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山石刻唐末造像(三)

 优游哉客栈 2020-07-04

韦君靖造像10号龛

龛高2.48米,宽3.2米,深1.9米。

龛的平面形状为圆弧形,使得整龛佛像互不遮挡,看起来一目了然。

此龛为释迦牟尼说法图。

释迦牟尼佛居中突出位置,高坐莲台,身、脑之后一大一小两桃形光焰,头上垂莲宝盖,头两侧飞天各一;两旁左迦叶,右阿难;其次左观音,右大势至。

两壁从上到下四层雕像,除了最下一层立体石像,其它几层皆是浮雕。一二层为十方佛,左右各五,上二下三,第三层为金刚,第四层为天王。

释迦牟尼佛头像早已残毁,此为后人还原。

唐代造像,佛头都有肉髻,中间凸起。五代之后,为螺发(一绺一绺像海螺),无凸起。

左边迦叶与观音,观音手执莲苞,头冠正面一尊阿弥陀佛像。云团上飞天单膝下跪,双手端举盛有供品的盘子。

十方佛端坐云端。

右边阿难,大势至菩萨头冠正面一宝瓶。

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近侍,迦叶和阿难是石刻里经常出现的人物。迦叶年长貌衰,是继释迦牟尼之后的第二任佛教教主;阿难年轻俊美,是第三日教主。

飞天一腿下跪半蹲,标准的古代舞姿POSE。该造型在后来的洞窟中广泛出现。

龛顶的飞天,笙歌曼舞,体态轻盈。是飞天的另一种经典造型。

因为采用浅浮雕,年深日久部分风化,仔细看才能分辨。

本龛石像与常人高度差不多。

两侍者迦叶和阿难,大面积衣饰采用阴刻手法。

两菩萨观音和大势至,衣服轻薄,紧贴身体,璎珞点缀,体现了唐代曹衣出水的艺术风格。身体富态,面容饱满,显得雍容大度。

佛与两侍者之间,各有一颗菩提树。浅浮雕,很容易被忽略。

两壁采用大量浮雕,白云团团,飞天飘舞,营造出花团锦簇、富丽堂皇的佛天气象。

释迦牟尼佛两旁为观音和大势至,而非胁侍菩萨文殊和普贤,说明唐代的佛像仪轨比较活泛,并非后世这么严苛。按照宋朝的仪轨,释迦牟尼一般以华严三圣的形式呈现;观音和大势至胁侍阿弥陀佛,以西方三圣的形式呈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