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掌握好梨树病害的原因,才能针对性的做出防治,保证梨树健康

 晴耕雨读天 2020-07-04

梨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常造成生产上的重大损失。我国梨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南方如云南、贵州等地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1.症状 梨黑星病发病周期长,从落花到果实近成熟期均可发病;危害部位多,可危害果实、果梗、叶片、叶柄和新梢等部位。病斑初期变黄,后变褐、枯死并长黑绿色霉状物,是该病的特征。 幼果发病,在果面产生淡黄色圆斑,不久产生黑霉,之后病部凹陷,组织硬化、龟裂,导致果实畸形;大果受害在果面产生大小不等的圆形黑色病疤,病斑硬化,表面粗糙,但果实不畸形;叶片受害,在叶正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淡黄色斑,叶背密生黑霉,危害严重时,整个叶背布满黑霉,在叶脉上也可产生长条状黑色霉斑,并造成大量落叶;叶柄和果梗上的病斑长条形、凹陷,也生有大量黑霉,常引起落叶和落果。

只有掌握好梨树病害的原因,才能针对性的做出防治,保证梨树健康

2.病原 病原菌在有性阶段为黑星菌属,属子囊菌亚门;在无性阶段为黑 星孢属,属半知菌亚门。

3.发病特点 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芽鳞内或以分生孢子、未成熟的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春季越冬 后的分生孢子或子囊壳放射的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开始萌动的梨树上,在适宜条件下即萌发侵入,经 20d后显出症状。病斑上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春季雨早而多,夏季雨水充沛;缺肥、生长不良的树;地势低洼、树冠茂密、不通风的梨园,发病较重。

只有掌握好梨树病害的原因,才能针对性的做出防治,保证梨树健康

4.防治技术 梨黑星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把病害控制在未发或初发阶段。 (1)清洁梨园:初冬早春梨树发芽前结合修剪清园,烧毁枯枝落叶;人工刮去梨树主干上老皮,刷上5波美度石硫合剂;采果后,全园喷5~6波美度石硫合剂,保护树体,杀灭病菌。 春季萌芽现蕾时,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对梨树进行全园喷布,15d左右一次,杀灭树体表皮病菌。 (2)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疏除徒长枝和过密枝,增强树冠通风透光性,可减轻病害。经常注意果园清洁,发现病叶、病花、病枝、病果应及时摘除并集中深埋,减少病原菌。 (3)喷药保护:在梨树花期前可以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1~2次,开花期间不得施任何农药,在花期凋落后每隔10~15d喷1次药,以后根据降雨情况,共喷4次左右。根据田间的长势,在花期前后、幼果期及嫩叶期进行药剂保护,关键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以及 7月上、中旬注意观察田间,有极少数病斑时,用治疗型兼保护型药剂,如病斑稍多时应连喷 2~3次。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是梨树重要病害之一。我国梨产区都有发生,在梨园附近栽植桧柏的地区发病重,春季多雨湿度大的年份,发病严重。梨锈病病原菌为转主寄主的锈菌,其转主寄主为桧柏植物。

1.症状 叶片:叶正面形成近圆形的橙黄色病斑,直径为4~8mm,有黄绿色晕圈,表面密生橙黄 色黏性小粒点,为病菌的性子器和性孢子。后小粒点逐渐变为黑色,向叶背凹陷,并在叶背长出多条灰黄色毛状物,即病菌的锈子器。病斑多时常导致提早落叶。 幼果:症状与叶片相似,只是毛状的锈子器与性子器在同部位出现。病果常畸形早落。 新梢、果梗与叶柄被害后,病部龟裂,易折断。

2.病原 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病菌需要在两类不同的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在梨、山植等寄主上产生性孢子器及锈子器,在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上产生冬孢子角。

只有掌握好梨树病害的原因,才能针对性的做出防治,保证梨树健康

3.发病特点 梨锈病病菌是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枝上形成菌瘿越冬,翌春3月形成冬孢子角,冬孢 子萌发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梨树上,侵染梨的叶片等,梨树自展叶开始到展叶后 20d内最易感病,展叶25d以上,叶片一般不再感染。病菌侵染后经6~10d的潜育期,即可在叶片正面呈现橙黄色病斑,接着在病斑上长出性孢子器,在性孢子器内产生性孢子。在叶背面形成锈孢子器,并产生锈孢子,锈孢子不再侵染梨树,而借风传播到桧柏等转主寄主的嫩叶和新梢上,萌发侵入危害,并在其上越夏、越冬,到翌春再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角上的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又借风传到梨树上侵染危害,但不能侵染桧柏等。梨锈病病菌无夏孢子阶段,不发生重复侵染,一年中只有一个短时期内产生担孢子侵染梨树。 担孢子寿命不长,当梨芽萌发、幼叶初展前后,天气温暖多雨,风向和风力均有利于担孢子的传播时病害发生重。当冬孢子萌发时梨树尚未发芽,或当梨树发芽、展叶时,天气干燥,则病害发生均很轻。

