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动手做事中成长——记少狮三班端午活动

 Richard_X 2020-07-05

导言:

端午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端午到来之际,少狮三班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由来,了解自然节气变化的现象,以及人类适应环境的习俗和背后深刻的生活智慧,并通过手工活动和做事来锻炼自己。

13位同学为校区老师和同学包粽子600多个;折手工彩色纸葫芦160多个;用艾草来装饰,挂在教室、宿舍、食堂门口,增加校园的祥和之气;缝香囊80多个,部分香囊送给备考今日学堂的一些哥哥姐姐。

很多孩子原来爱吃粽子,但没有包过;家人给缝过香囊,但自己从没做过;纸葫芦没有叠过,或者没叠过这么多,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长了本事,更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于付出中体验到一个更加快乐的、鲜活的端午。

一、 端午主题课

1、 端午律动

先通过活泼有趣的端午歌谣和集体的律动来体验传统节日端午的气氛和习俗。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小小龙舟划得快,划进了太阳怀抱里。小小龙舟划得快,孔雀姐姐落下来,落下来。”

“五月五,是端阳;龙船双双闹长江;两边坐着划船手;中间坐着打鼓郎;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

2、 端午习俗

    律动体验后请同学们分享自己以往如何过端午,了解大家的端午习俗。孩子们的习俗大部分是吃粽子,有些同学有踏青、看龙舟、戴五彩线等。老师给大家展示比较常见的一些端午习俗,如划龙舟、佩戴香囊、避五毒、洗艾草水等。

3、 端午由来

关于端午的由来,可查到不少于十种说法,老师整理了关于端午由来的三个不同版本的资料给到同学们。同学们分组阅读和讨论后,每组代表上台讲述所了解到的端午由来,并讲到了这个由来所涉及的端午习俗可能有哪些。

关于端午的由来,不是老师讲给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而是同学们分组阅读材料后讲出来给大家听,相互学习。本学期持续学习文言文,同学们的阅读理解力有较大提升,很容易看懂资料的内容。通过自己阅读和讨论,同学们对端午来历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从其他组同学的讲解中,亦可了解到更多的故事。

这样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力,也开阔了思路,不以某一种说法为不变的真理,培养推敲或考证的意识。

4、端午文化体验

端午由来中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最近班级晨读时有吟诵屈原作品《橘颂》,老师带同学们理解文字大意,通过歌颂橘子树“受命不迁,深固难徙”,赞扬对高贵品格坚定不移的品性。

二、 做事体验端午

了解了节日的习俗和由来后,手工活动陆续展开,通过大量的做事来锻炼身心。

1、 缝香囊

端午节前几天开始缝香囊。老师先给孩子们展示一些香囊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制作中老师并不指定模板让孩子们去模仿或照做,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该怎么设计,以及怎么做出想要的香囊,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老师也和学生们一起做,示范如何锁边和如何用藏针法让香囊更美观,如何用回针法让香囊更结实;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时,给出一些建议,示范如何处理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让香囊更完善。经过几次实践,孩子们对缝香囊逐渐有了自己的体会,大部分同学可以缝出多个香囊,并且有自己的创造在里面。

    少数同学把布剪碎了,很难缝出,这也是一种体验,在做中会不断体会如何能做得更好。做了之后,孩子们体会到,看着简单,做起来其实不容易。

备考班和突破班的哥哥姐姐们备考国际今日,没有时间做手工,少狮班的老师有计划,缝制香囊送给备考班和突破班。在老师征求班上同学意见时,大家表示同意。过了两天有些同学不想送了,老师还是鼓励大家奉献和付出。

本周二晚上,在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的努力下,缝好了16个香囊,同学们准备将香囊亲手送给突破班哥哥姐姐的手中。在列队进入教室的那一刻,同学们有些紧张了,平时喜欢炫耀自己的同学也感到有些害羞了。

在老师们的热情邀请下,同学们进入突破班教室,每个同学找到一位哥哥姐姐亲手送上香囊。突破班的老师带领同学们对少狮三班同学表达感谢,现场的仪式感比较强。通过这样的互动,同学们感受到送给别人礼物,自己是快乐的!

