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金评审季:刚评完一个学部的青基,说些能说的

 taotao_2016 2020-07-04

不知不觉已经评审了三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了,每年都会收到几个学部的申请书,面上的、青年的都有。今年收到一个以前没评过的学部的三份青基申请书,刚开始很诧异,但看了本子的内容才发现基金委还是很靠谱的,这个学部我没报过,但从我已获批的项目来看,这三份申请书我对申请内容都很熟悉,因此决定先评这三份。

关于评审我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对得起别人,毕竟将心比心,我也希望我的申请书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公平对待。而且我的习惯就是评审完都会给我的导师和我的师爷再看一遍,避免同样年轻的我因为个人水平问题没能评到足够好,就是对不起别人。

个人认为:写得好只是一方面,综合整个标书评价才能得到总体的感受,所以我的习惯都是从头到尾先扫一遍,再细细看。今年来的三份青基都是女研究人员的。其中一位40岁大姐最后一年报青基,我认为这样来说更应该认真对待,把握这不多的机会,但这份申请书让我很遗憾,我本不想说什么错别字之类的问题,但一个大学老师写那么多错字并出现较多排版错误时我只能认为她很不认真,这样的申请书第一印象就很差。接下来,研究内容泛泛地概括了事,这样写没问题,那你在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上写细点啊。当我向后翻,只能看到比研究内容还少字的研究方案和根本不存在的技术路线,接下来的创新点上的话简直让我抓狂,直接就拍了桌子(毕竟我还是太年轻,没忍住)。这有点太离谱了吧!研究基础居然只有一个校级项目,论文没几篇。大姐您博士毕业几年了,这博士咋读的,留校都干什么了。我简直头疼。这样的我想给了差,不予资助应该没问题。另两个本子相对好多了,但我认为青基申请中,申请书写的不具体,尤其是摘要,废话太多,初始印象就不好。经费计算不太合理,一个青基不要老是全世界到处跑。技术路线我认为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还是写细点好。另外一个相对较好。也算她命好,有时就这样,一次10多个申请书,差得太多,你写得不够好也被衬托得好多了。

所以评完这三个青基想跟大家说几个问题:

1、申请书摘要和论文摘要一样重要,我问过好几位老先生(毕竟评审人绝大部分四十岁以上了),他们都会先看摘要,来决定是否还要看立论依据,有的一看题目和摘要就直接去看方案和路线了,根本不看立论依据,所以摘要一定要写好;

2、申请书是写项目的,不是个人传记,这个很多人都说过。三年来我也常遇到(面上也有)。院士就院士嘛,他不参加就不用你说,师从什么的别写那么复杂,好像在告诉评审人:你不给我就是得罪这个院士。你这是什么意思吗?!别人不知道,我会逆反的!

3、研究内容少写点,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细点、丰满点,我们看起来很舒服,也觉得你逻辑性较好。

4、创新点少写点,言多必失。一个青基五个创新点离谱点吧。两个就够(那都不少了)。写那么多常常叫人很无奈。你写总结前人结果时,你真觉得算创新吗?

评审完这三个,真的挺痛苦的。说了些个人感受,希望大家不要犯这样的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整理整理心情,还要继续评审呢,期待看到真正的好东西!

(由hxwyaoyao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