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三岁是一个过渡期,家长的言行起了绝对的影响,更应该慎重

 两口育儿 2020-07-04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个过渡期,其实说简单点,也就是家长要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了,比如说三岁,就是一个大的过渡期。孩子在三岁之前,对于自己表达情绪和饥饿的方式,大多数是哭或是其他。

这时他们并没有什么意识,因为年龄限制了他们胡思乱想,三岁之前,父母只要管孩子吃饱穿暖就好。

但是在三岁以后,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孩子以及开始知道了些什么,家长的言行也对他们起了绝对的影响,所以在这时,家长更应该要慎重。

1、尽量不要说对孩子不利的话

孩子在这个时候很明显,因为他刚刚才接触到这个社会,他不会像三岁之前对于家长的话置之不理,也没有像七八岁那样的判断力。

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都很大,有些父母在刚开始教认字的时候,孩子不认识或是记得慢,要记得这是一个过程,没有孩子天生就认识那么多字,都是靠积累,不会有一日成才这样的情况出现。

家长不妨放慢自己的进度,让孩子加深了解,这样对于孩子还是家长,都是一个好的现象。

千万不能因为孩子不认识这个字或是一次考试没有考好,就否认孩子,说一些打击孩子或者是对他很不利的话,他都会记得的。

千万不能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他不聪明很笨的思想,而是要鼓励他,要去激发他的潜能,这样才是最好的做法。

2、安排孩子去做一些他不愿意的事情

这大概是很多家长都在做的一件事,给孩子报兴趣班,有些父母自己年少时很想做的一件事,可能以为某个原因没有做成,就想让孩子帮自己完成心愿。

大大小小的兴趣班里可以看到坐得满满当当的孩子,有些是孩子自己兴趣所向,确实喜欢这这个,但是更多的是不喜欢的孩子,只是被家长强迫他们来的。

其实换个角度可以理解吧,因为家长想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佼佼者,但是家长却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孩子的意愿。

可能他们并不喜欢,三岁以后,已经有自己的主见了,条件允许的话,要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事,而不是按照家长的意愿,尊重孩子的意愿,也是在教导他这个道理。

2、不顾场合发脾气

三岁之后,孩子也相对应的有了自己的自尊心,可能在有些家长看起来很可笑,孩子会有什么自尊心,但是事实却是这般。

因此家长要给足孩子面子,如果他有事做错了,可以教导,但是尽量不要发脾气,尤其是在外面,三岁之后,孩子已经懂得了听话,而不是无理取闹,认真和他交流他会听的。

如果在外面大声责骂孩子或是打他,那么他可能会“记恨”你,因为你践踏了他的自尊心,成年人有很强的自尊心,孩子照样有,所以这点要很慎重。不要把它看做无所谓,有的时候你的一句无所谓,在孩子看来,就是不关心他。

孩子的世界可以很单纯,但同样也可以很复杂,因为年龄,他没有甄别家长话中的意思。可能在你看起来无意识的一句话,一个玩笑,在孩子看来,却是一种伤害,一种定性,和孩子相处,要多换位去想一下,去想想他会怎么想。

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给他报很多兴趣班,同样不能忘的是,家长的教导才是他们最初的起跑线,要注意方法和言辞,不要让孩子一开始就输了。

我是齐丽娟,一名高级育婴师,在婴幼儿教育领域从业17年,幼儿园园长,同时我也是3个孩子的妈妈,如果遇到关于育儿问题可以留言告诉我,希望我的一些育儿经验可以帮到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