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锐雄 | 品评满清中兴名臣——曾国藩

 12345csdms 2020-07-04
 良诗意友 良诗意友 6月2日
来自专辑
蔡锐雄个人作品选

品评满清中兴名臣——曾国藩
文|蔡锐雄

近来常有空闲,闲暇之余也读点书。想把所读之书做个点评,不知当否?聊作牢骚之语。

刚读完唐浩明的《曾国藩》,印象很深。一个汉人秀才,从进翰林到大学士侍郎,到汉臣宰辅,位极人臣。非常的不简单,而其中的委屈、挫折、机遇、机智,非常人能够想象得出的。

首先,一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也!本人还是颇信命的,中国几千年的宿命论盛行至今,固然有其根本原因吧,岂容怀疑。曾国藩从蟒蛇化身,到葬母于福地,相士预言其家必出王侯。这些若有若无的信念一直支撑着曾国藩坚持下去,即使在处处碰壁、走投无路的境况下,甚至已然绝望的绝境下,还能够坚持下去,凭的就是这个信念。也是凭着这个信念,曾国藩兄弟硬是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拜将封侯。关于宿命论,还是要赘述点,后来致使曾国藩进退两难,以致错失良机,未能走“陈桥兵变”的路子,甚为遗憾。没有当机立断,顺势而为,而过于相信宿命,这也是他后来因忧思过度,过于操劳而早亡的主要原因。

其二,曾国藩善于处理官场关系,忍辱负重。他早年年轻气盛,过于轻浮,导致他屡屡受挫,官场多方受制,遭受同僚打击。但他能及时调整思路,把关系直伸到清廷内部,与亲王、满人太辅搞好关系,利用他们了解“皇宫”里的意图,使自己能够顺应朝廷的朝命,得到恩宠。此可谓心机独到。正所谓朝廷有人好做官。

其三,曾国藩是个感情细腻的人。对待恩师莫彰阿、同僚左宗棠、门生李鸿章、侍从康福等人,都能诚心待人,以大局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特别是对待恩师莫彰阿,虽然满汉分歧很大,差别也很大,但曾国藩一直都对恩师特别恭敬。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恩师告诫他要打掉牙齿和血吞,他是牢记于心,迎难而上,最终取得胜利。在恩师逝世后,莫相家道中落,曾国藩还能前往探望恩师后人。曾国藩可谓性情中人,跟老百姓说的“曾剃头”有天壤之别啊!曾国藩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在对待侍从康福身上也可见一斑。

其四,善于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在回家奔丧途中他就为后来办团练和水师发掘了那么多的人才,而且能够大胆任用,让属下人尽其材。曾国藩是个文人,在汉人备受满人排挤、旗兵盛行的情况下,从一个团练帮办到后来的几十万陆兵、水师、骑兵的统领,不简单啊!一介文人书生,能有这样的成就,值得让后人钦敬的。纵观曾国藩一生,他的高明之处还是在用人上,敢用人,善用人,赏罚分明,深懂驭人之道!

还有,骨肉情深,曾国藩是个有情有血有肉的人,不是战场上冷漠无情的刽子手。他在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老婆侍妾、儿子都极其细致,充满人情道义,无可挑剔。

掩卷之余,我对曾国藩这个人是敬佩不已的。他位高而未敢忘忧国,位极人臣,领帮汉臣,可谓位高权重,但殚心竭虑,愚忠于清廷,毫无二心。为人之道,有情有义,善待妻儿老少、部将属下,敢于纳谏、反思,极尽权谋。善于迎难而上,奖赏处罚分明。只可惜过于操劳和忧思,过于早亡!天嫉英才啊!


作者:蔡锐雄,潮州市潮安区沙溪镇人,小学教师,笔名桑浦人。生于斯,养于斯,山清水秀好桑浦;农家菜,农家地,人憨物丰庆佳年。喜羡渔耕樵读,悠然见南山,其乐自在!

编辑 | 旷野
图片 | 网络

作者往期作品欣赏(点击标题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