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读书,才会通透?

 yh18 2020-07-05

01

读100本平常的书,不如读一本经典。

一年读了100本书、1000本书,不如老老实实读一本经典。

市面上的畅销书太多了,我们总怕错过,错过一些发财的机会,错过一些认知升级的机会,错过一些独门秘籍,所以就忍不住买了一堆,读的时候感觉非常过瘾,觉得非常有道理,但是读过之后,一段时间之后,自己还是那个自己,自己并没有因这些书而改变,这些书只是帮我们增加了一些信息量,或者说缓解了我们的一些焦虑而已。

读经典的好处,就是一旦你读进去了,经典的智慧就好像会慢慢“长”在你的身上,在潜移默化当中滋润着你。

就像一条河一样,读经典就好像在加固河床,而读普通的书最多只是增加了一些泥沙,这些泥沙不经意就会被河水冲走,而河床始终会在那里,成为你的坚强的基础。

读经典会帮助你“开智”,真正打开你的心智,让你变得有智慧,如果你读了很多书,读了很多年的书,回过头去看,还是觉得生活很迷茫,生命很无助,那肯定是因为你读的书当中没有几本经典。

经典就像压舱石,会让你变得非常稳,非常定。

读经典就是在练内功,如果没有内功,常年迷恋于招式,学到的也只能是花拳绣腿。

经典书籍的思维密度跟普通的书是不一样的。

思维密度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讲就是思维的含金量,比如一本《老子》,跟一个公众上作者随意日更的一篇文章,其思维密度肯定是不同的,两个作者的境界、在作品里所传达的知识量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要把时间花在那些思维密度大的东西上,只有这样日积月累,我们才会变得不一样。

徐沪生曾经发表过一次演讲,估计你也听过,他说,没读过上百本经典,谈什么独立思考?

他提到,

苏格拉底的话是真理,奥古斯丁的话也是真理;康德说的是真理,黑格尔说的也是真理。孔子的话是真理,老子的话是真理,耶稣的话是真理;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福楼拜……都是大师中的大师。那些伟大的著作,只要认认真真读上一本,就会立即发现,那种轻浮的人生哲学,是多么愚蠢。但是,你就会在长达四五年的时间里,与这些东西彻底隔绝,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

但我们为什么不怎么读经典呢?

因为经典要么时间久远,语言跟当下的不怎么相同,要么行文晦涩,不是那么好啃,于是乎“心有戚戚”。

经典的东西,不是一读就懂,所以往往不知所云,读起来成就感、快感不够,慢慢也就被我们放下了。

经典的东西,有时甚至需要你读上很多遍,才会有一点体会,现代人普通焦躁不安,哪有那么多心思花在上面,还不如读几个致富秘技来得痛快。

曾国藩说,读书能改变人的性情,甚至能改变人的骨相。

读经典,才有可能改变人的性情和骨相,一般的书,远远达不到这个效果。

02

雾满拦江先生曾经提到过一套系统的读经典书的方法,以前我也分享过,这套方法包括四个部分,也可以视作四个阶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理为文用、文为理用。每一个阶段基本上要用时一年,总共用时四年,方可大功修成。

1、第一年:古为今用

第一个动作,在《论语》、《老子》、《庄子》等国学经典当中选一本,最好薄一点,最好是《老子》,5284个字,把它背下来。

在雾满拦江的朋友当中,诸如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守彬、文德先生鬼脚七,都能将《老子》倒背如流,他们都从这本书中吸取了智慧。

雾满拦江认为《老子》内含的是人类顶级智慧,一定要背下来,只有背下来它才属于你,才能了然于心、运用自如。

背完之后,第二个动作,就是读一本《老子》的解读版,推荐南怀瑾的《老子他说》,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三个动作,找一本你一直想读的外国名人传记,如《林肯传》、《俾斯麦传》、《乔布斯传》等,拿老子的智慧往这些人身上套,看是否灵光。你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人性,感受到未曾有过的顿悟之感。

做了以上三个动作,就等于在自己的脑子里安装上了一套操作系统,再有新思想输入,就会立即体现出价值。

2、第二年:洋为中用

读一本或几本古希腊的典籍,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霍布斯《利维坦》等都可以,把书中的思想纲要记下来,往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放一下,看看是否靠谱。

3、第三年:理为文用

把数理理论,往人生上比划比划。

万维钢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只有科学理性思维才能洞穿我们常见的“常识思维”背后的谬误,现代社会其实更需要“反常识思维”。

而理工科思维的源头其实就是“取舍思维”(tradeoff),取舍思维要求我们知道每一个事物的利弊,要求量化输入和预计输出,这其实就是在锻炼我们的思考能力,而思考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水平,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境界的不同。

4、第四年:文为理用

有了前面三个阶段,这个阶段就走向了洞穿文理、融会贯通的地步。

以上四个阶段,只要完成了第一个阶段,人生际遇就会完全不同了。当古圣哲的智慧慢慢渗透到我们的大脑里,我们就能够固守出新,应时而变,变得简单、明快、愉悦而睿智。

因此,从雾满拦江的读书四阶段论里面,我们知道了读书也是要讲究方法和格局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大概就在于这些地方吧。

剩下来的,就是刻意练习了。

与其到处瞎读书,不如读一本经典。其中的妙用,读了才能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