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君靖造像9号龛: 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六观音之一。 佛教认为,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众生的需求和愿望不尽相同,因此,就应有众多的无边法力和智慧去度济众生。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讲《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时,为利益一切众生,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千手千眼具足。发誓愿已,应时身千手干眼悉皆具足,变现出如意宝珠、日精摩尼宝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杨柳枝手等。无论众生是想渴求财富,还是想消灾免病,千手观音都能大发慈悲,解除诸般苦难,广施百般利乐。在佛教看来,只要虔诚地信奉千手观音,就有息灾,增益,敬爱,降伏四大好处。 千手观音依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变相》,其经和像在唐初由印度传法僧携入中土,见于画史记载最早者可能是四川名画家左全于唐宝历年间(825一826年),在成都三学院文殊阁绘制,惜已荡然无存。 盛唐时期敦煌79、113、148等窟的《千手经变》壁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千手经变》图像。 盆地石窟中,保存较好的千手观音像数量不少。安岳的卧佛沟、千佛寨,富顺的罗汉洞,资中的重龙山,夹江的千佛岩以及大足宝顶、北山等处的石雕千手观音像都是较为出色的作品。其中,又以大足北山石窟佛湾第9、273号龛,宝顶石窟大佛湾第8号龛较具代表性。 北山石刻273号龛 本龛高2.9米、宽2.8米、深0.9米。 龛内正壁的千手观音头戴花冠,冠中现一化佛。身上化出毫光两道,分左右射向龛顶,萦统二飞天。胸饰璎珞,身着天衣,双足踏莲,善跏跌坐于金刚座上,金刚座素面,四方形,高1.1、宽1.5、厚0.5米。 千手观音究竟有多少只手呢? 宝顶石刻之千手观音实打实地“千手千眼”,多姿多彩,蔚为壮观,撼人心魄。 宝顶石刻千手观音,实际共有830只手。 像这样“奢华”毕竟是异数,普遍的千手观音采用意象手法,周身环绕数手,以代表千手千眼。 本龛千手观音按照佛经仪轨(教规),通常有四十二手(多残)。游客实地可以数上一数。 观音肩上两手合托一坐佛于冠顶,胸前两手合十,稍下两手置腹下,再下两手置膝上施禅定印,其余各手分执瓶、铃、轮、镜、弓、柞、盾等法器。背托桃形身光,外沿阴刻火焰纹,内刻手臂多条,以示千手。掌心各一眼,以示千眼。 观音座下右侧跪一老者,瘦骨磷峋,手捧口袋,作求物状。左侧跪一饿鬼,双手捧碗,作乞食状。 观音身后的桃形身光独具特色,外层火焰缭绕,靠近一层镂空装饰,再里一层手掌依次排列,整体状若莲瓣。 北山石刻273号龛:五代造像千手观音之乞丐,延续了9号龛的题材形象。 本龛左壁浮雕 左右壁分四层造像。 上层内侧各镌五佛立云端,即十方佛。外侧各刻羊头人身的雷神、手持佛尘的雨师及手持风袋的风神、悬镜的电母。 中层各刻骑于青狮背上的文殊和骑于白象背上的普贤,以及骑在牛背上的摩醯首罗与鸠摩罗天。 下层各刻一菩萨二侍者、二金刚像。 为 底层,左壁内侧为侍者,右壁内侧为波斯仙;两壁外侧石像损毁,应是天王,以为龛窟护法。 主像千手观音采用立体雕刻,以突出其主题形象;左右二壁多用浮雕手法,尽量在有限的空间容纳更多的内容,以祥云托浮,飞天缭绕,既烘托主像,又渲染得龛窟富丽堂皇,仙气飘飘,观者为之神往。 两壁内容丰富,有十方佛代表佛法世界,有百姓喜闻乐见的文殊、普贤菩萨,有体现大自然莫测之威的风雨雷电之神,又有护法的天王金刚。 留意飞天,小蛮腰裸露,这不是现代的露脐装吗?唐人之热情开放可见一斑。 又有波斯仙之异域风情,体现了唐朝四海来贡的强盛气象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 本龛之供养人韦君靖,面对王建大军压境的危局,或许希望自己能够像千手观音这样千手千眼,以无边法力化解人生难题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