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明志烙画欣赏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0-07-05
张明志烙画欣赏

张明志肖像速写

2019年9月5日

徐之腾写于重庆南岸国际社区

张明志,男,1951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代表性传承人。

孩童时期属于那种喜欢自觉涂鸦,临摹连环画的一类人。中学时代参加美术组,开始接触素描。1969年3月随校到重庆合川区龙凤公社插队知青。常有时间写生作画。1971年12月调到重庆北碚商业部门工作,期间多年从事美工宣传工作。1981年考人北碚职工大学美术专业,打下较好的美术基础。

1986年进入装饰行业做室内设计至1993年。同年辞职专门从事研究重庆本土文化和创作。并用五年时间收集,写生,拍摄重庆大街小巷,农村山林,风景名胜,城墙阁楼等素材,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之后以烙画,剪纸,民俗漫画为表现手段。期间被重庆三峡博物馆收藏的剪纸作品有:《古镇磁器口》,《重庆湖广会馆》,《山城棒棒军》。被黑龙江剪纸博物馆收藏的有:《三峡纤夫》,《高峡出平湖》。近十多年主要以烙画创作,教学为主。2015年出版《老重庆民俗漫画》画册。2018年出版《中国现代烙画》教材画册。2014年先后发表论文《烙画—一个崛起的新画种》,《烙花儿为啥这样红》,《烙画创作感悟》在全国烙画界影响很大。2015年组织重庆烙画爱好者作品,在重庆各区县举办巡展。

张明志烙画欣赏

张明志创作中

2019年9月5日

徐之腾写于重庆南岸国际社区

张明志烙画欣赏

中国基因

张明志烙画欣赏

小狗的期盼 453*585 白枫板 2011年3月

张明志烙画欣赏

森林中的羊群 760*608 白枫板 2012年3月

张明志烙画欣赏

陪都之难 86*76 中密度板 2015年4月

张明志烙画欣赏

朝天门老城墙

张明志烙画欣赏

临江门 766*560cm

烙画创作的技法与感悟

前言

中国烙画追源自商周起到目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今天,用“历史悠久”这个词来定义烙画也没有什么不妥。但这个能顶着“历史悠久”之名的画种为啥发展到现在还是属于“小众”性质呢?就其原因,这中间受历史的局限和工具的制约,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结构是其主要原因。如果减掉中国无电的历史,那么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烙画”的历史也就一百年左右。如果再减掉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中国有电初始的那段烙画仅是实用品的附属时期(如;河南南阳的筷头;广东新会的葵扇;江苏常州的梳蓖,重庆的凉椅凉板。)真正意义的“现代烙画”历史也就四十年左右。(在这里“现代烙画”的含义是指烙画不仅仅是产品的附属工艺,同时更多的时间是以“独幅画”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所以烙画在中国既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前者可以让烙画理所当然的步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后者则让我们欣喜,因为年轻,年轻就有上升的空间和希望。

张明志烙画欣赏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脚步,烙画才开始复苏。近些年来,由于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扶持,极大刺激了烙画的从业人员。但由于烙画的“民间艺术”的属性是参与人员的热情和技艺水平的局限,使其发展高度不令人满意。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个领域里从业时间长,而又积累了一些经验的人员把自己的体验介绍出来,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和探讨。为此,特把自己在烙画创作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及感悟与同行交流,不尽之处,还请补充完善。

张明志烙画欣赏

一,烙画艺术的普遍性

烙画是一门艺术,他与国画,油画,刺绣,剪纸等艺术一样,要求从业人员需具备一定的美术基本知识方能胜任。基本功学的越扎实,作品的起点就高,发展速度就快,走的也更远。

长期以来人们的思想有个习惯上的误区:认为民间艺术不用那么正规全面的基础与理论知识也可入门。岂知就是这样的意识才导致“民间艺术”和“学院派艺术”间的平行而不交叉的差距。

