志愿单位从前往后的顺序,一次性全部筛选完,进行投档的时候根据“分数优先原则”,分高的学生优先筛选,尽可能保证学生能录取到和自己分数位次最相匹配的学校和专业。所以现在大家只要能好好地设计和安排志愿单位,那么志愿填报的风险就可以降低很多,录取到心仪学校和专业的机会也多很多。

2020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2、信息收集

了解了相关政策后,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在填报前大家需要掌握哪些信息呢?也就是说我们进行填报志愿时有哪些重要的参考依据呢?

往年投档线及位次表

高考志愿填报,最重要的根据就是你的分数和位次,尤其是位次。每年各个大学在本省招生的分数线可能上下有所波动,但招收学生在省内的位次排名一般是比较具有稳定性的,所以参考目标志愿往年的录取位次,再对照自己的实际排名,那么就可以大致把握录取的几率大小了。

往年的高考录取投档线以及今年的一分一段分数表这些资料都可以在考试院官方网站进行下载,提醒大家务必在高考分数公布后及时下载好所需要的资料,否则空手无据地盲目填报,很有可能造成志愿单位的浪费或者高考分数的浪费,错过更加理想的学校和专业。

2020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个人条件和升学期望

在开始填报志愿前,这几个问题请一定先问问自己:

1、我的学习基础怎么样?文史?数理?

2、我对什么感兴趣?阅读写作?实验研究?工程制造?

3、我希望以后从事什么工作?医生?会记?工程师?

4、我将来想在什么地方发展?一线大城市?家乡附近?

5、我的家庭条件如何?是否可以接受民办大学或中外合作大学?

6、大学毕业后我如何打算?就业?升学?出国?没想好……

7、我的父母对我有什么要求和期望?自在安逸还是出人头地?

大学院校、专业、城市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未来的工作方向和生活轨迹,所以在做出选择时务必慎之又慎。自己的个人性格特征、兴趣偏好、家庭条件、求学目标、就业意向……这些志愿选择的影响因素一定要提前都考虑清楚了再开始填报志愿,否则轻率做出决定,日后进入大学才发现步入了误区而追悔莫及,那就需要付出沉重代价来进行修正和弥补了。

2020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院校优势和专业方向

在选择学校时,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都是期望学校层次越高越好,而学校之间层次的高低是有一些明确的划定指标的,985、211、双一流等等,都是大家的参考依据,所以在院校的选择上往往目标相对明确。但是怎么选专业呢?这个问题却是困扰了很多考生和家长。经常会有人问,现在选什么专业最好?但得到的回答通常是,每个专业各有特色,选什么专业都好。其实要我们说,最好的专业应该从兴趣+就业+学校三个方面来考虑。

选择的专业首先必须是适合学生能力特长和兴趣偏好的,否则在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中,学生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领域发展,没有能力和兴趣的支撑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第二个要考虑的是就业,大学的专业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以后的就业方向,所以根据将来对工作岗位的期望来选择大学就读的专业是比较合适的,但有许多考生和家长对于高校招生的诸多专业及未来就业方向存在着较大误解或是片面认知,从而太过主观地做出判断。比如数学专业是不是培养数学老师的?心理学专业毕业是不是只能做心理咨询师?人工智能专业是不是做机器人的?因为对于专业及就业方向都不了解而导致盲目报考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希望大家在选择专业时能够从官方渠道了解更多有关专业培养模式、核心课程、毕业生流向等信息,在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填报。

最后还要看目标院校在所选择的专业上是否学科建设较为完善,有时一个高层次院校的弱势学科远比不上低层次院校的王牌专业来得性价比高,比如想要报考经济学相关的专业,选择一所财经类的院校可能就比更高层次的理工类院校更具优势,所以建议大家尽可能报考院校的优势专业,这样能够获得的学科资源和专业发展机会更多也更优质。

2020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3、填报技巧

志愿梯度——“冲”“稳”“保”

