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写的一首叙事诗,富含哲理,最后一句警醒无数女人

 品茗堂 2020-07-05
在电视剧《如懿传》中,周迅饰演的如懿和皇帝有一句定情诗: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有了断肠的相思,可谓一见钟情。
可是,你知道吗?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讲述的是一个女子与男子私奔后被弃的悲剧。


白居易用此诗来劝诫女子,勿要轻易与人私奔,其中的怜惜之情,令人动容。
《井底引银瓶》
序:止淫奔也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诗的小序“止淫奔也”,就知道白居易写这首诗是为了劝止那些准备私奔的女子。淫奔:指男女私奔。
在封建社会,私奔是一种大胆的自由恋爱的行为,却为世俗、舆论不容。
白居易以一个女子的角度,写自己与心上人私奔后,不为婆家和母家所容,被抛弃后,无家可归的悲剧结局,以此告诫世间女子:不要那么轻易的许身与人,与人私奔呀!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人以女子之口叙述他们相识、私奔以及产生矛盾的整个过程,情节完整生动,极具戏剧性。诗人着重交代矛盾的原因,细致描写女子被弃后的心理, 突出故事的悲剧性与抒情性。
此诗用倒叙的手法,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三句是第一部分,女子以银瓶和玉簪作比,瓶沉簪折喻意女子与心上人感情断绝,就要分离。
第二部分叙述了女子与男子相遇的过程。

女子本是良家子,有娇美的容颜,清白家庭,只因为与男子相遇,就陷入相思,两人以松柏为誓,女子感动之下,不惜私奔随男子而去。


第三部分写女子来到爱人家里时,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到了男子家五六年,长辈时常对女子说:明媒正娶才是正妻,你私奔而来,只能做妾,连家族里的祭祀都不能参加。女子知道,这个家里是不能长久住下去的。
可是她能去哪里呢?女子说:我不是没有家,只是因为与你私奔,羞愧回到家乡。因为与你的一日恩情,而造成了我一生的悲剧。

《礼记》:“奔者为妾,父母国人皆贱之”。女子私奔,就意味着与父母亲人背离,是为整个社会不耻的事情。
第四部分写女子的感慨和对他人的劝诫。
最后,女子凄惶地说:以我的经历告诉那些小人家的痴情女儿们,这世间,多是痴情女子负心汉,千万不要轻易对他人许诺终身。
看似劝戒,实为叹息,诗人对诗中主人公的同情远远超过了他的劝戒。诗歌的基调因之也变得深沉且凝重。
诗中的女子是纯洁可爱的,是勇敢的,可是,在“奔者为妾”的封建时代,如果她遇不到一个对她始终如一的人,她的一生就是个悲剧。


“奔者为妾”这种说法沿续千年,一直到今日,还依然在说起婚姻的时候提及,告诫女子婚嫁要慎重。

封建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也早已普及,可是,女子轻易许心遭遇到负心人的事,却并不少见。

小编想说,爱的时候,大胆爱;不爱的时候,转身离开。现在早已不是那个严酷的封建时代,我们可以活得潇洒自由。

可是,当别人不爱时,别一头扎进爱情里,不出来了,伤人伤己,可就太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