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腌制成分对温度诱导的血红蛋白变性的影响及其与熟鸡胸肉红斑形成的关系

 朱主任4188 2020-07-05

常见于煮熟鸡胸肉中的红血斑(red blood spot,RBS)常被认为是未煮熟产品的标志,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泰国苏拉纳里理工大学食品技术学院的Jantaranikorn等采用鸡胸肉和分离的鸡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模型,研究与腌制中使用的常见成分有关的RBS成因。同时,分析氯化钠(NaCl)、三聚磷酸钠(sodiumtripolyphosphate,STPP)和葡萄糖对Hb热变性的影响,以及熟腌制鸡胸肉中RBS形成的程度。

结构表明:真空滚揉65 min后再于4 ℃下贮存20 h,STPP和葡萄糖仍未被吸收至鸡胸肉中心。但是,贮存12 h后,Na 被吸收。在添加1.5mol/L NaCl情况下,分离的鸡Hb的变性温度(Td)降低至65.8 ℃,而对照组的Td为69.4 ℃。添加pH 9的STPP时Hb的Td降低至61.4 ℃。STPP导致的碱性pH值环境使Hb结构不稳定。当中心温度为50 ℃和70 ℃、加热1 min时,RBS的发生率为100%。但中心温度为85 ℃时,RBS可完全消除。

由于鸡胸肉对腌制过程中使用的成分吸收有限,因此腌制成分对RBS的形成影响极小。而煮制温度会直接影响Hb的变性,因此是控制RBS的主要因素。

文章《Effect of marinating ingredients ontemperature‐induced denaturation of hemoglobin and its relation to red blood spot formation in cooked chicken breast》发表于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20年7月2日
文章链接:
https:///10.1111/1750-3841.15308

翻译:李婉君

责编:刘莉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在成功召开“2019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宁波)”的基础上,将与青海大学农牧学院2020年10月22-23日西宁共同举办“2020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将就肉、水产、禽蛋、乳制品等动物源食品科学基础研究、现代化加工技术,贮藏、保鲜及运输,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营养及风味成分分析,副产物综合利用,法律、法规及发展政策等方面的重大理论研究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和借鉴国外经验,为广大食品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提供新的思路,指明发展方向。

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出席本次国际研讨会,共聚人脉、共享资源、共谋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