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屈原奇文《天问》缘何没以“问天”为标题?尽管那样看似更切题!

 宏罗观史 2020-07-04

在人类浩渺的历史长河中,文学作品灿若繁星,而异常出众却月朗星稀。有这么一篇来自我国古代先秦时期,虽然文字内容不算很长,但却堪称巨制,而且绝对可以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学作品,它的名字叫做《天问》,而作者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屈原,屈大夫。

《天问》为屈原所著楚辞中的一篇奇文,不过很多人觉得奇怪,在屈原《天问》的内容中,所问题才都是上古传说中一些令人不甚理解的怪事和大事。比如,以大自然的事物进行发问,而后又因此关联到一些诸如人们一直传扬的神话或历史传说等。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问的是天在哪里和地交会?黄道又是怎样进行十二等分的?又如“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问的是月亮又有什么德行?为何能够死了重生(指的是月的盈亏)?月亮的肚子里是否真的藏着兔子?等等。

由这些代表性的内容看来,这显然是屈原在对一些不明白的上天之象来问,属于问天,而并非是上天之发问。那么,这里有个问题,不少人提出,就该篇,为何屈原以《天问》为标题,而非以《问天》为标题?那样不更加表达确切吗?

对此疑惑,其实屈原也是提前想到过的,只是这里玄机暗藏。王逸曾在《楚辞章句》中就已经回答过这一问题: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是的。作为平凡的人来,又如何能向上天发问呢,这样岂不是太过骄横无天了?因此只能颠倒写过来,叫做《天问》自上问下的态度,以谦虚的格调来完成这一达手法。而这样,也并不影响其文内容的导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