千百年来中国的民间艺术都是由师傅“言传身教”的方式得以传承。这种传承的效果通常取决三种因素:首先是师傅的技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师高弟子强”。其次是师傅教会给你多少,这是指的“艺德”。“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在现代社会虽很难见到饿死人的现象,但在业内的影响毕竟还是有诱惑力的。但今天烙画的现状与其它画种不同的是“因为年轻”,所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浪”推“前浪”是发展的趋势。第三种就是徒弟的悟性和韧性。这就是人们常说道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悟性好的学得快学的好一些。悟性差的就应该多些韧性,多投入时间补拙。把鲁迅先生的话现代化一下:所谓“天才”,就是把别人打麻将,忙饭局,旅游,上网,逛街,玩微信,喝茶的时间用在工作上。

这种拜师学艺的方式在今天看来还是有他的局限性。“一师一门”,既然进入了这个师门,就是这个圈的成员,有点“嫁鸡随鸡”的意思。所以才产生出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小团体,这种固步自封的小团体严重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背离。它表面看上去有点“兴兴向荣”的景象,实际上则是一个个长不大的侏儒,天生就缺乏营养。因为缺少横向纵向的交流,即使有点发展,也只是小范围的积累所致。

把烙画当成一门艺术,既是艺术,就得从最基本的功夫开始。在一些发达的国家中的艺术院校里,也有专门开设工艺(民间艺术)的课程。今天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民间艺术的发展和生存状况,并拨专款请艺术院校给工艺美术大师进修,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

这种民间艺术与学院派的碰撞交流必将产生出“新生代”的群体。另外,政府还更进一步给民间艺术家生产的产品开设市场,寻找出路。这一系列举措都将极大鼓舞和提高民间艺术的积极性和产品的质量。

二,烙画艺术的特殊性

烙画在《辞典》里的术语中应归于“独色画”的范畴。他的特殊性在于工具和作画用的材料。在烙画空前发展的今天,各种烙画工具也应运而生,这些研发出来的工具给从事烙画艺术的艺人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如:恒温的,调温的,大瓦的小瓦的尖头的平头的,笔式的等,作者可根据画幅的大小,内容的简单复杂精细程度挑选适合自己的工具。

张明志烙画欣赏

总体来讲烙画的具体操作方法分快速画法,精细画法和素描造型三种:

快速画法---题材与中国画的写意画相同,表达的是意境,忽视细节描绘。这种画法需用瓦数较大的外热式100--300瓦直把电烙铁,烙铁头要求宽大扁平,作画时做到心中有画,集中精力一气呵成。这种画法对掌握绘画技巧较高的人较为适宜。

张明志烙画欣赏

精细画法---与中国画的工笔画相似。展示作品的工艺性。精细画法一般用较小瓦数的烙铁。最好用可调温的烙画笔,便于灵活机动操作。精细画法要求的是精度,需反复多次烙制,一点一画塑造形体,耗时较长,常常需上百小时才能完成一幅作品。

张明志烙画欣赏

素描造型---素描是西洋画的基本功,因为用单色的铅笔或炭笔描绘形体,故称“素描”。它讲究的是作品的光影效果,研究的是光线作用于物体表面的黒,白,灰层次,运用透视学和解剖学塑造形体。所以用素描方法画出来的烙画形体结实丰满,看上去就像单色油画。学习素描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并在创作中经常使用。没有时间长期练习素描的人可以边学素描边画烙画。不是为素描而素描,而是理解素描的造型方法。如果你理解了,你手中的烙铁就取代了铅笔。初学者应去书店买些有关素描的绘画书看看。

张明志烙画欣赏

烙画制作的材料也是不拘一格,木,纸,竹,丝,牛皮,羊毛毡,泡沫等材料都可用来作画,一句话,凡是烫而不坏的材料都可用来作烙画,同仁们可大胆的探索。目前一般用白枫板和椴木板作烙画的较多。

烙画的色相是非常漂亮的黄褐色的基调。这与中国的水墨画有些相似。水墨画要“墨分五色”指的是把墨调成浓淡不同的层次作画。就像中国古代音乐的宫,商,角,徵,羽的五音,才可组成美妙的乐曲。烙画在具体操作时,根据电烙铁的温度,除用手来控制力度和速度外,还可用调温烙画笔烙出深浅不同的层次,就可达到“墨分五色”的多层次变化,求得画面的丰富多彩。

张明志烙画欣赏

三,烙画创作

1,烙画创作的阶段性。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和行序渐进的过程,烙画的特点是单色表现画面,这就要求我们对一幅画的黒,白,灰,点,线,面的布局做到心中有数。

