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是充满正能量,还是负能量,都和父母有关,言传身教不容忽视

 两口育儿 2020-07-04

孩子带着未知来到这个世上,纯洁的如同一张白纸,而父母就像两位画师,在孩子这张白纸上泼墨挥毫。

有些父母勾勒出一副精致的“工笔画”,有些父母则是信笔由缰随意发挥,至于能画出什么,谁也不知道,最终孩子这副画卷则忠实地还原着父母所有的创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孩子因为年龄小,他们并没有能力,去鉴别父母哪些言行是对的,哪些想法是错的,只能被动的接受父母在自己身上施加的影响。

因此,无论孩子今后身上具有的是优良品德,还是顽劣恶习,都是父母或刻意或无意间培养出来的。

父母需要审视自身,好好想想到底想把孩子塑造成什么样的人?

一、潜移默化也是教育

确实,有很多父母把教育失败的责任,理所当然地归咎于学校及老师身上,反而没有想过家庭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时好习惯、好品质不是只靠父母的说教就能形成的,而是要通过父母自己的日常言行,镌刻在孩子的骨子里的。

二、父母常有的表现

1、孩子成为“出气筒”

父母工作在外,免不了会承受非常多的压力和怨气,如果此时回到家,再面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不如意。于是,家长一股怒气也就憋不住了,会全部发泄在孩子身上,这份怒气里面往往夹杂着自己负面情绪的积累。

因此,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抱怨与发泄既于事无补,也会把伤害转嫁到孩子身心上,而孩子所产生的心理阴影,可能要用一辈子来消化。成熟的父母不如先自己调节好心情,再去处理孩子学习、生活的问题,因为理智才是解决问题该有的心态。

2、打击孩子以此来激励孩子

应该说大部分父母都做过这件事,为了激励自己的孩子,就把别人家的孩子作为目标。

通过不断对比之后,赞美对方的优点,数落自己孩子的缺点。以为这样做能引起孩子的自尊心,奋勇直追甚至脱胎换骨。

可是这种逆袭多见于艺术加工过后的故事中,现实里不仅严重打击孩子自信心,还会引起孩子自卑反感,教会他的嫉妒心。

父母可以先肯定自己孩子的优点,再引导孩子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让孩子自己去思考怎么扬长避短。当然,父母也可以参与进去,和孩子一起讨论温和的做法,这样能使孩子接受。

智慧的建议可以让孩子理解,总比激励不成反而令孩子去嫉妒别人要好多了。

3、打击孩子积极性或过分爱护孩子

有时候孩子主动提出要帮父母做点事,可是却立即遭到父母的拒绝。或许父母是出于爱护孩子的心情,但这会让孩子认为:父母是出于不信任才拒绝他的,反而降低了孩子今后承担家庭责任的积极性,也间接伤害了孩子的自信。

有部分家庭父母自身比较节约,但对孩子却很舍得,宁愿自己苦一点,也不能苦了孩子。除了会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外,也从不教他节省,这样反而会培养出一个没有金钱观念,没有感恩之心的巨婴。爱孩子不是给他最舒适的生活,最昂贵玩具,而是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品德。

让他明白父母之爱的宝贵,同时给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任务,只有做过了,才会明白其中的辛苦,也能从中明白,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4、自己就是反面教材

有些父母即是规矩的订立者,也是规矩的破坏者。

当父母在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机游戏,自己却躺在沙发上,全神贯注地操控着指尖的游戏人物时。这种做法如何能让孩子信服?有时孩子回嘴说:“爸爸你也打游戏”,可能还会惹来一顿打。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充满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往往是父母给予的,期待孩子改变父母不如先从自己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