2、 包粽子

(1)包粽子的过程

本周一下午,同学们开始包粽子。先给同学们看下包粽子的视频,再用纸来练习,然后到餐厅用粽叶进行实际的演练。拿到粽叶和材料后,大家很快学会了包三角粽子,形状都出来了,粽叶也会绕了。不过后面老师发现同学们缠草绳时出现较多的问题,于是请同学们过来围观,看看没包住的“生病”的粽子,提示大家注意将绳子缠紧并做示范,以免粽子变成“糯米粥”。

当天下午泡的米没包完,晚上继续包了一个多小时。当天两次包粽子后,同学们都把餐厅收拾干净。当天共包了18斤糯米,约250个粽子。

周二再去包,同学们的技术一下子变得娴熟了,“生病”的粽子大概只有15%,其他粽子都合格,不会漏。一个小时包了9斤糯米,约151个粽子。同学们的速度和质量都提升了很多。

周二下午,挑战一个下午包20斤糯米,同学们2个多小时完成了,包了250多个粽子。2天总共包了约650个粽子。

从这个过程,老师发现,带着孩子们去做,及时把情况反馈给孩子,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孩子的成长其实很快的。

(2)包粽子的思考

在4次包粽子及整理活动后,班级同学一起来总结。同学们看到做得好的地方,如各组之间借用原料时很配合,粽子绑得越来越好了,每次包完都将环境打扫干净了等等。

同学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提升的地方,如进入餐厅后,发材料的时候,有点混乱,大家有点抢的味道。于是老师和同学们分析“抢”背后的心理,”抢”的时候内心其实是个“穷人”,比如有的同学在红枣面前是个“穷人”,有的同学在糯米面前是个“穷人”,有的同学在勺子面前是个“穷人”。大家想不想做个“富人”呢?富人可以更加平和,优雅,不用什么都去抢。

事实上,大家一共包了600多个粽子,真的缺糯米,缺红枣,缺一些必备的物品吗?如果是那样,我们也不太可能在两天内包出600多个粽子。而假如你不抢,你谦让别人了,你就会比别人少吗?事实上是没有的。如果当时因为某种特别的原因你真的少了,后面也会补给你。假如发生后面也无法给你的情况,其实你是幸运的,如果你谦让了别人,宇宙会补给你更多。

在餐后整理中,大部分同学很尽责,很珍惜这次做事的机会,尽可能将餐厅桌面、地面、水池,和用过的工具清理干净,有少数同学做完手头的事情后,没有再主动去找工作。

清理完成后,班级同学进行总结,大家互相说一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同学进行投票,下次类似活动你愿意和谁一起工作。得票最高的同学获得12票,11票(本次活动共13位同学参加,不投自己),得票最低的同学获得0票,1票。得票高的同学将再获得一次手工课的机会,得票最低的同学本周将少获得一次手工课的机会,由学校的生活老师安排去做事。

(3)包粽子的风波

同学们包的粽子,在技术上越来越好,也存在有的没放红枣,有的红枣和桂圆放太多,有的粽子在治疗过程中多包了几层粽叶,同学拨开时一层又一层,有的粽子太大,有的粽子太小等情况。当有同学向本班同学反馈情况时,班上个别同学有了情绪。于是老师带同学们体验多角度看待”吃粽子”这件事。

首先,班上同学和全校同学一样,都是一个吃粽子的角色,当我们遇到上述的情况时也会感到不满意。从这个角度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同学所反馈的情况,并思考包的时候如果更多地考虑到对方的感受,以一种服务他人的心态去做,效果会更好。遵守秩序其实是一种美,不太过也不太少会带来祥和。

其次,作为包粽子的人,当面对别人的反馈时,有人起了情绪,有人平和。接到反馈时,我们需要先分析,同学反馈的是否是事实,如果对方反馈的是事实,我们可以表示接受,这会帮助我们下次做得更好。起情绪其实是因为我们内在的期望是大家吃到粽子都感到满意,因没达到自己的预期而起情绪。


