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除土壤障碍因素,实现耕地质量等级提升

 昵称37581541 2020-07-05
       生态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在土地全域综合整治中,一方面实现了耕地面积的增加,大面积的盐碱地,废弃地,未利用地等非耕地类型的土地,得到了根本性的土壤修复,土地的利用等级由整理修复前的15级及以下提升至10~11级或者以上的等级,有效的增加了高质量的耕地面积;另一方面实现了原有耕地的质量的提升,大面积耕地的水、土壤障碍因素得到消除,土地利用等级由修复前的12~13级等提升至10级以及以上等级。土地利用等级的提升,意味着土壤各项理化指标的根本性转变,由原来贫瘠的、生态环境脆弱的、障碍因素明显的、灌排不配套、产能不稳定的较低利用水平,向土壤肥沃的、理化障碍因素消失的、灌排配套的、产能稳定的生态系统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转变的过程。
土地生态修复技术,以土壤的基础理化性质为基本的改造对象,通过对土壤酸碱性,土壤团粒结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养分,土壤质地以及剖面构型,土壤微生物生态等多项指标的针对性质量提升,从而获得高质量等级的土壤环境。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套浩太乡盐碱地向新增耕地的转变
此土地位于前郭县套浩太乡沙家围子村,在土地生态修复之前,本区域土地起伏大,灌排缺失,土壤本底为盐碱土壤,土壤pH10~10.5,盐渍化程度为中重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0g/kg,土壤贫瘠,障碍因素明显。2016年,通过土壤生态修复的实施,彻底改变了此地块低劣的土壤质量与脆弱的生态环境,实现了高质量耕地的创建。


1:生态修复前,此区域土地为典型的苏打盐碱土壤,受到盐碱,风沙等的侵袭,“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生态环境恶劣。




2: 生态修复后,形成产能稳定的新增水田,水稻公顷产量稳产在7500kg~9000kg,土壤pH降低至8.5以下,土壤盐分含量降低至轻度及以下。经测算,土地利用等级由整理改良前的14~15级提升至9~10级,不仅耕地产能得到保障,周边生态环境持续恢复。
案例二:吉林省大安市联合乡盐碱土地质量等级的提升
此土地位于大安市联合乡大安灌区内,通过灌区工程建设,盐碱土地得到了初步整理整治,形成了土地利用等级在13~14级别的产能不稳定水田。从2016年通过进一步的土壤生态修复工作的实施,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改变,当年的水稻产量达到了7500kg/公顷,土地利用等级提升至10级,有效的提升了土地利用等级,保障了粮食产能。


3:修复前大安联合乡地貌为典型的盐碱土壤分布区,虽然经过了土地整理整治,耕层盐碱土壤性质依然未改变,土壤pH普遍在10.5以上,属于重度盐碱地,碱斑面积大,成片存在。




4:土壤生态修复后的水田景象 经过对土壤各项指标的针对性修复,土壤pH降低至8.9以下,土壤盐渍化程度降低至轻度及以下,土壤得以顺利陪肥,水稻的产量稳定达到7500kg/公顷以上,土地利用等级由整理改良前的13~14级提升至10级水平。
目前,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分布着面积广泛的盐碱土地,随着一系列引水工程的实施,大面积的盐碱地的灌排状况得到了改善,具备了耕地形成的基本条件,通过全域生态整治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盐碱地,中低产田等的土壤品质得到提升,粮食产能得到提升与保障。
案例三:内蒙古通辽市花吐古拉盐碱荒漠化土地生态修复
项目地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花吐古拉镇。干旱少雨,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是该区域土壤质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在土壤的生态修复过程中,采用粮草结合的方式,通过先行牧草恢复,再进行粮食作物种植的方式,有效实现了土壤生态修复,降低了水资源负荷,提升了修复效果。


5:内蒙古通辽市花吐古拉镇盐碱地区修复前,土壤盐碱化、沙化、干旱障碍,土壤pH平均在9.7~10.5,土地干硬板结,植被覆盖率低于30%,土地利用等级极低。



6:土壤生态修复后,燕麦、苜蓿等牧草生长旺盛,次年种植玉米生产正常,产量达到8000kg/公顷,土地利用等级由整理改良前的14~15级提升到11~12级旱田标准。
 案例四: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盐碱地甜菜~玉米生态修复
林西县盐碱地位于西拉木伦河南岸,土壤盐碱化严重,土壤pH9.5~10,土地产量低下,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通过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土地采用甜菜-玉米轮作的修复种植模式。



7:赤峰市 林西县种植前的土地调查,土壤贫瘠,盐碱障碍突出。经土壤修复后,种植甜菜,当年喜获丰收,甜菜亩产达当地正常水平。


8: 土壤修复后连续多年种植甜菜,甜菜的生长正常,移栽甜菜亩产达到5吨以上,与当地正常土壤产量持平。


9:土壤生态修复后第5年玉米的生长状况,玉米产量达到9000公斤以上,土地利用等级由14~15级提高到11~12级水平。
 案例五:山东省乐陵市盐碱化土壤质量等级提升
山东省乐陵市分布面积广泛的盐碱地,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高,采用“上粮下渔”的利用模式,对土壤进行生态修复,取得良好的效果。
山东乐陵县改良处理高粱产量358.1公斤/亩,约为传统改良处理产量的3倍。


10: 山东省乐陵市铁营镇盐碱地台田
 


11:通过土壤生态修复,台田上高粱生长茂盛,产量达到正常土壤水平,土地利用等级由整理改良前的13级提高到10级以上水平。
结论:在新增耕地建设以及耕地质量提升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土壤障碍因素的分析,各地土壤性质相去甚远,宜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全面了解土地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现状,针对每个障碍因素,切实实施对应措施,提升土壤质量,为耕地产能提升保驾护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