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妈都有的“育儿焦虑”:孩子走路越早,智商就越高?

 两口育儿 2020-07-04

※孩子走路晚和智商根本没关系

孩子走路主要是和小脑的发育有关,人行走时候的肢体平衡是通过小脑来协调的。

走路早的孩子说明小脑发育的比较好,可以比较灵活的控制身体平衡。但是孩子的智商是和大脑发育状况有关的,所以,走路早晚和智商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在18个月之前会走都是健康的范围,虽然有些孩子走路时间比较早可能是12个月左右,但是一般来说是14个月左右会走路的孩子比较多。

在没有超过18个月的时候,宝妈是可以放心的,但是如果超过了18个月,并且在语言表达上也不是很好,这个时候可以到医院做一下检查。

※不同的个体,在学走路方面自然是有所不同

每个孩子的身体发育都是不同的,走路早晚也都是有差异的。一些骨架比较大的孩子,在走路上是会有点慢的,因为要支撑身体的重量,相对会走的晚一些。

而一些身高不是很高的孩子,会行动起来比较灵活,所以相应的也会走的比较早一点。

※适当的锻炼也有利于孩子学走路

除了自身身高的影响外,对于孩子走路的锻炼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有些时候,因为孩子穿的衣物比较厚一些,所以走起路来不是很方便,限制了宝宝的行动。有些宝宝也可能是比较缺乏锻炼,父母没有有意识的进行相关锻炼。

这种行走方面的锻炼可以从孩子5个月的时候开始进行,刚开始扶着宝宝的腋下,尝试着站立,但是要注意力度,不要弄疼孩子,同时注意时间,时间不要过长,短时间站立即可。

到了6个月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尝试着上下跳跃,这个时候宝宝也是比较容易配合的,他会觉得这是一种有趣的游戏,会表现得很开心。随后是锻炼着有节奏的站和蹲间隔进行,这种动作会对宝宝的腿部肌肉有一定程度的锻炼,可以是宝宝的替补更加有力气。

等到孩子8个月以后,就可以让孩子扶着墙面站立了,刚学会站立的时候,孩子是很兴奋的,但是注意不要过度劳累,适当的站立就好,否则会影响腿部的发育。到了10个月以后就可以相对稳定很多了。

这期间注意不要勉强孩子,在适当的月份进行相应的锻炼,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导致孩子形成O型腿等不良的后果,不要过早的强迫孩子进行走路,根据孩子的节奏进行相对应的锻炼才是比较科学的。

※孩子走路晚,可能是孩子对走路不感兴趣

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如果家里没有高度比较适合的扶手的话,孩子就会失去走路的热情,比如说没有适合扶靠的家具。

如果家长比较喜欢抱着孩子,没有给孩子走路的空间,孩子对于走路也是没有兴趣的,会比较依赖家长,而不愿意自己尝试行走。

在孩子学习行走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十分的细心,不能够让孩子脱离大人的视线,因为如果孩子在学习行走的过程中摔倒了,或者受到了惊吓,那么他在下一次行走练习中会有抵触的情绪。

※学步车对于孩子走路其实并没有大帮助

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走路走的较晚的时候,会选择使用学步车,认为借助这些辅助可以让孩子走得更加快一些。但是其实,学步车并不能使孩子行走能力等到锻炼,甚至使用学步车的孩子学走路会更慢一些。

这主要是因为在孩子使用学步车的时候,不能够学会自己掌控平衡,有学步车的依靠,即使掌握不好平衡也不会摔倒,这样孩子根本没有自己学习掌握平衡的意识。

另外,利用学步车走路,并不会让孩子的腿部力量得到锻炼,身体的重量是靠学步车来进行支撑的,所以在脱离学步车之后,孩子还是不能够独立行走的。

另外,如果不慎摔倒的话,学步车造成的伤害会更大,孩子很容易摔到头部,这是比较危险的,并且在使用时,大人不在身边的话会更加危险,千万不要以为有学步车在会安全不会摔倒。

※孩子学走路时候的注意事项

在孩子学习走路的时候,尽量把家里的一些会对孩子形成危险的物品挪开,比如热水壶等,这样不会发生孩子误撞的现象,不会因此而造成风险。在鞋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硬底的鞋子,有一定的防滑功能为佳。

家长在孩子学习走路的过程中要不断地鼓励孩子,让孩子更加有学习走路的热情,比如说“宝宝真棒!”这样的鼓励话语会让宝宝更有信心学习行走。同时可以张开双臂迎接宝宝向自己走来,对于宝宝的举动有热切的回应,这些都会起到激励的作用。

另外,在营养上也要保证营养供应充足,对于一些辅食的摄入要丰富一些,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对于营养的要求越来越多,在喂养的时候要更加注意一些。

宝宝学走路是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家长不必过于担心,每个宝宝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节奏,只要是在正常的范围内都是可以的,不必急于求成。

更不要把自己的焦虑过多的带给孩子,另外走路的早晚和孩子智商是没有关系的,至于那些“说话早的孩子走路晚”之类的传言也是不必过分相信的,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