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爱,可以不必如山

 昵称535749 2020-07-05
发布时间:2020-06-24

我的父亲没有抱过我,学习也不过问,没有嘘寒问暖,三十多年的父子,没说过多少话。

有一次晚上十点半我打电话给他说一件事,还是以“爸,你吃了没”开头,然后不到一分钟事说完就挂了。妻子在一旁笑得人仰马翻,嘲笑我作为一个靠“聊天”吃饭的心理咨询师,跟父亲说话却尴尬到快半夜了还问吃饭了没。

        

都说父爱如山,深沉不言。但有时候山就是山,不管流水是否有意、无论东西南北风,一动不动、坚如磐石、顽固不化、冥顽不灵,父爱就变成了僵硬的沉默。

01.

母爱下,难以获得的发言权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父亲往往是少有发言权的,等到孩子大了可以发言的时候,通常都是妈妈搞不定的时候。

照料小宝宝,笨手笨脚的父亲们是被嫌弃得体无完肤的,连自己都害怕力气过大把孩子抱坏了,只得沉默旁观,心里想的可能就是要加班挣奶粉钱。

三岁之前的幼儿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最爱妈妈,尽管童言无忌,但一定程度上还是会让父亲们倍感挫败,再多仔细照料还不如挣多些钱来得实在。

        

三岁之后的儿童多半会更喜欢与爸爸一起玩游戏,喜欢被爸爸举高高,喜欢爸爸买的冰淇淋,喜欢一起捣乱作怪等等。遗憾的是,这些都会被妈妈们认为是不务正业地瞎胡闹。

        

指导孩子写作业,爸爸们会自认为自己没那么有耐心,更不愿意苦口婆心劝导,讲几遍还没听明白的时候,恨不能直接上手,最终也是被妈妈们一顿数落赶出去。

        

孩子到了青春期,若品学兼优、母慈子孝,父亲也就没有必要刷存在感了;但如果妈妈们管不住孩子,爸爸们再出手,往往让情况变得更糟,孩子甚至会质问爸爸“现在才管我,早干嘛去了?”

        

母爱的强势有可能让父爱难以插足,其中一个体现就是让父亲闭嘴。

02.

权威里,难以跨越的距离

        

除了缺乏话语权,父亲保持神秘感可以维系自己的权威地位。

        

在一部描述“谈话治疗”的电影中,心理咨询的鼻祖弗洛伊德曾想要收养荣格为长子,在一个临时的宣布荣格为继承人和“皇子”的仪式上为他正式“涂油”,荣格刚开始也是将弗洛伊德看作是父亲一样的存在。

        

这样一对“父子”,在美国之旅中,荣格经常将自己的梦讲给弗洛伊德听,然后一同解梦, 就好像是他们之间乐此不疲的游戏。有一次,荣格试图分析弗洛伊德的一个梦,希望他进一步透露细节,但弗洛伊德疑虑了一会,说:“我不能拿我的权威冒险”。

        

在热播电视剧《庆余年》里,陈道明饰演的皇帝更是心机重重,担心自己的儿子谋朝篡位,从不透漏自己心里的想法。“妄断圣意”是极大的罪名,如果皇帝的心思被猜中,那不就等于皇帝被对方给控制了,危险得很。

        

现今社会,普通人家里,当然也没有皇冠传承,君臣父子的文化影响也逐渐淡化,但“父权”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依然起到了树立边界,建立规则的作用。

        

回到家里,一个男人面对自己的儿子,集体潜意识里依然会保留着担心儿子“造反”般地无法无天没有规矩的焦虑,面对亭亭玉立的女儿也会保留着害怕“乱伦”出现的焦虑。

        

因此,不让孩子了解自己,保持神秘感不失为一种缓解潜意识“忤逆和乱伦”冲突的方法,当然也让父亲与孩子之间有了难以跨越的距离。

03.

理想化,难以表达的脆弱

        

强大的男人通常被刻画成铁血汉子,父亲通常被期待为无所不能。

        

遇到困难,男性更倾向于用行动力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哭哭啼啼,因为哭泣解决不了问题。于是,男人当了父亲之后,对子女的情感表露,更倾向于“做出来”而不是“说出来”。

        

朱自清《背影》里的父亲形象,至今还能鲜活的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话不多说,蹒跚地走过去,努力翻过月台,坚持要买几个橘子的胖子背影,铭刻在很多人的心里,无言之爱的深刻不足以用语言来表达。

        

理想化无所不能的父亲破灭的时候,也是父亲们黯然伤神的一刻,而且此后,儿女们越来越觉得父亲老了、落后了,不再需要父亲的建议和帮助。在不被需要的失落中,选择保持距离和缄默,缓解了去体验丧失的痛苦。

        

当作为父亲的角色体验到无力和绝望时,即便无法解决问题,也不向人倒苦水,是我们对“坚强”赋予的含义。如果将苦难诉说给孩子听,这无疑是父亲这一形象坍塌的表现,事实上,那些无力承受生活之苦,处处抱怨的父亲是被人鄙视和糟践的。

        

脑海里伟大的父爱深入骨髓的那一幕是,他偷偷背过身抿一口烧酒吞下泪水,缓缓转过脸强装镇定露出微笑地说:“爸爸没事”。

04.

新时代,沉默中的觉醒

        

小区刚解封的时候,我去楼下溜娃,会碰到很多的爸爸们在跟着孩子一起荡秋千、滑滑梯,游乐区里不再是老的老、小的小。

越来越多的年轻父亲们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孩子成长中,孩子也更愿意与爸爸一起玩更刺激的游戏,说更酷的话而不是宝宝语。

        

溜娃期间,常与一个带娃的爸爸聊天,我说自从有了女儿后,心理最大的变化是:更加怕死了。上班骑电动车龟速前进,过人行道一定等绿灯,喝酒不再豪爽,开始锻炼身体等等。他回应我说:“是啊,顶梁柱嘛,不能垮”,然后满是坚定慈爱得目光朝着儿子看过去。

        

有位老师说,在人本—存在的心理学视角里,我们对自己的定义不仅取决于过去和现在,还受未来的影响。我想,父亲这一角色的定义也是如此吧,我们现在怎么去做一个父亲,除了受到自己父亲的影响之外,也会受“将来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这一想法的影响。

        

如今,我们受教于自己父亲的那一套父亲角色标签不再适用,年轻一代的父亲更多的心声是再也不要像自己的父亲那样沉默,只为让自己的孩子不再体验自己当年面对父亲沉默时体验到的疏离、冷漠、恐惧、愤怒、无能、内疚等。

我想,当我们不再以沉默的方式,来回避身为父亲带来的心理冲突,和内心真实的感受,直面自己内心的柔软和脆弱,真诚表达对孩子的情感,不仅刚强也足够温暖的时候,父亲才会更加真实和强大。

        

柔情孕育生命,刚强守卫家园,愿我,愿所有新时代的父亲们刚柔并济、温暖坚韧。

文:吴辉
责任编辑:殷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