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教女儿不善良,比让她善良更重要

 两口育儿 2020-07-04

  前不久微博曾掀起一小波浪潮,叫打破男女性别刻板印象。其实男女性别刻板印象并不是社会赋予他们的,恰恰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带给他们的,这种人的名字叫“父母”。

  生男孩和生女孩是要被区别教育的,无论是“穷养儿子富养女”的教育方针,还是现在“傻白甜”形容女性的词语,无一不是性别刻板印象的体现。

        女儿和儿子做相同的事,却会出现不同评价,比如男孩和女孩抢玩具,家长会说男孩太淘气,说女孩的话就是像个“假小子”,没有一点姑娘样,而这些就是性别刻板印象的开始。

  

  -1-

  一提起女孩,人们往往联系的就是“善良”、“温柔”、“好说话”这些词,如果一个女孩稍微表现自私一些,就会受到别人的抨击,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女孩就应该是善良到大公无私的。

  但是在这个时代里,生了女儿的话,劝你不要把女儿教得太善良,因为没有人会因为你的善良而对你善良。

  2016年2月26日,怀孕三月的孕妇未给老人让座,遭到老人辱骂与殴打,因为孕妇不显孕,并且身材小巧,年近三十却依旧二十四五的模样,被老人指责不尊重老人,甚至动手打了孕妇的脑袋。后来经过记着调查,女性确实怀孕,只是孕肚不明显,便无缘无故遭到刁难。

  

  2016年6月13日,福州一老人对未让座的女学生破口大骂,直骂女学生“畜生”、“缺德”等,字眼不堪入耳,一直骂骂咧咧没有停嘴。女学生忍无可忍,说自己在生理期,身体不方便,但依旧没有得到老人的体谅,脏话不绝于口。

  在今年11月14日,再次出现生理期女生坐爱心专座被大妈辱骂的事情,台湾一女生因为在生理期没有让座,遭到大妈怒吼,并且直言自己家是做律师的,女生不服来告等等。

  类似的事情不绝于耳,总有源源不断的女生被刁难的事情出现,而且我们观察类似的事情可以发现,被刁难的人往往只有两种,一种是女生,一种是小孩,因为这两种人在他人看来“好说话”,而“好说话”也代表着“好被欺负”。

  

  -2-

  在东野圭吾《怪笑小说》合集中,第一篇《郁积电车》讲得就是关于电车挤座的事情,无论是先上车的老人还是大妈,或者是后上车的孕妈,他们第一选择都是站在女学生面前,逼迫女学生让座。即使有个男生坐在爱心专座上,但是他们并没有过去,因为他们都知道女生永远比男生更“善良”。

  无论社会怎么变、怎么进步,我们会很奇怪的发现这么一点,从古至今,“好女孩”的标准从来没有变过,而家长们教育“女孩”的要求与方式同样罕有变动,仿佛“善良”、“温柔”就应该是女孩的特性。

  没人觉得善良该是一种选择,而不是本能。尤其是对女孩子而言,如果善良成文她们的本能,那么善良终将会让她们遭罪。

  

  韩国有部电影上映,直接因此导致法律被修改,这部电影叫《素媛》。在红黄蓝与携程幼儿园出事之后,这部电影再次出现在众人眼前。

  《素媛》讲的是一个上小学的小姑娘,有天下雨遇到了流浪汉,在离校门一步之遥的时候,流浪汉要求素媛给他打伞。当善良的素媛给流浪汉打伞之后,却遭到了非人的折磨,终生只能挂着尿袋生活。当素媛被送到医院之后,她一遍一遍问着父母“我做错了吗?我做错了吗?”

  在电影《盲山》中,女孩因为太过相信别人,导致被卖到偏远山区当媳妇,在她得知被卖的时候,还奢望能得到山里人的同情,能让自己逃过一劫。

  

  电影是社会的真实写照,《盲山》与《素媛》在现实中的例子多不胜数,而善良的小女孩,往往会成为坏人的目标。

  善良还有另外一种含义,就是容易相信别人。我们在所有受害儿童男女比例中可以发现,女童往往大于男童,尤其是在印度地区,拐卖女童的比例远远大于男童,而且大多女童都被拐去了红灯区。而且在今年几起恶性事件中,受害者往往都是女性,正更说明了这一情况。

  我们不能再教育女儿善良,而是要告诉女儿“你不必善良”。

  

  -3-

  现在有太多羔羊式的女孩,她们按照大人意愿变得宽容、善良。古时皇后“母仪天下”,成了全天下女性的楷模。从古至今人们对女性已经定义,但是这种刻板印象却导致现代女性亦步亦趋,她们只要做出与“好女孩”不相符的事情,就要受到无端指责。

        比如在二胎家庭,无论头胎与二胎年龄相差多少,只要头胎是个女孩,就应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如果是哥哥的话,却不大会有出现哥哥让着弟弟/妹妹的情况。

  最近蒋劲夫家暴事件曝光后,刘洲成家暴再次被提起,如果一个从小被教育要善良的女人遇到家暴,她会怎么做?

  她会被无休止的家暴。当男人家暴后,为此而忏悔,并且表示以后绝对再不出现这种情况,女人因为善良而一时心软,答应不提这事。然而家暴只有0次到无数次,男人不断地家暴再请求原谅,女人不断被家暴然后去原谅,这样只会给自己带来无休止的痛楚。

  

  家长在教育男孩的时候,告诉男孩要变通,不能死脑筋,做人不能太实诚,在教育女孩的时候,却告诉女孩要善良、温柔,然而女孩善良与否,并不会为女孩独立出一个更好的社会。

        男孩与女孩所处的世界是相同的,面对的社会是相同的,竞争也是相同的,所以一味要求女儿善良,只会给孩子带去更多麻烦。

  善良是种选择,而不是本能。教会女儿爱自己,比教她善良更重要,不要让女儿的善良,成了葬送自己的凶器。玫瑰再美,也需要用刺保护自己,女孩只知道善良,却不知道保护自己的方式,要善良又有何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