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血压中医辨证

 梅香斋21 2020-07-05

多数中老年人认为人老了易患高血压,实际上低血压在中老年人中同样多见,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相关资料表明:部分中老年人患低血压更容易发生缺血性中风。国外的研究显示在中老年人中,低血压人群和正常人群相比死亡率增高。可见,低血压是不容忽视的。

中医认为,低血压主要是心脾阳虚,阳气不足,血行乏力引起的。因此,主要治疗方法是温补通阳,辅之以补脾健运。中老年人低血压常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体位性低血压。引起中老年人低血压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病后身体虚弱、心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卧床引起营养不良以及平素体质瘦弱、家族遗传等。

低血压中医辨证分型

中气下陷

表现:为头晕目眩,遇动遇劳则甚,甚则仆倒,神疲气短,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宜补脾益气升提。

气阴两虚

表现:头晕目眩,遇动遇劳则甚,甚则仆倒,精神萎靡,口干咽燥,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纳差,舌红少苔,脉细弱。宜补气养血,滋阴润燥。

肾阴不足

      表现: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心悸健忘,五心烦热,眠差盗汗,舌红苔少,脉细弦。宜益肾补阴。

心肾阳虚

表现:眩晕,心悸或心胸憋闷,自汗,神倦嗜卧,腰背酸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便溏,或有阳痿遗精,舌淡或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或沉迟。宜温补心肾。

湿困中焦

      表现:头目不清,胸闷纳呆,食欲不振,口干口黏,大便不畅或伴有恶臭,舌淡红,苔厚腻或黄,脉濡缓。宜温化水湿,和胃畅中。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无症状性低血压,可以通过饮食疗法和体育锻炼得以调养。若血压长期低于正常值,并伴有倦怠、头晕、心悸、心前区重压感等症状,则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