   如果秉持尊重事实,理性面对的态度,所有的过程其实都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经一事,长一智,不但要学如何包粽子,更要提升服务他人,为别人着想的意识,还有面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能平和的接纳和应对。

3、叠彩色纸葫芦

上周六同学们叠了很多纸葫芦,端午时将彩色纸葫芦和艾草一起挂在学校各个教室和宿舍,增加校园的祥和之气。在叠的时候有的同学舍不得送出自己的纸葫芦,经过几天的活动,大家更加有奉献精神,香囊、纸葫芦都愿意送出。

4、 端午踏青

端午的早晨,同学们提前起床,外出踏青,在学校周围的山里徒步走走,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到橘子林附近,同学们开始吟诵屈原作品《橘颂》,平时吟诵过的一些内容也一点一点自发的冒出来。

走到青草附近观察露珠,原来露珠是这么圆滚滚的。同学们采摘野花,布置教室。回来的路上,给大家自由活动10几分钟,同学们开始玩石头,班级老生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立刻投入,或敲、或磨、或埋、或扔,新生也很快参与进来。在大自然里,一草一木都是宝贝。

5、 编五彩绳

按民间习俗,五彩绳可以带来吉祥,同学们学习自己编五彩绳,几根绳子让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6、 手工艾饼

学校的生活老师经常采摘艾叶,带孩子们做艾饼。班上有几位同学也获得了去做艾饼的机会,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劳动,体验到收获和快乐。

三、 端午收获

端午的晚上,同学们一一上台演讲,对自己参加端午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以下内容摘自同学的现场发言。

XJR:学会了包粽子,缝香囊的针法等,可以教给爸爸妈妈。学到了粽子馅不要太满。手指编和叠纸葫芦要把关键点教给爸爸妈妈,免得他们做错了。前几次收拾一直擦擦擦,最后一次看到有人出去玩,也想出去玩,被老师记了名字。改进的地方,多学习再做,不要以为自己一看就会了;领材料不用抢,不要像个穷人一样。

CGY:学会缝香囊,以前都是婆婆做,现在自己会做了。学会了缝的针法,纸葫芦的翅膀处理还不太好。

LRL:学到了怎么包粽子,怎么做五彩绳,怎么做葫芦串,怎么在包粽子后整理。需要改进的地方:包完粽子的时候要主动找活去干。

CMT:学会了做很多事情。因为自己绑的粽子结实,可以去当”医生”,帮大家做的粽子绑结实一些。

HYH:收获到如何包好粽子,米放多少,如何不变成糯米粥,如何包和捆粽子,以前不会包只会吃。五彩绳,第一个难一点的没学会,后面两种简单的学会。做香囊学会了一些针法,有些针法是了解到了。学会了做葫芦串。改进之处:学东西一次问完,不要分几次问完;放香囊材料不要洒得到处都是;做葫芦串多做几串,这次只做了一串。

FYZ:学到如何做纸葫芦,下次粽子包结实点,不要让“医生”把自己包的粽子重新弄一遍。手指编时弄错了,后面就一面短一面长,不美观。第二次也编错了,活结没了,下次警惕一点。改进的地方,做个富人,不要为了得到什么吃的或好玩的东西就冲啊。

JSM:学到了做香包,编五彩绳,做纸葫芦。做香包第一次不会做,没想好,想做正方形,做成长方形,有的地方凹下去,第一个做出来,觉得有些不好。第二次做了粽子香囊,比第一次好多了,成功了。有一次香囊做得不好,老师做了手术后,好多了。踏青,五彩绳都很有趣。提升之处,缝香包更认真,不用老师做手术了。做粽子时不要一个放太多陷,一个没馅。

    CYH:改进地方,绑绳子时候按住绑就不会松。

结 语

本学期班上新生较多,同学们对吃的欲望比较强,消费者的模式明显。端午一系列的活动,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通过大量的做事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到“我能”,“我也可以”,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提升内在的自信,同时培养孩子们自己来动手创造、为他人付出的意识。感谢学校给予班上孩子锻炼的机会,感谢班级老师和学校生活老师给予工作上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