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富有四海,皇宫里为什么不建厕所?几千人的内急如何解决?

 老黄说史 2020-07-04

皇帝富有四海,皇宫里为什么不建厕所?古代的皇宫没有厕所,几千人的内急如何解决?

在日本的官方机构中,有个名叫“官房”的,是日本内阁所置的行政机关,负责整理阁议(内阁会议)事项、内阁的庶务,以及对各部门的施政作出总合调整。以内阁总理大臣为主任,内阁官房长官(兼国务大臣)统括事务。内阁官房长官相当于政府秘书长。首相外访时,代理首相职位,是日本内阁中首相以下最重要的阁僚位置。

其实,在清朝,“官房”是个很污的词,就是帝后们使用的马桶。日本人那么熟悉中华文化,为何将自己最重要的机构命名为官房,实在令人费解(也许是翻译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令人费解的事,人有三急,皇帝那么有钱,宫中为何不建厕所,而靠马桶应急?这就要从硬件建设上找原因了。

古代的厕所其实非常简陋,许多地方称之为茅坑。所谓茅坑,就是在家旁边挖个坑,再搭个简单的草棚遮雨挡羞,就齐活。坑中的粪便积聚到一定程度,就用来浇地,废物利用,一举两得。但是,这样的芧坑,招蝇惹蚊,天气一变就臭气熏天。

在现代的抽水马桶等先进厕具发明前,男人们大多是蹲茅坑,女人则躲在闺房里坐便桶。几千人往来的皇宫,得要修建多少个芧坑才可满足众人所需啊?同时发起臭来,那皇宫还有何神圣可言?

由此推彼,皇宫不建厕所,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在古代,城市的地下排污系统并不完善,更没能接受到先进的“化粪池”理念,如果在故宫建大量厕所,就需要挖大量地下沟渠排污。故宫居住的人这么多,没几天只怕沟渠中排泄物的味道就会弥漫整个故宫。正是有鉴于此,皇宫中才没有修建厕所的。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没有厕所的皇宫,宫中的人们还是人方便的,于是,就只能人工服务了——那些乳香者,就是最早的“铲屎官”了,他们的职责就是负责收集粪便并运送出城去。

故宫里的人,在没有厕所的前提下,使用的是专用厕所器具。这些器具包括马桶、便盆、恭桶、凳子等等。皇宫里的等级不同,所使用的器皿也不同。清王朝时期沿用前明习惯,皇宫内大小便均用马桶解决,而皇帝、皇后和嫔妃用的马桶称为“官房”。“官房”就等同于“流动厕所”,皇帝走到哪儿,太监们就将官房抬到哪儿。

而皇帝小便用的叫“虎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夜壶”), 其来缘来自于当年李广曾经射死过一只老虎,射死老虎后就制作了一个像老虎头一样的尿壶来使用,于是后来把称之为“虎子”。帝使用的“官房”“虎子”都由专门太监进行保管,肯定不能放在寝宫里,但各处空房里都要备着。而皇帝一有急要马上就要弄来,否则便是欺君之罪。据史书记载,皇帝在小便的过程中,容器不是直接放在地下,而是有一个服侍人员端在手里的。

作为晚清最有权势的女人,得食人间烟火的慈禧太后,入厕拉粑粑之事也得亲自完成。据宫女们的回忆,我们可以还原一下慈禧太后一天的经历:慈禧太后一般是早晨四、五点钟起床,梳洗完、用早点、吸足烟,然后穿戴整齐由宫女太监伺候着去养心殿接见王公大臣(称“叫起”),大概两个小时左右。回来后,换过衣服,吃个点心,喝碗茶,吸两管烟。这时,慈禧太后就要上厕所了。

于是,慈禧的“官房”就要隆重出场了。慈禧用的“官房”,那真真切切是件国宝。慈禧用的"官房"乃檀香木雕刻而成,外形是一条大壁虎,四爪落地恰成四腿底座。壁虎肚子鼓鼓的活像一个大葫芦,正好是官房的肚子。尾巴紧紧地卷起来,尾稍则折回来再和尾柄相交,形成一个八字,极巧妙地成了官房的后把手。壁虎头翘着向后微仰,嘴微张一条缝,缝内正好衔着手纸,两眼镶着红宝石。壁虎的肚子里,放有香木细末,干松蓬起而散发着清香,便物落下,立即被香木末包起来,根本看不见脏东西,也不会有什么恶气味。

慈禧一说传“官房”,立刻就有几个宫女行动起来,各有各的差事。一个去传专伺候官房的太监,太监把用黄云龙套包着的“官房”恭恭敬敬地顶在头上,送到寝宫门外,请跪安(因头上有官房没法磕头),然后把黄云龙套迅速打开,请出“官房”来,由宫女捧进更衣室。在这片刻的工夫里,慈禧便已经宽衣解带了。第二个宫女赶紧去取油布,把地面铺起来,约二尺见方。每次都用油布把地遮上,把纸放在壁虎的嘴上。慈禧使用“官房”时,常用手纸逗着大壁虎玩。

等一切完毕后,“官房”由宫女捧出寝宫。在寝宫门外伺候的太监,垂手躬身恭候着,双手接过“官房”,再用黄云龙套装好,头顶回去。之后,太监清除脏物,重新擦抹干净,再填充香木末备用。看看,慈禧拉个粑粑就像完成一项仪式似的,坐在那里如果不认真地拉几下,还真对不住那些忙前忙后的宫女太监。

其实,这样的待遇一般人是享受不了的,众目睽睽之下,谁能拉得出来啊?但是,慈禧们就能,因为,他们一生下来,衣食住行都是在别人的照顾下进行的,所以,即使是如此隐私的个人私事,遭人“围观”,也就是正常之举了。

而大臣与太监们,为了减少内急之数,以免圣前失仪,当班前往往是不敢吃、不敢喝,即使有了便意,也只能憋着。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