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正确打开方式

 泰囧123156 2020-07-04

吴鞠通曾说:“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叶天士也说:“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因此,为医不慎轻则戕生,重则因言误导后学,应探求医理本源,慎思明辨,不可率性发挥。中医典籍以《黄帝内经》、《伤寒》、《金匮要略》、《难经》最为各代医家所推崇,但其年代久远,言简意奥,加之后世医家很多错漏之处,给我们正确认识中医带来困难。彭子益被称为“中医复兴之父”,对古中医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描述,通过大气人体圆运动的原理和方法对中医进行描述和阐释,化繁为简、继往开来,对我们整体把握中医的原理和方法提供有益参考。下面一起分享下他治学的一些经验。

古中医是圆运动的天人一气,阴阳五行六气的大气变化与人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以橘子为例,荣卫如表皮,三阳腑三阴脏如里瓣。初病在表皮,汗出则病解,在表不解,里瓣乃病。荣卫表病,用汗法解之。脏腑里病,脏病用温法解之,腑病用下法解之。荣卫脏腑之间,又有少阳经病,不可汗,不可温,不可下,用和法解之。并有口诀:

伤寒之病,先分表里,表曰荣卫,里曰脏腑。

荣热卫寒,腑热脏寒,寒热偏见,运动不圆。

荣卫之法,桂枝麻黄,总统六经,并非太阳。

太阳桃核,阳明承气,少阳曰经,大小柴剂。

太阴四逆,少阴附子,厥阴乌梅,诸法由此。

腑不病寒,脏不病热,腑寒脏热,别有关涉。

荣卫少阳,乃有坏病,少阴厥阴,独有死证。

传经二字,令人质疑。只问见证,莫拘日期。

伤寒之法,是一整个,表里与经,条理不错。

整个之外,温痉等则,借证伤寒,另列于后。

杂病属十二纤升降反常,并有口诀:

中医正确打开方式
中医正确打开方式

对于温病,《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人身木火偏于疏泄,金气被冲,而失收降之令,水气被泄,而失封藏之能。水不藏则相火则飞腾,金不收则风木泄动。上焦则津液伤而热气冲塞,下焦则相火泄而元气空虚,中焦则中气衰败,交济无能。一年的大气运动,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身春木之气,升动生发失常故温气病。此人身本气病,非中今年之温,由口鼻而入,非去年伏寒,变为今春之温。不过虽是人身木气自病,并感受时令偏于疏泄的大气,引动里气,然后病成。温病实证少,虚证多,实证易治,虚证难治。温病表里之分,为荣卫气血;病在肠胃,乃肠胃自病;病在荣卫气血,乃荣卫气血自病。

对于《汤头歌诀》所列时方运用圆运动原理进行解读,可避免及改正其中的一些错误,并活用时方。读时方篇,知时方无原理之错误。此后应读《 金匮》 、药性、脉法、医案。《 金匮 》 为治杂病之法。注 《 金匮》 之书,惟黄坤载先生 《 金匮悬解 》 ,有圆运动的原理。对于药性,以 《 本草纲目 》 最为完备, 《 本草备要 》 言简意赅。但只有某药治某病,并未畅明其所以然,故可看黄氏之《长沙药解》 与 《 玉揪药解 》 。

对于脉法,则气脉为纲,二十六病脉为目。先学认清无病的胃气脉,再认识有病的二十六脉。诊脉采用两手分诊,可整个把握脉的圆运动消息变化。须三指斜下,次指按在浮取,中指按在中部,名指(名指即四指)按在沉部。沉部在骨,中部在肉,浮取皮部。斜下者,中指比次指重,名指比中指重,即 《 难经 》 所谓“三菽之重” , “六菽之重” , “九菽之重”。三部之法之中,又有九候之法,即寸脉本位在浮部,浮部有浮、中、沉。关脉本位在中部,中部有浮、中、沉,尺脉本位在沉部,沉部有浮、中、沉。三指斜下,三指同时由轻按而重按,由重按而再重按。须先将无病之人脉的圆运动,印于脑中,然后审病人脉的圆运动,便知有病人脉的运动何处不圆,不圆即是有病之处。三指禅的胃气脉中但见二十六病脉之一便是病脉。不可先存审病之念,只须审察圆与不圆,病脉自然显现于指下也。三部九候,必须诊的彻底,由浮按至沉,又由沉按至浮。诸家脉书拘执仲圣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之言。其实表病脉不一定浮,里病不一定沉、数脉不一定在腑,迟脉不一定在脏。应以虚、实、滑、涩四脉为脉之提纲, 滑为津多血多,涩为津少血少,脉滑者,无论何病,滋润药不可轻投。脉涩者,无论何病,辛散药切宜少用。实脉、虚脉同理,以虚、实、滑、涩为纲,余脉为目。人身疾病,不病虚则病实。人的体质,不是血多津多,便是血少津少。其余之病脉,有病者有不病者也,以此纲领研究脉法,较有系统。

