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少年沦陷成电子产品“瘾君子”,孩子养成一身坏习惯,愁坏家长

 彩彩育儿 2020-07-04

常常听到身边的人向我抱怨:孩子实在太难管了,大人无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

要是家里有个电子产品“瘾君子”,那就更让人头疼了。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爱看电视、玩手机,都是家长一味纵容惯出来的坏毛病。

有些人为了制止孩子哭闹,给他一部iPad看喜欢的动画片就不哭了。有些大人觉得自己太累,干脆丢给孩子一个手机,不管看动画片、玩游戏还是看直播,随他爱干嘛就干嘛

类似这种大人以为能让自己解放双手的“电子神器”,孰不知已无形中带坏了孩子,等到坏习惯根深蒂固才悔之晚矣。

孩子的不良行为,源自父母不知不觉的强化

教养研究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的某些严重行为问题,往往源自父母不知不觉的强化。

电视、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都是源于父母的强化物,一开始孩子并没有对其产生认知的机会,通常都是看见父母在玩,或是父母教他们玩,他们才去尝试这些新奇的科技产品。

对于尚在年幼还没有建立良好习惯的孩子来说,如果听之任之不加节制的使用,就很容易导致孩子的行为问题。

行为分析专家认为,任何持续发生的行为都是由强化所致

你可以试着回想下,在什么情况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依赖上电视、手机和其他科技产品?

是不是你觉得孩子应该看这些东西,所以愿意让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是不是你觉得有了这些东西的陪伴,孩子就会每次不哭也不闹,让人很省心?

如果是这样,那你就大错特错。

对于孩子来讲,环境对他们的刺激影响太大了。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说过,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

而环境给人带来的影响,就年龄而言是成反比的:即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因此父母要好好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是不是树立了好的榜样;二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否有所欠缺,是爱孩子还是在惯孩子。

没有施展良好的教育,就不会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形成正确的意识,也就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

环境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从自身做起,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才是父母要好好考虑的问题。

使用高科技产品,要科学正确地引导

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化。但电视、手机、iPad、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在为我们提供很大便利的同时,带来的危害也着实不小。

这些东西的出现,导致很多孩子从婴儿期开始就已经慢慢接触。

过早地接触电子产品,往往会刺激幼儿的视觉神经不利于视力发育,还会损伤孩子的注意力和思考力,进而阻碍大脑发育。

对于大一点儿的孩子,频繁的使用不仅影响视力,改变孩子的生活规律,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宅不喜欢运动,也会让他们把心思放到不该放的地方,影响学习和睡眠等等。

如果家长图一时轻松,把孩子“扔”给电子产品,总有一天会让你后悔不已。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并不提倡把所有电子产品都“妖魔化”,在允许孩子接触的前提下,能不能把握使用的“度”,则需要父母加强监督,建立规矩。

孩子本身就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说白了,养育孩子就像是在花园里栽种一颗种子,你选择栽哪一种,就会收获哪一种结果。

父母要做的,不是任其不受限制的自由发展,自生自灭,而是在建立有效规则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强化良好行为,把孩子彻底“解放”出来

生活中不难发现,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只喜欢看电视,打游戏。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停留在抱怨阶段,却很少有人知道怎么才能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不再执着于电子产品。

接下来分享4大原则,希望能帮到困扰中的家长:

原则1: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处处需要规则,教育孩子也不能例外。

规则就像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时刻提醒孩子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但是,家长要明白,单方面的去制定规则只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霸王条款”,和孩子一起探讨之后达成共识,才更容易收到成效。

只有让孩子真正的参与进来,他们才能从心底对这些规则认可,然后去执行。

原则2:阅读这件事越早越好

读书,是孩子认识世界、开阔眼界的重要渠道之一。可以说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明事理。

那些读过的内容和心得,常常让人有茅塞顿开的喜悦感,同时还能促进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人变得更加豁达和乐观。

如果孩子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这种愉快的体验将会贯穿孩子的整个成长阶段,甚至影响孩子一生。

原则3:为孩子的兴趣创造条件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

也就是说,持久而浓厚的兴趣,是调动孩子心理能量的前提,是激发孩子行动积极性的必要条件。

孩子之所以只爱玩手机、电脑或是看电视,往往是没有让他们接触其他事情的机会,因而就不能在电子产品之外感受到乐趣。

至于怎么让孩子认为无趣的事变得有趣,就需要家长创设情景,充分发挥你的智慧了。

除了玩手机、看电视还有很多值得孩子们学习的东西,不妨忙里偷闲带孩子游山玩水,多鼓励孩子参加实践活动,既增长见识,又能积累很多人生的经验。

因此家长平时要注意激发、引导和培养孩子更多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去做不同的尝试,当他们体验到更多的乐趣之后,就不会坐井观天只守着手机了。

原则4:用正强化代替惩罚

如果你成为父母,一定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孩子犯了错,我要不要惩罚?”。事实上,大部分父母的选择是惩罚,甚至是打骂。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那些小时候经常被打骂的孩子,长大后暴露的行为问题就越多。如果父母放弃严厉的惩罚方式,采取其他合理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那么孩子的问题行为就会减少。

用惩罚的方式矫正孩子的有害行为,是很多父母惯用的方法。在此建议父母可以用“正强化”取代惩罚,通过鼓励和强化那些受欢迎的行为,来抑制那些不受欢迎的行为。

面对一味贪玩天天抱着电子产品不撒手的孩子,父母要做的是拉孩子一把,而不是口无遮拦、肆意辱骂。

为了防止惩罚教育适得其反,不妨考虑用惩罚之外的其他策略去改变孩子的行为。

比如,与其在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的时候训斥他,还不如在他安安静静地坐着时表扬他。很多时候,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强化,往往是一种更好的长期策略。

教育孩子之前,父母还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千万别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他们可是很善于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如果大人上梁不正,他们就会有样学样,等到出现问题时已经晚了。

从现在开始,在孩子面前改掉你的坏习惯。只有这样,在管教的过程中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