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明朝皇帝普遍短命?原因跟朱元璋政策有关,现代人:深有体会

 信息宝库 2020-07-05

导读:中国历史悠久,曾诞生过许多强盛的王朝。这些王朝的统治者都盼望着长治久安,江山万年,不过这始终是帝王们美好的愿望。 纵观世界历史,没有哪个封建王朝可以永远统治下去,朝代的更迭谁也无法改变,还有些帝王曾幻想长生不老,不过后来的结果却是反其道而行之,非但未能得偿所愿,却落了个短命皇帝的名头,而明朝的皇帝们在短命这个魔咒中是出了名的。

明朝是一个由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传十六代帝王,一共统治中国276年,与清朝相比多了九年,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较为兴盛的王朝,统治时间也较长,不过这个明王朝的皇帝普遍都比较短命,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71岁,永乐皇帝朱棣65岁,嘉靖皇帝60岁,明神宗58岁以外,其他十几位皇帝活过50的都很少,甚至其中九个不到40就亡故。

为何明朝皇帝普遍短命?原因跟朱元璋政策有关,现代人:深有体会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强盛的王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就从未向外来的势力屈服过,秉承的原则一向是不服就开战,明朝本就兵强马壮,而皇帝们又有如此强悍的作风,周边的小国都深深的忌惮,一向是对明俯首称臣,年年朝贡。

古代帝王是权力的核心掌控者,自诩为天子,掌握天下生杀大权。如果按照现在的法律来讲:没有人可以决定他人的生死性命,是善是恶自有法律来裁决。不过这一点在古代是大部分人所不认同的,他们普遍认同的观点就是,皇帝说的话就是圣旨,遵从圣谕是为忠,不遵者视为叛贼逆党。

为何明朝皇帝普遍短命?原因跟朱元璋政策有关,现代人:深有体会

自古以来都有那句话叫做:“伴君如伴虎”。大臣们在皇帝身边都是谨言慎行,生怕说话或行为上出现纰漏被皇帝抓住小辫子,就难以翻身,从此堕入深渊。大臣们尚且如此,平民更没有什么话语权可言:如果做出巨大的功劳,有幸得到皇帝召见,还得称自己是“草民”。

古代帝王权力如此巨大,如遇明君还好,如果遇上暴君那就是人间的劫难,帝王一句话就能令一个家族灰飞烟灭,多么恐怖的能量。不过人人都有私人,虽贵为帝王也是有私心的,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哪里还肯轻易放手,有帝王想长生不老就是如此。

为何明朝皇帝普遍短命?原因跟朱元璋政策有关,现代人:深有体会

不过自古皇宫里都是明争暗斗,皇帝为了能更好的将自己的王国传承下去,所以子嗣众多。没有能力的皇帝登上去后必然有人不服,很快会被推翻,被推翻的皇帝常常会被自己的手足兄弟处死,这就是规则,即便能力足够也要处处提防明枪暗箭,毕竟从登上皇位那天起就处在了风口浪尖,一个不小心,就会没了性命,皇宫向来守卫森严,皇帝们很难遭到正面刺杀,一般来说都是死于自己纵欲过度,或者被小人投毒谋杀,这在古代非常常见。

为何明朝皇帝普遍短命?原因跟朱元璋政策有关,现代人:深有体会

而明朝皇帝们短命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上面那些,而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一个政策。朱元璋作为明朝第一任皇帝,为了使自己江山稳固,他对政务尤为上心,据说他从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批改奏章,凡是呈上来的奏章他都会一一过目,这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朱元璋平民出身所以非常体察民情,他在位时吏治非常严明,几乎没有贪官,出于对朱元璋的威严,下面的人也都不敢兴风作浪。

为何明朝皇帝普遍短命?原因跟朱元璋政策有关,现代人:深有体会

朱元璋身体硬朗,从年轻时就开始南征北战,每天一大早起来批阅奏章可以顶得住,不过他那些后辈们从小可都是娇生惯养的,让他们每天那么早起来批阅那么几百份奏章,难免会出现“过劳”的情况,不过这么优良的传统他们又不得不遵从。

现代人对“过劳死”这点可是深有体会,经常会看到新闻上播出某个年轻人因过度工作,过度劳累导致猝死,本是最好年华却早早离去,确实非常可惜。还有就是现在人的身体素质确实有待加强,有时候感觉很多年轻人的体质还不如那些在公园打太极的老年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