只有掌握好梨树病害的原因,才能针对性的做出防治,保证梨树健康

4.防治技术 (1)清除转主寄主:梨园周围 5km内禁止栽植桧柏和龙柏等转主寄主,以防止冬孢子交叉感染。 (2)铲除越冬病菌:如梨园近风景区或绿化区,桧柏等转主寄主不能清除时,则应在桧柏树上喷杀菌农药,铲除越冬病菌,减少侵染源。即在3月上中旬(梨树发芽前)对桧柏等转主寄主先剪除病瘿,然后喷布4~5波美度石硫合剂。 (3)化学防治:梨树上喷药,应在梨树萌芽至展叶的25d内进行,一般在梨萌芽期喷第1次药,以后每隔10d左右喷1次,连续喷3次,雨水多的年份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8月份进行采收后,可对果园喷15%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者43%戊唑醇 5000倍液。

 

梨褐腐病是近成熟期和采后的重要病害,在西南等地区的梨树均有发生。梨褐腐病除为害梨外,还为害苹果、桃、李、杏等。

1.症状 梨褐腐病只为害梨果。发病初期果面产生褐色圆形水渍状小斑点,后迅速扩大,几天后全果腐烂,围绕病斑中心渐形成同心轮纹状排列的灰白色至灰褐色2~3mm大小的绒球状 霉团,即分生孢子座。病果果肉疏松,略具弹性,后期失水干缩为黑色僵果。病果大多早期脱落,少数残留树上。贮藏期病果呈现特殊的蓝黑色斑块。

只有掌握好梨树病害的原因,才能针对性的做出防治,保证梨树健康

2.病原 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果生链核盘菌 ,无性世代为仁果丛梗孢。

3.发病特点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树上僵果和落地病果内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自 伤口或皮孔侵入果实,潜育期为 5~10d。在果实贮运中,靠接触传播。在高温、高湿及挤压条件下,易产生大量伤口,病害常蔓延。果园积累病原多,近成熟期多雨、潮湿,是该病流行的主要条件。

只有掌握好梨树病害的原因,才能针对性的做出防治,保证梨树健康

4.防治技术 (1)及时清除病源:随时检查,发现落果、病果、僵果等立即捡出园外集中烧毁或深埋;早春、晚秋施行果园翻耕,将捡不净的病残果翻入土中。 (2)适时采收,减少伤口:严格挑选,去除病、伤果,分级包装,避免碰伤。贮窖应保持1~ 2℃,相对湿度90%。 (3)喷药保护:发病较重的果园花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 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喷药2次,药剂选用1∶2∶200波尔多液或5%晶体石硫合剂等。果库密闭熏蒸 48h。

 

梨轮纹病又称粗皮病,分布遍及中国各梨产区,在贵州果梨产区普遍发生。发病严重可造成烂果和枝干枯死。此病除为害梨外,还能为害苹果、桃、李、杏等树种。

1.症状 梨轮纹病主要为害枝干、叶片和果实。 枝干发病:起初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暗褐色水渍状斑,渐扩大,呈圆形或扁圆形,直径 0.3~3cm,中心隆起,呈疣状,质地坚硬。以后,病斑周缘凹陷,颜色变青灰至黑褐色,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器,出现黑色小粒点。随树皮愈伤组织的形成,病斑四周隆起,病健交界处发生裂缝,病斑边缘翘起如马鞍状。数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大斑。病重树长势衰弱, 枝条枯死。 果实发病:多在近成熟期和贮藏期,初以皮孔为中心形成褐色水渍状斑,渐扩大,呈暗红褐色至浅褐色,有清晰的同心轮纹。病果很快腐烂,发出酸臭味,并渗出茶色黏液。病果渐 失水成为黑色僵果,表面布满黑色粒点。 叶片发病:发病比较少见。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褐色病斑,直径0.5~1.5cm,后出现轮纹,病部变灰白色,并产生黑色小粒点,叶片上发生多个病斑时,病叶往往干枯脱落。

只有掌握好梨树病害的原因,才能针对性的做出防治,保证梨树健康

2.病原 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球壳孢束,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轮纹大茎点菌 。

3.发病特点 枝干病斑中越冬的病菌是主要侵染源。分生孢子翌年春天在越冬的分生孢子器内形成,借雨水传播,从枝干的皮孔、气孔及伤口处侵入。梨园空气中3—10月均有分生孢子飞 散,3月中下旬不断增加,4月随风雨大量散出,梅雨季节达最高峰。病菌分生孢子从侵入到发病约 15d,老病斑处的菌丝可存活4~5a。新病斑当年很少形成分生孢子器,病菌侵入树皮后,4月初新病斑开始扩展,5—6月扩展活动旺盛,7月以后扩展减慢,病健交界处出现裂纹,11月下旬至翌年 2月下旬为停顿期。梨轮纹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温暖、多雨时发病重。