A.艺术创作的最初阶段是一种模仿的行为,这从人类的早期壁画可以得知。原始人没有范本可借鉴,就模仿自然界。今天初学创作的比原始人要简单的得多,可以先把别人的画作范本临摹,这几乎是每一个搞艺术的人的必经之路,很多名家到晚年都还再此临摹“大师”的画。绘画是这样,音乐也是这样。但临摹是要动脑筋的,要给自己提问题:为啥别人要这样画,他它是怎样来表现的。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换一种方式来表现可以吗。这就叫“读画”你把它读懂了,你就有所收获。临摹是一种走进艺术的学习方法但不是目的。

张明志烙画欣赏

B.第二阶段是在临摹中学会取舍添加。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训练方法,不是说别人的画不好,而是要强化自己的构图意识。改变范本的原构图,加进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要担心把画改坏了,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这样去做。图画中有了自己的东西,慢慢的,你会觉得你也能构图了。在不知不觉中,你从画中走出来了。在临摹学习中“走出来”才是目的。不少人可以把别人的画临摹的惟妙惟肖,一旦要自己搞创作就困难了,这就是“学死了“

张明志烙画欣赏

第三阶段是以大自然为摹写对象,把你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记录或拍摄下来,运用取舍添加组合的方法重新描绘出一幅新的图画。我们很多时候在写生中为难以找到理想的场景而苦恼,以至于跑很远的路去画草原雪山,森林河流。如果不是主题需要,大可不必那麽费周折。“世间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能发现美的人。”一个画者应该具备超出常人的审美眼光,他除看到房子,人,树外,他还看到体积,色彩,线条,块面和点,这些才是他要用于画面中的基本元素。你要记住:你画的只是块面,体积,点,线,而不是房子,树和人,因为任何人都会画房子和树。大自然有时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但我们可以把它改变得完美。你看到一棵大树很美,你把它画了下来。但你觉得大树下应该有些羊,但此时大树下却没有羊,当你回转身来望去,远处恰好有一群羊,你就把他添加在你的大树下,这时你会为你的机智而暗暗得意。在作画时,我们需要更多的这种智慧。

四,烙画的构图

简单的讲,对中国人而言绘画分为中国画和西洋画两大类。国画的基本特征是使用毛笔在宣纸上作画,构图注意“留白”,不把画面画满;油画是用油画笔和油彩在布上作画,构图不“留白”,讲究画面的透视关系,油彩要铺满画布。中国早期烙画是以国画素材为基础,到了现代也有用西洋画的构图作画。所以烙画有很大的兼容性,没有中西的界限。因为烙画具备了“可中可西”的条件。

烙画的基本功可以先从国画的线条造型入手,采用中国画的构图方法。然后学习西洋画的素描基础,这点很重要,因为烙画是以单色作画,素描同样是以单色造型,不同之处就是使用的工具,材料。在一幅独色画中,黒白是主宰,灰色是灵魂。

目前烙画还处于一种探索发展的阶段,有关烙画知识的书籍和资料都难以查找,更难有“权威”的定论。

在探索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唯有创新才能壮大。这是烙画人的路。

张明志 2015.8

张明志烙画欣赏
张明志烙画欣赏

张明志赠送徐之腾烙画画册

张明志烙画欣赏

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烙花儿---我们中国古代人就是用这样朴素而亲切的语调称呼现代的烙画的。犹如称中国剪纸“窗花儿”一样。直到现代,这种称呼还在不少的地方流行着。

花儿自古便受人喜爱是因为人们的爱美之心是共同的,即使人类的人性是那样的千差万别。古人用“花儿”这样美好的词汇来称呼某一种艺术形式表达出他们对这种艺术的认可和喜爱。正因为如此,咱中国的“烙花儿”才得以从远古走到今天。

张明志烙画欣赏

烙画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的发明和创造,是我们祖先的艺术细胞在民间的一种绽放。人类在对艺术的追求过程中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这从早期的人类遗迹中已得到证实:在原始人时期就会用兽骨羽毛来装饰自己,也创造了用岩石色浆来记录他们的狩猎生活......今天我们真的相信,上天在创造人的时候一定植入了艺术的基因,才会使人类欣赏艺术,创造艺术,才会让世界缤纷多彩。难以想象没有艺术的人类社会是什么样子。

