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这条街上的天津百年老胡同

 昵称42459906 2020-07-04

每个城市都有一条古色古香的街道

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

北京的南锣鼓巷,西安的回民街,南京的夫子庙

与之相比,天津的古文化街却有着不同之处

在这里能看到'中国味、天津味'

天津的老字号在这里最集中

杨柳青年画、泥人张、风筝魏等等

 

要说到天津的民俗

在这古文化街里能找到

很多人都是在这条南北向的街道上逛逛铺子

却不知道有一处小胡同 “别有洞天”

 

若是从北门“沽上艺苑”牌楼口进来

在左手边有一个小胡同

便是“通庆里”

这里是天津现存最大规模的

中西合璧四合院式楼房建筑群

还保留着旧时的模样

曾经这里是一片平房

后来天津商人郑元里

在这里买了地皮拆了平房盖了通庆里

所谓通庆里,取义“通达吉庆”

 

通庆里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

两侧的房屋始建于民国初年1913

青砖灰瓦,木廊漆柱

中西合璧式的两层楼院

胡同两头各有过街三层小楼

给胡同增添了几分幽深

十个独立的院落,各有各的清雅、幽静古朴

 

甬道里有很多印有“通达吉庆”的纯铜井盖

仔细观察会发现

这四个字无论怎么念都有着吉祥寓意

像“吉庆通达、通达吉庆、通吉庆达”很是利口

 

通庆里两侧的六幅浮雕最有意思,分别是

《黄大门》《潞河督运图》文明娶亲》

天津卫俏皮话写真浮雕踩高跷浮雕闹龙舟浮雕

 

《潞河督运图》

天津是因漕运兴起的城市 

南方的粮食要运送到京城

必先在三岔河口交汇

浮雕便体现了当时天津督运粮食的景象

 

《黄大门》是著名的杨柳青年画

之所以叫“黄大门”

是因为在这幅年画中间有一户人家的大门

在原画中这个大门是黄色的,所以叫“黄大门”

它体现了天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年时候的习俗

《文明娶亲》

是根据杨柳青年画《文明娶亲》刻制而成

描绘的是清末民初天津卫居民结婚娶亲的情景

画面上有'八抬大轿'有'洋马车',反映了清末民初市井民风

 

《闹龙舟浮雕》

该浮雕以天津卫早年纪念屈原投汨罗江而死后

人们为了寻找屈原在河里'闹龙舟'的

宏大场面为背景

描绘出了天津海河三岔口一带景色

再有就是这俏皮话浮雕

是根据从前杨柳青木版年画雕刻的

浮雕上画了十个人物,代表了九句俏皮话

比如其中有一个人坐在一副挑子前

戴着眼镜看东西

这便是“小炉匠戴眼镜——找碴”

在这些浮雕上能看出当时天津人的

辛苦劳作和快乐幽默

似乎印证了外地朋友那句

“你们天津人是不是都会说相声”

天津人的骨子里就有着天然的幽默基因

与周围的摩天高楼形成鲜明对比的通庆里

传承了天津的民俗、延续天津的文脉

再到古文化街,一定要好好逛逛这通庆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