刚刚我们已经提过,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我们一共有80个志愿单位可以选择。那么这80个志愿我们要如何来选择和安排,才能尽可能保证录取到最理想的院校专业,而不浪费分数和机会呢?传统的“冲”“稳”“保”三梯度填报方法仍然是我们现在填报志愿的主要方法。

何谓冲、稳、保?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将志愿单位划分成为三个不同的梯度,做好冲刺实力不及的好学校稳坐水平相当的普通院校保底略低于实力的一般院校这三手准备。

冲一冲:分数及位次与录取线尚存在距离,但试试也许够得上的理想院校,放在第一梯队。

稳一稳:分数或位次在往年录取线上下,成绩基本“门当户对”的院校,放在第二梯队。

保一保:往年录取线比自己的分数略低一些,避免意外掉档的保底院校,放在第三梯队。

三层次志愿数量分配

“冲一冲”的第一梯队志愿,录取的概率是比较低的,我们应该抱着“能冲上最好、冲不上正常”这样的心态来填报,一般在80个志愿中占到20~25个。这部分志愿数量不宜过多,理由非常显见,因为录取的概率确实不大,如果一味追求好学校,但分数位次又没能达到录取线,那么这些志愿就是无效的,不仅白白浪费了志愿单位,还挤占了后面其他层次志愿的名额。当然过少也是不太合适的,我们还是要尽可能提高自己被更高层次院校录取的机会。

“稳一稳”这一梯队的志愿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距离自己实际位次越近的单位,越要谨慎地填报。绝大部分考生都会在这一梯度被录取,所以志愿数目也应该占到绝大多数,一般可以安排30~40个。在这一梯队,考生需要着重关注院校还有专业的选择,志愿单位上下的位置安排也要尤其慎重,因为很有可能这些选择的专业和院校就是你日后大学生涯的归属了。

“保一保”的梯队,主要作用就是应对极少数在第二梯队志愿里没能被录取的情况,一般安排20个左右的志愿数目就足够了。这一梯队的志愿基本都是略低于考生期望的,所以有些同学在选择的时候总会有“高分低就”的落败感,但是这一部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兜底”,减少意外掉档的风险,因而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样需要认真准备。

2020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三层次位次跨度安排

三梯度的志愿单位选择完成以后,如何排序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如果仅根据往年的录取位次来采取默认排序,那么可能由于录取“大小年”位次波动等客观因素影响,使最终录取的结果不可控因素增加,导致考生没能录取到最理想的志愿。那么志愿单位在进行上下位置调整时,幅度大概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好呢?冲稳保三个梯度的位次跨度又该如何确定呢?

一般来说,相邻志愿之间的位次差距不宜超过2000~3000名,否则位次差距过大,很有可能在筛选前面原本位次较低的某一个志愿时学生直接就被录取了,而后面也许更优选择的志愿单位甚至轮不到筛选就被淘汰了,从而造成遗憾。如果是出于特殊地域或专业的考量可以适当放宽,但也要注意把握好尺度,尽可能不要浪费录取到更理想的院校的机会。

冲稳保三层次的志愿位次跨度安排上,

第一梯队可以“冲”到相应位次往前10000名左右,更冒险一些甚至可以到15000名,但志愿单位之间的跨度仍需保持好距离。

第二梯队的志愿可以“稳”在大概前后2~3分的距离,位次上大约是上下2000名以内。

第三梯队可以“保”到相应位次往后15000名左右,原本就是抱着“兜底”的心态来进行选择的,越稳妥自然越好,但也不必太过保守,最低到15000名的选择就足够了。

2020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志愿填报的相关政策解读和填报技巧我们就先介绍到这里,相信各位考生和家长对于志愿填报都有了一定了解。有的人可能还是会有疑问,选什么专业最好?报什么学校性价比最高?学校、城市还有专业不能兼顾应该先考虑哪个?其实这些问题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最主要还是要看学生个人的兴趣性格和对未来发展的期望,从实际出发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然后再根据我们所介绍的志愿填报技巧科学地完成志愿安排,相信大家都能够为高考录取做好充分准备。

有关志愿填报的更多问题欢迎咨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