张明志烙画欣赏

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的产生都是与人们的需要而紧密联系着。烙画也不例外。古代的艺人在那种简陋的工具材料下还能把烙画这种技艺传承下来,可见当时人们对烙花儿的喜爱程度。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从事烙花的艺人很少,故而其产品尤其珍贵。今天不论从烙画的工具或材料上看都与古代有着天壤之别,这极大的提高了艺人们的创作热情,从这种热情中产生出来的不胜枚举的工艺品又极大的吸引着人们的视线,于是,一个红红火火的烙画行业在这30年中迅速在神舟大地上蔓延直至世界的其它地方。

张明志烙画欣赏

一,烙画工具和材料的革命及物质生活的提高催生文化精神产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精神产品的要求也相应增强。文化艺术迎来大发展的机遇,在艺术的百花园中,烙画这朵不知名的小花,在全国各地的爱好者和实践者的探索创新中渐渐崭露头角,从艺者如滚雪球般的不断壮大,其产品(作品)蜚声海外。

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画种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其规模和数量达到如此宏大的规模,这种现象值得研究探讨。

张明志烙画欣赏

首先,从烙画本身来讲是一种古老的,稀有的少有人熟知的民间技艺的延伸,从商周时直至20世纪八十年代的两千多年,虽然“烙花儿”在当时加工难度很大(用木炭作燃料,金属丝作工具;也有资料和图记载用油灯发热,用铁针作工具---故名:火针画)但烙画一直保持着微弱血脉不曾停止过。原始的工具材料制约了烙画的发展,她只能作为”花儿”来点缀和美化一些实用品。这种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身份一直延续到三十年前。烙画在工具和材料上的革命加之恰巧遇上文艺的大发展时期,从此并发出剧烈的火花是今天烙画繁荣的主要原因。

张明志烙画欣赏

二,烙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份令人刮目相看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的大国中其文化积淀不是用嘴说,而是要有具体的事实的。为保护祖先遗留下来的民间艺术并发扬光大国家制订了相应的措施。在所有被国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工艺项目中。烙画的参与者明显多于其它工艺,究其原因有如下:

1,就地取材,材料便宜是吸引初学者的诱因。由于现代国画,油画等艺术材料的不菲价格,挡住了许多想赏试艺术的乐趣者之路。如上所述,烙画工具和材料的革命使得烙画制作变得简单易学了;中国广袤大地的丰富资源为烙画的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廉价材料,如:木板,竹,绢,竹壳,树皮,树切面,羊毛毡,牛皮,秸秆,葫芦等……重庆华新街小学还独创了用簸箕,筛子,竹席,木瓢等竹木制品制作烙画。总之,一切烫而不坏的材料都可以用来制作烙画。在这些不太费力找到又廉价的材料中,当数葫芦首推其先。葫芦烙画几乎遍及整个中国大地。葫芦“福禄”也。其型逗人喜爱,其声也喻吉祥。烙画艺人在葫芦身上真是做足了文章,把它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有甚者竟能通过固定手段,使葫芦按照自己的要求长成型来作画,葫芦从前单一的装酒做瓢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利用,其身价也随之飙升。这种集廉价,环保,吉祥,乖巧的葫芦画受到广大人群的青睐,接踵而来的是更多的葫芦生产地和葫芦画作者的加入。从葫芦中看到商机的葫芦岛市的地方官因得天独厚的地名也大做葫芦文章。隆重号召当地村民烙葫芦画增收,大有唯我独尊之意。的确,变废为宝,拓展经济,增加收入,陶冶情操,收获快乐这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是应该大力倡导的。

张明志烙画欣赏

2,简单易学,用一把普通的电烙铁在木板上就能“画”出画来,在不少人听起来觉得新奇,还能产生效益。这样简单的事何妨不可一试。烙铁画在相当一些地区的人听起来还是新鲜的,就因为新鲜,才产生了”尝鲜“的想法。许多购买者都成了制作者。民间艺术最大的好处是入门容易,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随心所欲,千姿百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自己高兴,被人喜爱就行。烙过之后,留下痕迹,组成图形,人称神奇。有绘画基础的能烙,没有绘画基础的也能烙,从业者不分男女老幼,皆有一烙上瘾,欲罢不能,这就是烙画的魅力。人类的每一个个体身上都含有艺术的功能,在烙画这片天地中,他们的这种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烙出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花儿”。全国各地的烙画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地方特色,风趣可爱的精美作品不断产生,因而才有今天这样欣欣向荣的景象。

