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渺仙境,空山闻响,看马流洲用墨色诉说“山语”

 艺头条 2020-07-04

《礼记·祭法》中言:“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在中华文化里,山是凝聚天地灵气之地,有灵,有神。古之帝王和百姓,都对高险奇峻、威严耸然之山心存敬畏和崇拜之意。

马流洲作品《翠谷鸣泉》69×69cm


在马流洲的山水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份对山的敬畏、赞美、憧憬之情。

马流洲作品《露露松林》69×69cm


中国人画山,气质、风格各不相同。有如江南水色的淡雅清丽,有如西域高原的壮阔雄伟,而马流洲的作品格调则是如五岳般稳重泰然,他画山的高,画山的远,画山的俊,画山的厚。其画视野开阔,如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一览群山,大气磅礴,气势凛然。

马流洲作品《清泉》69×69cm


而站在山顶所见的景色确实是不同的,它更为壮观美丽。在马流洲的笔下,云雾环绕山间,形成流动漂浮的云海,云烟将远处的山峰氤氲成朦胧的仙境,宛若蓬莱;在云与山之间,点点飞鸟翱翔其中,平添空灵之象。这份朦胧空灵给人一种遨游之欲,如他的《清泉》,让人直想腾云驾雾,飞到另一座山头领略其景。

马流洲作品《花莲之春》136×68cm


站在山顶远眺,望见的是云海奇观,群峰争绝;而垂首俯瞰,望见的则是空谷幽幽,溪泉争流。马流洲并没有忽略山脚下的景色,他用手中画笔揭开山谷间的美景,溪水、瀑布潺潺涌动,仿佛能听见水声回响在空寂的山间。

马流洲作品《幽谷春声》136×68cm


马流洲的作品用墨极浓,但并不重彩。他惯以黑白水墨点染山川,为树石抹上点点黛色,再涂上白云丽水。其运墨粗旷练达,豪迈大气,山的磊落,树的苍劲,石的锋锐,云的飘逸,水的流力,都在他笔下形成特有气韵。

马流洲作品《清流》69×69cm


这些山、树、石、云、水组在一起,化成了自然的灵物,构成画面的神韵。品味其画,你不禁想象:这些山峰里,是否如古人畅想的那般住着山神?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走进马流洲的画中,它会让你激起内心那份对自然的热爱,渴望享受那份远离尘世的清韵幽远。

艺术家简介

马流洲,我国著名画家,广东汕头人,1942年出生,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岭南诗书画联谊会名誉会长、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多年来在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不断进行对中国山水画的学习研究,创作了不少作品,在国内外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中央电视台和省台都作过专题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