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岁的孩子“狗都嫌”,网友吐槽:每次管教都要斗智斗勇!

 两口育儿 2020-07-04

当宝宝们到了3岁之后,他们比起之前来更有主见,经常听到妈妈们互相吐苦水:“我家的娃娃太顽皮了,特别喜欢在床上跳,说也说不听。”“是呀,我们那个就喜欢往墙壁上乱画,制止他以后,他就画自己的脸和衣服。”为什么之前的乖宝宝变了样子,不如我们来研究看看。

说到儿童的行为,先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和成年人不同,对于身边的环境,宝宝们是主动探索的那一方,比如在六岁之前,他们的探索方法就是各种“游戏”,这其中就包括让各位家长头疼的“调皮捣蛋”。

就拿“玩水”这件事来说,让成年人不解的地方是:“水”的吸引力为什么那么大?不论是水龙头里的,还是浴缸里面的,甚至是下雨的积水洼对孩子都有种魔力。总是静不下来的他们,竟然可以和“水”玩很久都不哭闹。

而且往往父母越反对他们碰水,他们偏偏越要想办法去玩。有研究表明,喜欢玩水的宝宝是在探索“水”这方面,没有得到满足,这也是一种本能。

相比成年人,幼年期的宝宝们认知非常有限,他们多数的行为都由条件反射控制,只要在某方面本能需求得不到满足,他就总想着不断去尝试和探索,而游戏和玩耍就是孩子们最擅长的认知过程。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孩子们会“屡教不改”,在一切说教面前,本能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

再比如打预防针,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止一次的安抚宝宝:不疼,很快就好啦,不怕不怕。但这一切并没有什么作用,宝宝们只要打过一次针,他们就牢牢的记住了那次经历:疼!所以他们害怕、抗拒、大哭。

有的宝宝看到医生拿出针管时,还懵懵懂懂,但是在酒精棉球接触皮肤的一瞬间,他们立刻条件反射的大哭起来,往往针头还没有碰到他,他就已经回忆起之前的疼痛感了,这一切都源于尚未成熟的心智。

还有一些孩子非常抗拒去幼儿园这件事,每天早上顺利送他出门,都要靠妈妈们斗智斗勇,也着实让人疲惫。如果用让·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来解释的话,就很容易理解了。

6岁之前的宝宝天性讨厌被束缚,他们更喜欢依照自己的本能,这里看看那里摸摸,通过各种游戏来积累各种认知。虽然幼儿园也会通过游戏让宝宝学习知识,但是整体的氛围仍然是按部就班,让孩子们懂规矩、守秩序,也正是这种“束缚”让孩子们感到不适,本能的产生抗拒。

作为家长来说,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行为,既不要一味纵容,也不能一概否定,要具体问题个别对待。比如孩子们在席梦思上蹦跳、在水盆里玩水弄得一团糟、往自己身上脸上画画等这类“捣蛋”行为,请别急着阻止,只要能保证安全,就让他们探索看看;而像抗拒去幼儿园的事,家长们还是要坚持,毕竟孩子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他们必须了解生活的基本法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