3,自我展示,清代诗人袁枚有《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日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然界中那么细小的植物也希望展示自己的姿态,何况人乎。几千年来很多人都是默默闻的活着,然后就默默无闻的死去,连一次闪光的机会也不曾有过。还有那些为艺术的执作者因各种“门槛”的限制而蜗居一隅,抱恨终身。但当历史翻到21世纪的时候,这种现象终于得到改变。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欢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与人分享,显示一下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并不图个什么,就是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的鼓励和肯定。“青春恰日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在这里我们真得好好感谢这个时代,在烙画群里,人们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放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成果,“也学牡丹开”。在这里,没有门槛的限制,没有等级的森严,没有师承的关系,没有学院与草根的区别,更不用去求人说情被潜规则所套。在这里,人们是自由的,平等的,开放的,人人都是主角,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

张明志烙画欣赏

4,真实无华,烙画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画种。古老是因为它历史悠久却又鲜为人知,年轻是因为它的面貌早已是今非夕比,从工具和材料到绘画的幅度和内容上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因而现代很多人都误认为它是当代发明,故而产生好奇和新鲜感。当今社会光怪陆离,五光十色,到处是炫目的广告和诱人的招贴,连楼梯走道都贴满了垃圾小广告,让人们的眼睛得不到片刻的休息。烙画象一股清泉,流入人的眼帘。它以单色无华的黄褐色基调让人牵挂起那难忘的人和事,山和水,鸟和兽。年轻,不用假象。在一个假货混迹市场的时期,油画,国画的造假者和误导者已让人真假难辨。烙画趁势脱颖而出。人们把视线投向新奇的烙画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张明志烙画欣赏

三,烙画的属性

1,烙画具有的双重性。烙画从中国的源流上来分当属民间艺术。而且是“小众”的。

若从时间上来分,前阶段早期到1980年为止(明火时期)可称为民间艺术;或工艺美术。自1980年后(电烙时期)可称为具有绘画性质的烙画艺术。有人会说烙画用电的时间比1980年更早,为什么要以1980年为分界呢,这是因为“明火”和“电烙”指的是工具,在烙画的内容和题材上基本没有变化,它仍旧是一种“附属性”的工艺。至1980年以后,烙画才逐步从单纯的附属工艺分离出来,以“独幅画”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特别是当烙画已成为国际性的艺术后这种称呼更为贴切。

张明志烙画欣赏

2,烙画题材的包容性。烙画题材的包容性是十分广泛的。了解烙画的原理后就清楚了。烙画—是用发热的金属作用于材料因而产生“碳化”(俗称烫糊)的原理。由制作者掌握好温度,速度,力度而产生出褐,黄色调浓淡的变化组成层次不同的图画。“碳化”原理就是烙画的特性,褐,黄色调就是烙画的外貌特征。就像中国画的“墨分五色”(深浅浓淡),也具有西洋画的“素描”画的单色效果。从而烙画就包容了中西画的特点,它所产生出的画面效果因人而异。它既可很好的烙出具有中国画特色的画面效果,又可鲜明的表现出西洋素描厚重的体感特点。还可把中国画的线描,晕染与西画的块面表现相结合,达到中西合璧的视觉画面。这种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让烙画爱好者可以毫无拘束的运用自己掌握的技能,自己的理解作画,在这种“无模式”的条件中产生出来的作品一定是丰富多彩风格各异个性张扬的,充满朝气的烙画艺术。

