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牙周病毒或为冠心病危险因素? | 最近的研究

 zjshzq 2020-07-04

牙周病毒或为冠心病危险因素

印度和迪拜的联合研究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心脏组织中EpsteinBarr病毒(EB 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牙周病毒的感染率较高,提示其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牙周病的严重程度(以临床附着水平评价)与冠状动脉斑块中EB病毒的存在相关。该论文2020年5月25日在线发表于《牙周病学杂志》(J Periodontol)。
(图片来自网络)
该研究共纳入了60例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单纯冠心病组(36例)和冠心病合并牙周炎组(24 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心脏相关指标和牙周相关指标。研究者在CABG术中采集患者的心脏组织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标本中牙周病毒的含量,包括EB 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对上述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为,在人口统计学资料中,两组患者的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合并牙周炎组患者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P<0.05)。冠心病合并牙周炎组患者的心脏组织标本中,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检出率分别为62.5%和75%,均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检出率分别为25%和47.2%)(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B病毒与临床附着水平显著相关(B=0.374,P=0.046)。(李文龙编译)

原文链接:Evidence Linking the Role of Periodontal Viruse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ith and Without Periodontitis

缓解根管治疗后48h疼痛
术前口服双氯芬酸钾或有效
埃及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伴自发疼痛不可逆性牙髓炎患者,在一次性根管治疗前口服50 mg 双氯芬酸钾(DFK)可有效减轻术后48 h疼痛。该论文2020年5月26日在线发表于《牙髓病学杂志》(J Endod)。
(图片来自网络)
该研究共纳入了70例伴有中重度疼痛的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患者,在根管治疗前1 h 随机给予口服50 mg DFK或安慰剂(每组35例),采用Heft-Parker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后6 h、12 h、24 h和48 h的牙痛程度,并记录额外止痛药摄入情况。分析上述观察指标的组间差异,并通过二元逻辑回归方法分析根管治疗术后疼痛与其易感因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为,对68例(每组34 例)有效患者资料分析发现,DFK 组术后48 h 疼痛发生率和程度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DFK组疼痛发生情况在术后24~48 h 显著改善(P<0.05),而安慰剂组未观察到明显变化(P>0.05)。两组额外止痛药摄入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术后疼痛的发生与进食时间、性别及额外止痛药摄入有关(P<0.05)。(杨帆编译)

原文链接:Effect of Diclofenac Potassium Premedication on Postendodontic Pain in Mandibular Molars With  Symptomatic Irreversible Pulpitis: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Trial
儿时口腔疾患与成年代谢异常相关

芬兰和澳大利亚的一项联合研究显示,儿童时期的口腔感染/炎症与成年后发生代谢综合征有关。该论文2020年6月1日在线发表于《牙科学研究杂志》(J Dent Res)。
(图片来自网络)
该项纵向队列研究旨在调查儿童口腔感染/炎症临床指标与成年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研究者将1980年时年龄为6、9、12岁的755名儿童(来自芬兰年轻人群心血管风险研究)纳入分析,当时记录的临床口腔检查指标包括探诊出血指数(BOP)、牙周探诊深度、龋齿、牙体充填及菌斑检出情况。在上述研究对象27~43 岁时(2001 年、2007 年、2011年)通过随访复查代谢指标,其中588例(77.9%)接受过至少一次随访,分析他们成年后发生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并校正儿童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家庭收入、吸烟、教育水平因素)。
结果为,在成年后3次随访时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者分别占11.9%(2001年)、18.7%(2007 年)和20.7%(2011年)。儿童时期发生龋齿和牙体充填与成年后代谢综合征风险增高相关[风险比(RR)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25(0.90~2.45) 和1.27(1.02~1.99)],且与收缩压升高相关[RR及95%CI分别为1.78(1.01~4.26)和2.48(1.11~4.12)],还与腰围增加相关[RR及95%CI分别为2.25(1.02~4.99)和1.56(1.01~3.25)]。儿童时期BOP和检出牙菌斑与成年后血糖升高相关[RR及95% CI 分别为1.97(1.08~3.60)和1.88(1.00~3.53)]。BOP 程度(P=0.015)、龋齿(P=0.005)和检出牙菌斑(P=0.027)均与代谢综合征的某些组分有关。(宋丹丹编译)

