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眼目睹日环食和月全食

 厚生学坛主 2020-07-04

       作为资深的小学科学(自然)教师,我常年要对小学生讲解日食和月食知识。地球绕太阳转,月亮绕地球转。太阳、地球、月亮三球成一线时,才会产生日食和月食。日食时,月亮处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挡住了照射到地球表面上的太阳光;月食时,地球处于月亮与太阳之间,挡住了照射到月球表面上的太阳光。这些知识我早已烂熟于心。

       然而,要亲眼看见、亲身体验到日食和月食这两种天文景象,却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虽然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日食和月食,但在同一地区观测日食和月食却是百年难得一遇。当今社会的人均寿命不过七、八十岁。长寿的百岁出头,短寿的什么年龄都有。由于经济收入和时间精力的制约,我不属于那种能够随心所欲地追星逐月的一族人,因此,我今生能在不离开自己家乡的条件下,亲眼目睹过日环食和超级蓝血月全食各一次,应该算得上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正式参加教育工作的。开始是在一所乡村“戴帽子”小学教数学。后来也上语文课、物理课。还兼任过自然,体育,音乐等学科教学。所谓“戴帽子”小学,是指这类小学同时开办初中班。那时的乡村小学教师是“万金油”,年轻教师是哪门课缺人教就分工教哪门课,不像现在分科这么“专业”。

       大约是1987年下半年的一天,学校当时的教导主任马世如老师,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某月某日,我国东部地区将发生一次日食。那时,我虽然在自然课上讲过日食,但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日食。日食在我的脑海中仅仅是抽象概念,没有具体形象。马主任看到这条消息后十分兴奋,当即和谢世泉校长商量,日食那一天只上上午两节课,其余时间让全校师生现场观察日食。

       马主任让我和他一起做准备工作。我当时懵懵懂懂:准备什么?马主任是一个巧手,他找来玻璃板,让我和他一起用玻璃刀裁切玻璃片。他告诉我,在玻璃片上用煤油灯火的油烟熏黑。透过墨色玻璃片看日食,可以避免强烈的太阳光灼伤人的眼睛。马主任当年约摸五十多岁,我则三十岁还不到。马主任丰富的人生阅历,犹如给我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天窗。在全校看日食的前一天,马主任和我一起整整忙了三、四个小时,一直到天黑,总算为全校每个师生都准备了一块玻璃片。好在当时学校只有二、三百人,否则我们两个人还真是忙不过来。

       看日食那一天上午,我继续跟着马主任为全校师生服务,为他们用煤油灯熏黑玻璃片。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通知学生中午12点钟提前到校(那时村小没有学生食堂)。

       我们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整整齐齐地坐在操场上,静候日食那一天文奇观的来临。那时的乡村小学师生人数不多,但占地面积却不小。操场地势开阔,周围没有楼房。看日食非常方便。

       等啊,等啊,因为不清楚日食发生的具体时刻,所以我们觉得等待的时间特别漫长。大约到下午1点多钟,人群中不知谁惊叫了一声:“看,太阳上有黑影子!”不一会儿,操场上欢声雷动:“看到了!”“看到了!”“真有黑影子哩!”……马主任和我赶忙大声提醒孩子们,要隔着墨色玻璃片看日食,不能伤着眼睛。

       我看到太阳上的黑影子越来越大,跟月牙儿形状一样。渐渐地,那黑影子几乎填满了整个太阳。太阳周围的天空依然那么明亮,但地面上的阳光正逐步消失。一会儿,便有了“天昏地暗”的感觉。刹那间,我看不清周围的同事和学生了,就像夏日晴空里雷阵雨突然降临时的昏黄景象,让人压抑且恐怖。只过了不大一丁点儿功夫,黑影子就开始缺了一角。大地上重又恢复了光明。光亮逐渐扩大,我们的恐惧心理才一扫而空。

       三十多年过去了,看日食时的那一幕幕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后来,我才知道那叫“日环食”。日环食、日全食、日偏食……,日食种类很多。我对日食才真正有了深刻的理解。

      2018年1月31日将发生“超级蓝血月亮”,我是从微信上得到消息的。现在智能手机玩多了,不怎么看报纸和电视。起初,我还以为真能看到“蓝月亮”,所以很期待。晚上去父母住处煮粥、做菜。吃完晚餐,步行回家。一边走,一边张望。开始时,我找不到月亮。如今的城区,高楼大厦林立,灯火通明。在狭窄的空间里找月亮,的确比较困难。走路时看不到月亮,我就寻找高楼之间较大的空地,驻足观察,终于找到了月亮。我看到了已经变成了月牙儿的月亮。出门前看手机,我知道今天是公历1月31日,农历腊月十五。月亮居然不圆了,我才意识到月食已经发生了。

       一路走,一路看。月亮又不见了,到了自己的居住小区,我有意识地停下来寻找月亮。月亮在我家楼房的东边。路旁浓密的树叶遮挡了我的视线,所以我回到家中,在三层楼的阳台上,把头伸出窗外观望。这时,我发现月亮变红了。“红月亮”,我平生第一次看见!我拿手机拍月亮,拍到的红月亮太小。这几天气温很低,头伸出窗外太冷,所以看一会儿,就缩回客厅里等一会儿。间隙里看一会儿手机。

       我在微信上看到同事薛祖红老师发在朋友圈里的月食过程照片拼图,觉得美极了,禁不住加以“点赞”。薛老师告诉大家,这些照片是她用长镜头的傻瓜相机拍摄的。于是,我赶紧拿出多年未用的傻瓜相机,终于拍出了清晰的月亮照片。月亮由红红的圆形,变成了小小的月牙,再变成大大的“米饼”,最后又复原成明亮的圆月。我完整地见证了月全食的后半场变化。

       在QQ群里,我还看到了“蓝月亮”的图片。我信以为真,就转发了出去,很羡慕人家拍到“蓝月亮”。后悔自己只看到“红月亮”,没有看到“蓝月亮”。

       后来,在人民日报微信上看到一篇关于了“超级蓝血月亮”的科普文章,才知道自己孤陋寡闻。对于现代的网络用词,我切不可再“望文生义”了。

       所谓“超级蓝血月亮”,据说152年才出现一次。它的真实含义是:“超级月亮”,是指比通常的满月更大、更亮,是一种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恰逢满月的现象。“蓝月亮”并不是说月亮是蓝色的。今年1月1日,曾经出现过一次满月,30天后的31日再次出现了满月。这种在一个月里第二次出现满月就叫“蓝月亮”。“血月”指的是月全食。“超级蓝血月亮”全称是“超级蓝月月全食”。我们看到了一个“红月亮”,原因是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时发生折射,使光线向内侧偏折,但每种光的偏折程度不一样。红光偏折程度最大,最接近地球阴影,映在月球上。此外,由于大气层的灰尘及云的含量与位置不同,光线偏折程度会有不同,因此月全食时,月球是暗红、红铜或橙色的。

       我把自己拍摄的月全食照片,连同人民日报的微信文章,一并发送到我为跬步科学社社员专门建立的QQ群里,让孩子们及时地和我共同分享科学新知识。

       遗憾的是,2009年7月发生在长江流域的那次日全食,我没有能看到。那时候我家的老房子被集体拆迁,需要易地安置。家政事务冗繁,所以既没心情,也没时间去关注这天大的事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生能不离故土,先后欣赏过“百年难得一见”的日环食和“超级蓝血月全食”两大天文奇观,总算得上是今生最幸运的事情。这美景只有在太平盛世、衣食无忧的社会环境里才能尽兴地去享受。

       愿世人珍惜和平,珍爱这奇异的大自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