张明志烙画欣赏

3,当前烙画在国内和国际的地位,中国民间有很多的艺术种类,但真正能做到家喻户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概只有刺绣和剪纸了。刺绣历史悠久,是一种实用的民间手工,又是旧时妇女的必修课。剪纸作为中国民间最广泛的艺术品是价廉,易学,同时也是北方地区美化家庭,婚嫁喜庆的必需装饰品。所以此两项从古至今都世人皆知,人人可学,流传甚广。而烙画因制作难度大,应用有限,故鲜为人知。只是到了近些年,才开始日渐兴盛。虽然烙画渊源可朔,但只是以“小众”的面目出现。所以在中国民间艺术的博物馆里,烙画还是年轻的小兄弟。还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在兴旺时期。也正因为这一点,烙画才更具新奇和吸引力,才更有发展的空间,才更有升值的潜力。

在国际上,中国的烙画一直都受到一些国家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的青睐。国内市场上的购买者也不乏外国人。近年来也有外国人制作烙画的消息,从他们制作烙画的工作照片上看,他们用的烙画笔比目前国内的还要先进,就连台湾产的烙画笔都比大陆的先进。由此可知烙画在其它地区和国家是大有人制作的,烙画已不是中国的专利,而是具有国际性的一门艺术。

张明志

2014.8.8

烙画---一个新崛起的画种由于至今还有不少人对烙画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我不得不花点时间和篇幅来叙述一下烙画的历史,以便让阅读此文的观众不用费太多的劲就读懂了今天的烙画。以便在实际行动中能毫不犹豫........

作为中国古老的民间画种之一的烙画发展到今天,其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烙画,在中国辞海艺术分册是这样介绍的:【烙花】也叫“烫花”。中国民间工艺品之一。用烧热的铁钎,在扇骨,梳蓖,葵扇或木制家具上烫出各种人物,花卉等纹样。对烙画的这样介绍在今天看来有很明显的局限性,但在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尚未出现之前,这样的介绍是很确切的。这种介绍现在足以证明烙画的历史渊源。今天不少人都知道烙画而不解其烙花,这就是时代不同表现内容不同的一种名称转化。“花”和“画”一字之差,其使用工具和内容却有天壤之别。辞海中介绍的“烧热的铁钎”说明它的工具和发热材料是原始而古老的。“在扇骨,梳蓖,葵扇或木制家具上……”说明烙画在当时还仅仅是实用品的一种附属工艺的存在形式。“……烫出各种人物,花卉等纹样”说明烙画在当时的内容是以“纹样”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对“烙花”的称呼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烙画发展的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统称为古代时期。约商周至晚清,这一时期还有一个称呼是“火笔画时期”。因他的发热材料是明火而得名。人们在追寻自己的历史渊源时的细心程度不亚于江边的淘金者。为什么是商代。因为商代的战马开始用烙铁烫编号,随后又有在木牌上烫字和花纹。今天的后人把烙画的历史衔接上这一信息,也不会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因为谁也没法证明它不是,所以它就是了。这一时期的烙画据传在东汉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烙画被纳为宫廷贡品。其原因是当年光武帝刘秀因兵祸逃至河南南阳,被当地烙画艺人所救,之后为报烙画艺人救命之恩,大力提高烙画艺人之名,烙画因此得以进入宫廷。不管这传说的真实性,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从商周至东汉近一千年,烙画发展到鼎盛期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可信的。由于古代烙画工具的局限,故内容变化不多,画幅也有限。只不过到了这一时期的中后期才开始运用到家居实用品上。其主要功能还是作为木,竹等实用品的附属工艺而存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是:河南南阳的烙花筷头(对筷子头的烙花装饰);江苏常州的梳蓖烙花装饰;广东新会的葵扇烙花装饰。这是一个漫长的历经无数次战火数个朝代的缓慢幸存时期。

第二时期----也称近代时期。时间在1910年至1970年。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它承接了中国烙画这奄奄一息的脉搏而峰回路转。在这一时期的短短60年历史中,前期由于中国军阀年年战乱,加之日本帝国的入侵,民间工艺几乎消失。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间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组织专业队伍生产产品,据记载当时就有在竹筷头“烙花”的产品出口。这一时期烙画工具的重要改变就是电烙工具的运用,大大减轻了制作强度,提高了操作效率。由于电烙铁的使用,已有艺人把烙画工艺运用到更大一点的家具上,如:重庆,广东的艺人在木柜门,木椅,凉椅,凉板,等家具烙画,以达到美化而提升产品价值的目的。同时烙画的尺寸也有所加大,这为今后烙画发展成独幅画打下了不为人知的基础。这一时期烙画工具虽然有了革命性的改变,但在题材上仍然沿袭传统的中国画的移植与模仿。从业人员有限。其功能依旧是实用品的附属工艺。然而在文革中,烙画又陷入奄奄一息。只有极少数的民间艺术爱好者把它当作消遣而无意识的流传下来。