黄氏偏于贵阳贱阴,好用茯苓、白术、干姜、附子、桂枝、炙草伤津液、滞经络之药,将平常小病,治成阴虚热伏大病。轻者虚损,重则肺痨,一遇温病湿热,无不动手便错。黄氏八种除上列两种(《长沙药解》 与 《 玉揪药解 》)可看外,伤寒最好,温病最坏。温病初起之方用:生姜、大枣、炙草燥横之品,最不合宜,其治内伤各病,果系外现燥热,内伏湿寒者,则黄氏治法甚优。 黄氏主治中气之方,不论中土有无寒湿证据,皆以干姜、茯苓、人参、炙草为主。只顾崇阳补火,不顾伤阴劫液,于阴以养阳之义,是黄氏的缺憾。黄氏误认仲圣伤寒脉法,阳病见阴脉者死,阴病见阳脉者生,为阳贵阴贱。又误认伤寒少阴篇,少阴负于跌阳者顺,为当扶土气。不知河图中宫属土,阴数在外,阳数在内。中气之旋转,全是阳寓阴中之功能。倘阴气伤损,包围不住阳气。阳气外越,中气即渐消灭,因阳无阴则动而散。中气属土,土气生于相火之下降,相火又因阴金之内收至肾水之内,水能藏火,乃生元气。水火俱足,元气充足。元气上奉而生中气。 这也正是《 内经 》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旨。凡人能食者,胃阴旺也。食能消化者,脾阳旺也。阴主收,故能食。阳主化,故食能消化。然必阴能包阳,而后能食能化。如误用燥药、热药,劫夺津液,将阴金收降之气损伤,津液不能复生。火气外泄,胃不思食,中气消灭,无法挽回。凡虚痨之人,睡醒出汗,与饭后出汗,胸部觉热,皆是阴液亏伤,包藏不住阳气的现象。到了这种地步,要去补阴,已来不及,这是日久形成的。气化坏了,可以用药还原,形质坏了,便难还原。故古人日:阴脉旺者多寿,阴者,津液 ,津液多包藏得住阳气,故寿也。医家治病,须十分小心,不可误用凉药,伤了人身相火。不可误用燥热药,伤了人身津液,免致补救不及。必须脉气实滞,乃用凉药清热。必须真有内寒,乃用温药温寒,中病即止,不可太过。与其太过,宁可不及。太过必定坏事,不及尚可加增。用清凉养阴药的事实上,常有服至数月仍宜再服之病。在用温热药的事实上,多一剂、半剂之后,便少有宜再用者。可见阴液难复,阳气易复也。阳虽易复,却不可伤。倘非真是中下阳实而又偏胜之病,若误服寒凉,立见阳亡之祸。时令外感,相火外泄,外热内寒,死于寒凉者太多了。

多看前贤医案,可以增我们的经验阅历,愈看的多愈好。若不明圆运动之理,则医案看的越多越乱。譬如乘无罗针之船,航行无边大海。既有罗针指定南方,则头头是道。看它的法,全凭药性。如案中有炙草、党参,是中气虚;白术、茯苓,是土气湿;芍药,是胆经热而不降;桂枝,肝经寒而不升与表阳虚;贝母、麦冬,是肺胃燥热;橘皮、半夏,是肺胃湿;大黄,是有热结;桃仁,是有血结等等之类,据药之性可用整个圆运动的原理以归纳病症。只要药方见效,便与圆运动原理相合。如案中用甘草、干姜,自云:甘温能除大热,我知其中气虚寒,阳气被内寒格越于外;用芍药、甘草,自云:酸甘生阴,我知其为补中气、降胆经相火也;用桂枝汤,自云:攻表,自云:发汗。我知其非攻非发,乃平荣气之疏泄,以和卫气也。

朱丹溪主滋阴,刘河间主泻火,李东垣主脾胃,张子和主攻破,似乎各得其偏,其实各有功效。须将四家之偏,合成一整个圆运动去研究。王孟英先生医书临证多、经验富,处方细密,用药活泼。对于燥热伤津,横补滞络诸弊,告诫深切。裨益后学,实非浅显 。黄坤载先生医书,有整个原理,而经验太少,处方板重,用药偏燥偏热,很多犯王孟英所戒。王劝人不可肆用寒凉,伤损中下阳气;不可肆用滋腻,败坏脾胃运化,又皆有益后学之名言。初学医时,看书不可不专。将此两家,用功研究,把握已定,然后遍览各家医案,据其所用药性,以探所治病理。务必将认定着落四字,即认定原理,用药着落。

然必须先将脉法学成,乃能随处得到解决。盖医书议论各执,必于脉上判定。疾病情状复杂,必于脉上定之。为病人诊脉,两手合诊,左右对照有无决之。

现在用科学方法整理中医,都以形体解剖为根据,以为合于科学。中医学是活的气化,与宇宙间的空气,是合而为一的整个圆运动。形体解剖,是死了无气的片假物质。形体解剖,只可作中医考查形质的帮助,不可作中医学生理、病理的根据。于治疗功效看来,学气化的医生,见功实多,而且容易。谈形体解剖的科学医生,见功实少,而且艰难。科学青年,须知治病以见效为主。科学二字,是方法非形体解剖。

古语:大匠能与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 《 惟物论的系统医学 》 则能与人以规矩,又能使人巧。阴阳,分开研究,规矩也;合成一圆运动研究,巧也。五行,分开研究,规矩也;合成一圆运动研究,巧也。六气,分开研究,规矩也;合成一圆运动研究,巧也。经方篇之各方,分开研究,规矩也。各方合成一圆运动研究,巧也。 《 伤寒论 》 之一百一十三方,分开研究,规矩也;一百一十三方合成一圆运动研究,巧也。温病、湿热病、暑病等方,分开研究,规矩也;各方合成一圆运动研究,巧也。系统学各篇,分开研究,规矩也;各篇合成一圆运动研究,巧也。自己良心上,自问已得到最后之巧矣,又必研究 《 金匮》 ,研究本草,研究脉法,研究医案,无不融贯,无不分明。无不分明,无不融贯,然后为人诊病处方,庶少过失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