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讲“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什么是器?老祖宗智慧高深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7-05

随着白话文开始成为通用文体之后,知道文言文的人就越来越少。虽然现在高中课本中,融入了很多文言文名篇,但是毕业之后根本就用不上,所以很多人早已经将文言文抛于脑后了。了解“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这句极具真理的俗语含义非常深刻,说的是古代君子会将利器藏在身上,什么是“器”?“器”可以引申为卓尔不凡的能力或优势,然后等待时机顺势而为。

也就是说,君子需要具备足以实现理想的能力,然后不急不躁,静待最佳时机一举成功。

据《易经·系辞传》中云: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曰,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这段话是孔子针对《周易·解卦》中,“六爻辞”所作的阐述。“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就是其中比较经典的论点之一。前半句“藏器于身”很好理解,“器”并不是利器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技能或思想。

实际上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古代社会中的君子,一定要有一技之长,否则就会成为碌碌无为的庸人。

“君子藏器于身”中的一个“藏”字,其实就说出了要学会忍耐,千万不要到处炫耀自己的才能,只有藏的住才能一举成名。

相反如果藏不住,那么就会变得十分浅薄,民间俗语有“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的说法,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会到处炫耀所谓的才能。

关于“藏器于身”最好的解释,其实就是慢慢积累才华,但并不是天下有才能的人,都可以得到施展。

“待时而动”可以译为 等待时机然后行动,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藏器于身”,但是要想学会“待时而动”却很困难。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在关键时刻都能把握住机会,即使自己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但是却失去了非常重要的机会,那么最终也只能落得个碌碌无为。

俗语讲“听人劝吃饱饭”, 当大家都觉得有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时,但是自己对这个实际的认识不深,那么就很容易错失良机。

相反当所有人都认为时机未到时,而自己却觉得这正是一个最好的机会,但是盲目行动的结果却是一败涂地。

事实上如果大家能够静下心来想一下,就会发现无论怎么选择都会有遗憾。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每个人对时机的把握有很大差异。这就很容易导致“待时而动”陷入被动,并最终朝着不好的结果发展。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虽然说起来比较容易,但真正行动的时候却非常困难。

虽然君子给世人留下的印象非常高尚,但并不是所有的君子都懂得把握机会。毕竟有的时候很多机会就在自己的身边,但由于判断失误所以才会遗憾的错过。

如果大家能够深挖其内涵,可以发现这其实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藏器于身”,是在不断积累自己的本事,而“待时而动”才是最关键的质变。如果仅有量变,但却达不到质变,那么“藏器于身”就只是一句空话。

“待时而动”既是“藏器于身”的结果,同时也是从一条无人知晓的虫蚁,摇身一变成为真龙的必经过程。

事实上二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如果没有“藏器于身”,就算遇到了非常好的机会也没有办法把握,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没有“器“就根本谈不上”动“。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做一个,有能力的人都十分重要。毕竟只要是社会就有残酷性,如果自己本身没有本事,但是却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种想法其实就是痴人说梦。因为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面前,只有强者才能傲视群雄。

老祖宗智慧高深,“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既是古人做事的重要标准和条件,同时也是对世人的一种劝诫。

拥有真本事的人或“藏器于身“,才可以明白”待时而动”的重要性。否则一旦成为了碌碌无为的人,根本没有“待时而动”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