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着民心演变的孟姜女,200年后开始哭,1600年后长城塌了

 春秋砚 2020-07-05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它却与历史原貌大相径庭。经过2500多年的流传、不断变化,才形成了我们今天认识的孟姜女。

孟姜女的故事的演变,主要的变化体现了历史的社会形态变化,但更是民间文学的创造者反应社情民意的结果,它体现了普通民众的感情与意志,是一部民间传唱的史书。

一、杞梁、杞梁妻是最早的原型

公元前550年,齐庄公出兵卫、晋,周,夺取朝歌。次年从朝歌班师,归途中率军突袭莒国,齐将杞梁英勇作战,为国捐躯。

齐、莒两国经过谈判,结束了战争。齐庄公率军回国,随军带着阵亡将士的灵柩,快进临淄时,齐国将军杞梁的妻子迎在道旁,庄公派人吊唁,被杞梁妻拒绝。

"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左传》

这是春秋时期,万事都要符合周礼。杞梁妻认为,齐庄公在郊外吊唁不合规矩,是对先夫的不敬。庄公也意识到礼数不周,亲自到杞梁家中祭奠。

以上是孟姜女传说的最早记载,从中可知:

①、故事起源于公元前549年,春秋时的齐国。

②、此时还没有"孟姜女"这个名字,而是称杞梁妻。

③、杞梁妻没有"哭",但为丈夫维护了尊严

二、哭出了声

从春秋到战国,礼崩乐坏。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杞梁妻开始哭了:

"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孟子》

《孟子》成书于公元前250年至公元前150年间,距离杞梁战死过去了三、四百年。其书中的杞梁妻,不仅开始哭、而且"善哭",甚至影响了齐国的丧葬风俗。由此推测,之前的丧葬之哭,应多是被礼法束缚的流泪或啜泣姿态,情绪克制、仪容端庄,至少人前必须是这样的,而在进入战国时期后,随着社会和观念的变迁,人们打破了一直以来的礼仪约束,以发自内心的痛哭来表达哀伤,这既是对故人永别的真情流露,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解放。只是,这个先行者的重任,被委托给了孟姜女。

到了汉代,哭声越来越大。杞梁妻不再执拗于礼法,为丈夫身亡而悲伤得失声痛哭:

"杞梁死,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礼记》

而到了西汉末年,杞梁妻的悲伤超越了精神,开始影响建筑

"杞梁战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弛。"《说苑》

"乃陈其夫尸于城下而哭之,內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城为之崩。既葬,曰 我何归矣?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列女传》

故事以哭为脉络,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地在演变:

①、战国时,杞梁妻开始哭,距杞梁之死过了200年上下。反应了周礼已经无法约束社会秩序。

②、西汉末,杞梁妻哭塌了城墙。距杞梁之死约500年

③、杞梁妻有了殉情的情节,这是西汉确立三纲五常、强调夫为妻纲的产物。

三、演变到隋唐,秦始皇被甩锅

从东汉到南北朝,故事的变动不大,只是哭的能量越发强大,受其影响的城墙范围不断扩大,三国曹植甚至写了:"杞妻哭梁,山为之崩"。

历经隋唐,孟姜女的故事不断渐变,在民间广为流传。诗僧贯休的《杞梁妻》记录了故事的梗概: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这个故事就与今天的版本很接近了。隋朝、唐末,兵役、徭役非常繁重,应该是故事发展的社会基础,秦始皇时期也恰符合这一特点,于是,锅很自然地甩到了他的身上

敦煌曲子词里有一首《捣练子》:

"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 长城路,实难行。乳酪山下雪纷纷。吃酒则为隔饭病,愿身强健早还归。"

这里出现了"孟姜女",可见唐代大家认可了这个名字,孟姜原意为姜姓长女,姜姓又曾是齐国国姓,杞梁妻为齐女,可能名字也就这么形成了吧。最新变化就是:

①、时间变为了秦朝

②、地点变成了长城

③、丈夫服徭役,一去不归

④、送寒衣,闻夫死讯,哭塌长城,找到了杞梁尸骨。

⑤、杞梁妻有了名字:孟姜女

结语:

唐代"孟姜女哭长城"基本成形,其后宋、明、清各朝以故事、诗歌、说唱、戏曲等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孟姜女祠也在各地陆续涌现。

故事在各地也有不同的发展,比如这个神话版本:孟家种植的葫芦出墙到了姜家,姜家打开葫芦,内有一女孩,两家争夺,最后共同抚养,取名为"孟姜女"。又比如有个版本还增加了秦始皇觊觎孟姜女美貌,被其痛斥的情节。

杞梁妻变成孟姜女的同时,他的丈夫变成了万喜梁、范喜梁、范喜等。

从遵守礼法的杞梁妻,到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故事贯穿了华夏2500多年文明的发展:讴歌了坚贞不渝的爱情;鞭挞了沉重的兵役、徭役加诸在人民身上的苦难,反应了百姓的心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