原文链接:Childhood Oral Infections Associate With Adulthood Metabolic Syndrome: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牙周维护可提高种植成功率

新加坡和瑞士的一项联合研究显示,在患者种植术后进行定期牙周维护治疗,可降低种植体周炎和种植体周骨质丧失的发生率。该论文2020年5月27日在线发表于《临床口腔种植研究》(Clin Oral Implants Res)杂志。
(图片来自网络)
该研究共纳入了2005~2012年间在新加坡国家牙科中心接受种植治疗的200例患者,其中100例术后进行了定期牙周维护治疗(DMP 组),100 例患者没有明确的牙周维护记录(UMP 组)。在种植体植入6个月内(T0)和复查时(T1)评估全口出血评分、牙周探诊深度和种植体周探诊深度,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种植体周骨水平的变化。
结果为,在平均6.8年随访期间,289 个种植体的累计留存率为98.3%(284/289)。种植体周炎定义为探针出血、种植体周探诊深度增加以及种植体周骨丧失≥0.5 mm。DMP组和UMP组分别有6.0%和20.0%患者发生种植体周炎,分别有4.0%和17.2%的种植体发生种植体周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03)。DMP 组有1 颗种植体的骨丧失≥2 mm,UMP组有13颗种植体的骨丧失≥2 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术后未进行定期牙周维护治疗与种植体周炎的发生显著相关(比值比为0.24,P=0.003)。(张雷青编译)

原文链接:Influence of Periodontal Maintenance and Periodontitis Susceptibility on Implant Success: A 5-year Retrospective Cohorton Moderately Rough Surfaced Implants

牙本质液可用于牙髓炎分子诊断

智利和西班牙的一项联合研究显示,或可使用牙本质液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牙髓炎的分子诊断。虽然研究使用的临床诊断方法有所局限,但仍可检测到不可逆性牙髓炎(IP)和可逆性牙髓炎(RP)患者牙本质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存在差异,尤其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acid)、白细胞介素(IL)-6、IL-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 联合诊断时。该论文2020年6月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牙髓学杂志》(Int Endod J)。
(图片来自网络)
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了23例IP患者、20例RP患者和21例牙髓正常者。研究者采集了他们的牙本质液,对其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定量检测。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3组间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差异。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各生物标志物与牙髓状态的相关性,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生物标志物对IP和RP的鉴别诊断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通过约登指数估算单项标志物(当AUC>70 且P<0.05 时)以及多因素逻辑模型对IP和RP的诊断界值。
结果为,与RP 组比较,IP组患者牙本质液中IL-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α和FGF-acid水平显著升高(P<0.05)。FGF-acid(OR 为12.62,95% CI 为1.91~83.29, P=0.0085) 和VEGF-α(OR为2.61,95%CI 为1.13~6.03, P=0.0252)与IP 和RP 的诊断相关。FGF-acid 的AUC 为0.79。FGF-acid、IL-1α、IL-6和TIMP-1联合模型的AUC为0.92,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FGF-acid 单项指标(P=0.0231)。(杨帆编译)

原文链接:Inflammatory Biomarkers in Dentinal Fluid as an Approach to Molecular Diagnostics in Pulpitis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
早期手术治疗有益预后
意大利的一项研究显示,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早期手术治疗的获益可体现在黏膜愈合、病变降级、生活质量改善和药物治疗再吸收加快等方面,特别是对于肿瘤患者。该论文2020年6月1日在线发表于《口腔颌面外科学杂志》(J Oral Maxillofac Sur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