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老金年年上涨,很多农民还是不愿提前缴纳养老保险的原因在哪里?很现实

 昵称40522588 2020-07-05

以前在农村,老人不管多大年龄都是没有养老金的,看到城里的老人退休之后都能拿到养老金来养老,农民朋友们就只有羡慕的份。毕竟谁都想到了晚年的时候,不出一点力就能够拥有一份不错的收入来维持基本的生活。

多亏国家政策好,2011年10月15日国家出台了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从那以后,辛辛苦苦大半辈子的农民也可以领取养老金了,也算是圆了他们的梦了。养老是家事也是国家大事,为了进一步保障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这些年国家几乎每年都在调整养老金政策。

今年也不例外,国家已经明确今年的养老金发放标准将会继续上调,并成功实现16连涨。那既然养老金年年上涨,现在农民也有机会享受了,为啥很多农民还是不愿意提前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呢?

首先,农民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太深。自古以来,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有孩子,以后老了儿女自会养活他们,养老金交和不交区别不大。殊不知,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负担很重,除了养儿还要防老、还是房奴。如果老人有了养老金,做子女的压力也会相对小一点。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其次,农民对养老金制度了解不够。农村养老保险的最低缴纳年限是15年,意思就是说只要缴纳满15年,等到了60岁以后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了。而农村人也是普遍存在这样的意识,只有交够15年就行。其实,如果缴纳人交够15年之后继续缴纳的话也是可以的,缴费年限越长,到了60岁之后能够领取的养老金就会越多。

再次,农民的收入来源有限。一年到头,农民不是在家种地,就是出外务工。在家种地的农民就算是一年两季都丰收,除掉农资费用,人力物力,所剩无几。即便是在城里工作,也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随时都会被辞退。一旦没有了工作就没有了收入来源。如果把生活费和养老费一比较,生活就是首选了。

最后,农民对养老金待遇不满意,缴纳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每年也在不停上调,但是上涨的幅度十分有限。就拿笔者所在的省市为例,从政策刚开始实施的时候55元,然后到75元,再涨到2019年时的105元,这一百多元对于现在的消费水平算个啥?

特别是今年的两会之后,农民要求上涨养老金的呼声愈来愈烈,不说和城里的退休老人比,一个月能有500元的养老金的话,很多农村老人都已经很知足了。毕竟农村老人没有退休之说的,只要自己还能干得动,就会一直干下去,除非自己哪天真的动不了了才作罢。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人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老人也不例外,很多大龄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变成了农村人的老生常谈。毕竟城市老人老了有一笔可观的退休金,不依靠儿女也可以维持生活。而针对农村养老难的问题,国家也相继实行了不少的惠民政策,使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不管政策如何变化,在许许多多老农们的心里仍然希望国家能够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让老农们晚年都过上安逸的生活、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