第三时期----独幅画产生期也称黄金发展期。1980年始至今。烙画随着中国政治的巨大改变正式以独幅画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中国轻工业的飞速崛起,一些传统手工艺被机械代替,大量传统的生活家具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南方夏天那满街的乘凉人群使用的凉板凉椅被空调取代。那些在凉板凉椅上烙画求生的艺人感到失业的危险。但是,上天给人们关闭了一扇窗,却打开了一扇更大的门。那时,在凉板凉椅上“烫花”的艺人开始在木板上尝试烙画单独装框出售。至此,一个新兴的画种诞生了。中国的烙画,从附属身份转变成独立身份花了整整三千年的岁月。三千年的厚重积淀,使烙画象火山喷薄的岩浆势不可挡。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初的不足万人从业人员发展到今天的数十万人。中国河南南阳烙画发源地就有相当规模的烙画生产企业,这当然要归功于改革开放后人们不断增加的物质追求。现在你只要打开电脑点烙画,就有铺天盖地的产品迎面扑来。一个在中国几乎消失的民间画种在今天终于迎来了阳光灿烂的春天。

阳光中的小花

中国的烙画虽然保留和发展起来,但在中国无数民间艺术门类中任然只是一朵不起眼的山菊花。它虽然历史悠久,却没有中国剪纸那样普及;它虽然在汉代也曾辉煌过,但却没有中国刺绣那样的让世界惊叹不已;它的发展也是极不均匀的。直到现在中国的烙画仍然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广东,东北一带。虽然在全国其它城市中也有零星的烙画爱好者,但都为数不多,能进入市场的更少。很多人称还是第一次听说烙画。但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机构的关怀和保护下,烙画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烙画传承人也走向社会,走进校园。中,小学也有设烙画为专业特色课的范例。烙画开始在青少年中普及开来。

第四时期---现代烙画的起点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处于的阶段。改革的大门敞开后,烙画传到国外,引起国外艺术家的重视,已有不少从事烙画的研究创作活动。其中的美籍爱尔兰艺术家劳拉更是不但研究创作烙画,还就此专门编撰出版了烙画教材《烙画技法》一书。虽然这本教材很基础。但该书被国内“智昊集团”翻译出版后立即火爆烙画界。这一方面说明国内对烙画知识和技法在国内的需求有极大市场,另一方面说明国内在这方面的书籍太少。还有一点就是崇洋迷外的思想。而俄罗斯烙画艺术家的作品也售价不菲。日本的烙画艺术家在葫芦上尽展才华。烙画国际化的倾向渐渐凸显。中国作为烙画的发源地面临被淡忘的危险。

然而,尽管烙画已传至世界,但还远远未达到一个成熟画种所必备的各种条件。因而,烙画的上升空间是巨大的。要想从目前的现状脱颖而出,就必须摆脱传统的束搏,使烙画不仅仅是传统的,它还可以是现代的。这就需要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知识的新队伍,去开创现代烙画的新局面。

中国烙画人员结构分析

和中国其它民间艺术一样,从事烙画艺术的人大概分为四类:

1,烙画从业人员,以制作销售烙画为生。文化水平初中或高中,有的人受过一定的美术基础专业训练,这些人一般担任烙画题材的挑选或设计。烙画从业人员占整个烙画群体的大概30---40%。

2,烙画爱好者,此类人不以烙画为职业,只是消遣爱好。此类人作画会经常的送给亲朋好友,有得意的作品留着自己欣赏或示人,有成熟一点的作品也想出售或找商家代售,其中一部分人逐渐成为烙画生产者。这类人一般有较高的文化,年纪偏大,有的已退休,因年轻时爱好绘画或从事过美术工作。这类人占20--30%。

