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省泰安市:揭开岱庙经幢神秘面纱

 文殊院士 2020-07-05

岱庙经幢经考证为隋文帝时仁寿舍利塔。

在泰山岱庙大殿西南、朱元璋“东岳去封号碑”正南方的长方形碑台上,有一石经幢。据解说词称:“创制年代约为唐,由须弥座、幢身、宝顶三部分组成。幢身原刻经文,因年久风化,现已湮灭。”须弥座高2.4米,分三层,最底部直径2.42米,中部束腰部分高67厘米,上部刻西蕃莲纹,幢身为八角石柱,高2.18米,顶刹部分约1.3米,经幢通高5.88米。

岱庙经幢为泰山重要文物

此经幢何时、为何立于岱庙,皆不得其详,据清乾隆年间《泰山道里记》记载:“国朝康熙间施天裔修庙碑一,告祭碑一,又有石幢一,制最古,通盖趺高可二丈,八面剥蚀无字,俗以无字碑呼之。”除此之外,再无此经幢的任何信息。

济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佛塔研究专家王晶先生考证后认为:八角石柱上并无刻经遗迹,从形制来看此物并非经幢,应属于墓塔。岱庙是祭祀东岳泰山的道教宫观,怎么会有佛教墓塔呢?经市博物馆文博副研究员温兆金考证:与该墓塔处于同一碑台的“大宋天贶殿碑铭”原为泰安天书观宋真宗泰山封禅的遗物,该碑刻阴面为礼部左侍郎、翰林学士薛瑄撰《重修东岳泰山之神庙碑》,该碑立于天顺五年(1461)年。由此可见,该墓塔也应为同时期移入岱庙保护的泰山重要文物。

隋唐时期泰山墓塔形制

温兆金告诉记者,济南市泰山之阴柳埠镇神通寺东侧有一闻名世界的隋代四门塔,这座塔对弄清岱庙经幢的来历有很大的作用。该塔平面呈正方形,每面宽7.38米,四面各开一道小拱门。塔高15.04米,单层,全部用青石砌成。塔内有石砌粗大的中心柱,柱四面各安置石雕佛像一尊,内部形式同中心柱型石窟极为类似。塔的顶部为五层石砌叠涩出檐,上收成截头方锥形。顶上立刹,为方形须弥座,四角饰以山花蕉叶,正中立刹,拔起相轮。

关于四门塔的建筑年代有创建于“武定二年(544年)”、“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大业七年(611年)”等几种说法。温兆金表示,塔内中心柱或中心柱型石窟创建于“武定二年(544年)”,杨显叔“仰为亡考忌十四日敬造石像四驱,令亡考生常值佛”,这是佛教信徒顺理成章的佛事活动,比较好理解。“《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庆舍利感应表》记载:仁寿二年(602年)正月二十三日。复分布五十三州建立灵塔一如前式。期用四月八日午时。合国化内同下舍利封入石函。从正月二十三日至四月八日,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四门塔这样的大型建筑而且工艺如此复杂,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只有一种可能:神通寺仁寿二年(602年)置塔,是借助武定二年(544年)创建的塔内中心柱或中心柱型石窟完成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四门塔石拱板上“大业七年造”就不难理解了,武定二年(544年)创建四门塔内中心柱或中心柱型石窟,仁寿二年(602年)“四月八日午时”,四门塔内中心柱或中心柱型石窟内放入神尼舍利石函,遂改为神尼舍利塔,九年后为保护神尼舍利塔,“大业七年(611年)”创建神尼舍利塔外的石头房子即今天的四门塔,同灵岩寺慧崇塔一样,属墓塔形制。

岱庙墓塔实为隋文帝仁寿舍利塔

若以灵岩寺唐天宝慧崇塔和济南四门塔为参照系,岱庙墓塔的形制不属于墓塔,应属于舍利塔的范畴。

温兆金认为,从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来看,泰山地区最早的舍利塔为泰山岱岳寺隋文帝杨坚仁寿元年间(601年)泰山岱岳寺“仁寿置塔”。据唐总章元年(668年)道世所著《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引隋王邵撰《舍利感应记》记载:“隋室受命乃兴复之皇帝每以神尼为言云(隋文帝杨坚自小生养在今陕西省大荔县般若寺,被神尼智仙养大,这使他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兴由佛。故于天下舍利塔内。各作神尼之像焉。皇帝皇后于京师法界尼寺。造连基浮图(佛塔)以报旧愿。其下安置舍利。皇帝以仁寿元年(601年)六月十三日。御仁寿宫之仁寿殿。本降生之日(隋文帝生日)也。岁岁于此日深心永念修营福善。追报父母之恩。故延诸大德沙门与论至道。将于海内诸州选高爽清静三十处。各起舍利塔。三十州同克十月十五日正午。入于铜函石函。一时起塔。诸沙门等各以舍利奉送诸州。泰州(今泰安市)岱岳寺立塔。夜振鼓声。(泰山岱庙)三重门自开。有骑从庙出迎。光瑞非一。”

又据唐释道宣撰《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八》记载:“释慧重。姓郭。雍州人。仁寿置塔。敕召送舍利于泰山之岱岳寺。初至放光。乃至入塔相续流照。岳上(泰山上)白气三道下流。至于基所(舍利塔)。岳神庙(泰山岱庙)门无故自开。如是者三。识者以为神灵归敬故也。”由此可见,泰山岱岳寺应位于泰山脚下与岱庙之间的某处。

温兆金认为,从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今泰山老君堂在两汉之际至北齐禁道为泰山王母庐,北齐禁道后改称泰山岱岳寺,唐显庆六年(661年)之后又改称岱岳观,周圣历元年(698年)岱岳观“敬造等身老君(老子像”,明清之际俗称泰山老君堂,一直延续至今,泰山老君堂的前身即泰山岱岳寺。

关于泰山岱岳寺“仁寿置塔”,《法苑珠林卷第十九感缘(略引十验)》还记载:“晋沙门梁法相。河东人也。常独山居精苦为业。鸟兽集其左右。驯若家兽。太山祠(祭祀)大石函(当为岱岳寺舍利塔)以盛财宝。相(梁法相)时山行宿于其庙(当为岱岳寺)。见一人玄衣武冠令相函。言终不见。其函石盖重过千钧。相试提之飘然而开。于是取其财宝以施贫民。后渡江南住越城寺。”

据仁寿二年(602年)“四月八日午时”,济南四门塔内中心柱或中心柱型石窟内放入神尼舍利石函,遂改为神尼舍利塔推断,岱岳寺仁寿舍利塔也应为有一定空间可存放“神尼舍利”的大石塔,由于佛教徒弘法的需要,“晋沙门”其时代并不一定是实指。上文“太山祠大石函”当为泰山岱岳寺仁寿舍利塔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岱岳寺仁寿舍利塔的最后去处,由于史料中未有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今泰安周边地区唯有泰山岱岳寺“仁寿置塔”一处;再从岱庙墓塔(舍利塔)的建筑体量和雕刻艺术来看,非皇家遗物莫属。由此可见,岱庙墓塔(舍利塔)应当是泰山岱岳寺“仁寿置塔”,距今1417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