只有掌握好梨树病害的原因,才能针对性的做出防治,保证梨树健康

4.防治技术 (1)秋冬季清园:清除落叶、落果。枝干病斑中越冬的病菌是主要侵染源,因此在冬季和早春萌芽前,精细刮除枝干病皮,后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病瘤仅限于主干的果园,要特别重视对病瘤的刮治,刮治方法是轻刮病瘤将其去除,然后在患处涂上甲硫萘乙酸、腐植酸铜等膏剂。除了刮治以外,在雨季还要结合叶部病害的防控着重对枝干进行喷雾,药剂可以选择丙环唑等。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合理修剪,园地通风透光。 (3)生长期喷药防治:在发芽前、生长期和采收前用药,以控制梨轮纹病的发生。发芽前喷 3~5波美度石硫合剂1次,可以防治部分越冬病菌,减少分生孢子的形成量。如果先刮除老树皮和病斑再喷药效果更好。病菌对果实的侵染期长,生长期适时喷药保护相当重要。常用药剂有多菌灵、杜邦福星、绿得保杀菌剂(碱式硫酸铜胶悬剂)、丙环唑。喷药次数要根据历年病情、药剂的残效期和降雨情况而定。 (4)套袋防病:疏果后先喷一次杀菌剂,而后将果实套袋,可以基本控制梨轮纹病。

 

梨青霉病俗称水烂、霉烂,是贮藏期常见的一种侵染性病害,可造成梨的大量损失。梨青霉病青霉病除为害梨外,还为害苹果、桃、杏等。

1.症状 果面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淡褐色湿腐状, 稍凹陷,病部果肉软腐,呈锥形向心扩展,最后导致全果腐烂。后期病部产生初为白色后变为青绿色的霉丛 (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果有强烈的发霉气味 。

2.病原 半知菌亚门多种青霉菌:扩展青霉和意大利青霉。

只有掌握好梨树病害的原因,才能针对性的做出防治,保证梨树健康

3.发病特点 病菌越冬场所十分广泛,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可在多种有机质和土壤中营腐生生活, 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从各种伤口侵入,也能从气孔侵入。病菌在0℃时仍可缓慢发展,在果实贮藏期如果库温度高、湿度大、通风不良,会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发病与温度(25℃最适合)、湿度以及伤口量等有关。

4.防治技术 (1)及时处理伤口:采收、包装、贮运中防止形成各种伤口;病果、伤果要及早处理,不能长期存储。 (2)清除菌源:采收后用包装房、果筐等严格消毒。消毒剂可用硫磺进行熏蒸,密闭24h;及时清除烂果;1~2℃低温存储,可以减缓发病。

只有掌握好梨树病害的原因,才能针对性的做出防治,保证梨树健康

梨炭疽病也称苦腐病,在贵州等栽培区均有发生。发病后引起果实腐烂和早落,同时为害苹果、葡萄等多种果树。

1.症状 果实多在生长中后期发病。起初果面出现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随着病斑逐渐扩大颜色也逐渐加深,病部软腐下陷,病斑表面颜色深浅交错呈明显同心轮纹。病斑表皮下有许多褐色隆起小粒点,后变黑色。有时排列成同心轮纹状。随着病斑的继续扩大,病部腐烂入果肉直到果心,使果肉变褐色,有苦味。果肉腐烂常呈圆锥形, 严重时,可使果实全部腐烂。最后引起落果,或在枝上干缩成僵果。

只有掌握好梨树病害的原因,才能针对性的做出防治,保证梨树健康

2.病原 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昆虫传播,一年内条件适宜时 可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一直延续到晚秋。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该病的发生、 流行与气候、栽培条件、树势及品种有关。高温、高湿特别是雨后高温利于病害的流行,所以 降雨多而早的地区和年份发病重。树势弱、枝叶茂密、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结果过多,炭疽病发生严重。一般7—8月为盛发期,贮藏期若遇高温、高湿,易发病而造成果实腐烂。

 

4.防治技术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 (2)彻底清除菌源:冬季结合修剪,去除病僵果、枯枝、病虫枝等。在梨树花芽萌动期(花芽露白时)喷 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3)药剂防治:落花后喷1次药,以后隔半月1次,连续3~4次(可结合其他病害防治进行)。药剂有丙环唑250g/L浮油 1000倍液、戊唑醇430g/L悬浮液4000倍液、代森锰锌70%粉剂1200倍液、甲基托布津 50%粉剂 1000倍液等。 (4)果实套袋保护,套袋前喷一次优质杀菌剂。 (5)低温贮藏:采收后在 0~15℃低温贮藏可抑制病害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