3,烙画追随者,这类人大都年轻,有在校生,待业者,好奇者,艺术爱好者这类人学业未成,工作不稳,前途未卜,出于好玩而尝试,大多数不到半途而去,只有极少数坚持下来。这类人占20%左右。

4,烙画探索者,这类人大都受过美术知识训练,亦有专业美术院校毕业学历,痴迷烙画努力进取,想在这个行业干出一番事业来,他们中有烙画设计者,创作者,教学者。他们是烙画队伍的领军人物。有使命感,有事业心,年龄偏大,能量不小,处于事业顶峰期。有些人担任当地烙画传人或具有相关的职位。这类人不足10%。

目前中国烙画的内容与表现形式

中国烙画由于是民间的自由传播形式,故其内容五花八门,表现手法因人而异。这符合民间艺术的特点。大多数的内容题材是传统的飞禽走兽,翎毛花卉,山水人物。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移植临摹或相互借鉴。但也有不少人从事专业的创作活动,他们把当地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社会风尚创作成画,很有地方特色,河北的烙画在国外展出引起外国人的极大兴趣。国内烙画市场的购买者也大多数是外国人,以美,日较多。在表现形式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以前画国画的在烙画上就有国画的特征;以前画油画的,就有油画的素描效果。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烙画对题材的表现是没有禁区的,他所用的手法也是全方位的。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还可以是抽象的。烙画象一匹脱缰的野马,没有羁绊,没有规范。它兼容了中西画法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现在,在台湾,在朝鲜,在美国,在澳大利亚,在世界的其它地方,都出现了烙画,而且他们的烙画工具更先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烙画将与油画,国画一样,进入艺术的最高殿堂。

烙画升值的巨大空间

烙画的制作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其它画种数倍的时间。它不仅需要油画,国画那样的艺术修养,更重要的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烙铁使用的技巧,熟悉作画材料的性能特点,就凭这点,就令许多画家望而生畏。加之学院派对国,油,版,雕艺术种类的固执偏坦。反而把烙画的珍贵性存托出来。人类的先驱者从来不效仿。这包含创造者和欣赏者。他们总是探索,发现,才带来新的文明。烙画以古朴典雅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令猎奇追潮者的眼前一亮,也给之前的艺术品的视觉疲劳者带来新的兴奋。发现和创新才是唯一的出路。目前高端的烙画就像股市之中不为人知的黑马。

在中国画界,有大师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尝试把西画中国化,国画西洋化,但都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并非大师不能干,而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观念在作祟。而烙画,并没有中,西的划分,更不存在观念因素。烙画自然地就解决了那种中西牵强的揉合。没有人专门去考察外国的烙画是怎样产生的。虽然在中国的辞海里有记载,但不知外国的词典里有没有他们的记载。也许是中国的烙画传过去的,也许是人类共有的灵感产生的。有一点难以令人置信的是,外国的烙画工具比我们的更先进。如果要去探寻烙画的前世今生,国籍域名已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它是属于人类的。

张明志

2014.6.9

附:2014年5月28日在重庆中国第七次工艺美术展会上。烙画首次出现了三幅抽象作品1《城市的诱惑》2《跳街舞的男孩》3《暑假》并标出最高380万元的价格。此举引来不少人的不解和惊讶。还有人认为太狂妄。为解释这些反应,故作此文。

张明志烙画欣赏

大师证书-简

张明志烙画欣赏

重庆市渝中区非遗牌

张明志烙画欣赏

重庆市非遗牌

张明志烙画欣赏

张明志烙画小品

徐之腾艺术空间收藏

张明志烙画欣赏

徐之腾,户籍名徐应平,现为重庆南岸区书法家协会理事,南岸区政协书画院画家、重庆南岸区摄影家协会会员、大足石刻研究会会员,大足收藏家协会理事。徐之腾艺术空间2015年3月创建。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推广介绍艺术家,为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公平、诚信和学习的平台。

徐之腾艺术空间合作媒体:

今日头条

https://www.toutiao.com/

一点资讯

http://www.yidianzixun.com/channel/m103633

搜 狐

https://mp.sohu.com/profile?xpt=eHlwMzMzMzhAc29odS5jb20=

新 浪

https://weibo.com/xyp6464/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is_all=1

张明志烙画欣赏

徐之腾艺术空间系重庆文化艺术品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